為什麼宋朝不聯金對抗蒙古,而是聯手蒙古滅了金呢?

歷史八卦求證者



宋朝之所以不聯金抗蒙,是因為當時宋蒙根本就沒有什麼仇,相反宋金確是世仇,所以無論如何宋朝也不會聯合金國對抗蒙古,他也怕得罪蒙古,多了一個敵人,擔心蒙金如果走在一塊勢必會對宋朝構成了強大壓力。


所以說嗎,宋朝在當時和蒙古是友好的,不存在邊界問題,因為蒙宋中間隔了一個金朝,金朝在成吉思汗末年,仍擁有關中和河南河北山西大部,南面最西邊大散關到淮河漫長邊界線仍有金軍把守。直到窩闊臺繼位後,形勢變了,改變了成吉思汗原有政策 ,大昌原之戰,完顏陳和尚反轉局勢,可並沒有徹底讓蒙古的退卻。1232年,窩闊臺親自伐金,蒙古另一方由拖雷率領偏師搗毀了金軍關中據點,讓其退到潼關。拖雷於是陪合大汗直取河南,借道宋境攻金,這也讓蒙古看到宋軍如此不堪一擊,這就有蒙古滅金後,直接對準宋朝的原因,蒙宋衝突最初還不是蒙古挑起的,是宋朝意圖收復洛陽,汴京之地,因為蒙古沒有妥現承諾。




所以宋蒙當時關係還是比較鐵的,主要目標還不是對付金國,因為金國給兩者之間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其實成吉思汗上一代老前輩們一直和金國做鬥爭,從遼朝退卻草原後,蒙古高原出現真空,金國興起準備派兵征討,可除了其他部落臣服外,就蒙古不承認,而且敢和金國叫板。於是金國利用分而治之,草原減丁手段將蒙古部給肢解,導致俺巴孩和斡勤巴兒汗的殞命,從此金國為了壓制蒙古草原囂張氣焰時不時派兵剿殺,導致蒙古與金仇恨欲深。金國步入大定盛世末期時,金章宗意識到漠北局勢無法控制,急於修邊防強,可最終紙包不了火,導致成吉思汗的崛起。



因為最初一系列戰爭 ,金朝得罪了蒙古後又得罪了遼朝,宋朝,尤其是大宋,宋朝的靖康之恥就是金朝發動的,金太宗完顏晟繼位後,翻臉不認人,把本來聯合滅遼的盟友北宋棄之於不顧,反而大規模對北宋用兵,欲想直取中原。當攻陷東京後,俘虜宋徽,欽二帝 及其後宮和趙氏皇族成員,押解到今黑龍江阿城進行囚禁,侮辱。金國對待宋帝的野蠻方式也讓南宋建立者趙構深深痛覺,不得不隱忍賠款稱臣,這也讓宋朝一直銘記在心,金國後來由於受蒙古壓力,相反不敢對蒙古用兵,卻對南宋用兵,擴充地盤,這讓宋帝無論如何也不會聯合金國對付蒙古。

成吉思汗為了牽制金朝,派阿拉淺出使南宋,欲想聯合攻金,這對於宋朝是有利的,即可以洗刷恥辱還可以得到好處,畢竟宋朝無法左右金朝局勢,只有選擇聯合,宋朝卻不知蒙宋聯合滅金,卻走得是聯金滅遼的後續,忘記了唇亡齒寒的教訓。金哀帝曾經的話沒有敲打醒宋帝:“蒙古滅金以及西夏,夏及亡我,亡及必宋,唇亡齒寒不得不慮。”就連南宋的辛棄疾也看到這一點,金朝不滅罷了,一滅,勢必會遇到比金朝更大的,北方的威脅,明顯指明蒙古。


龍文說史


南宋選擇聯蒙滅金,而不是聯金抗蒙,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因為整個南宋朝代都被金人壓著、欺負著,更別提與金國的國仇家恨了。當然,在南宋內部,反對聯蒙滅金的人也是有的,因為北宋時代聯金滅遼就吃了大虧,這是有前車之鑑的。

第一,蒙古選擇聯宋的歷史背景

蒙古為什麼要聯合南宋呢?這是因為蒙軍在進攻汴京時,遇到大麻煩。

汴京城池堅固,為了破城,蒙古人從太湖及靈壁運來大量的假山石,大小約一斤重,以投石砲轟城。蒙古人的投石砲可擊穿鐵甲,他們在每一個城角外都置砲轟擊。短短几天的時間,蒙古砲所轟出的石塊,幾乎堆得與城牆一樣高了。

可是金國的武器更厲害。在汴京之戰中,蒙古人最懼怕金人的震天雷與飛火槍,震天雷是一種火炮,以鐵罐盛藥,用火點燃,炮聲震天,故名為震天雷。蒙古人攻城十六天,死亡上萬人,仍無法攻破。此時已近夏季,天氣漸熱,負責攻城的蒙古大將速不臺心知汴京不易攻下,遂同意與金國媾和,撤圍退兵。

為了滅掉金國,窩闊臺決定聯合南宋,共同出兵。蒙古派王楫為特使前往南宋襄陽城,謁見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商議聯合出兵事宜。

第二,宋理宗同意聯蒙的計劃

對於蒙古人之要求,史嵩之不敢作主,趕緊向朝廷奏報。朝臣們一商議,紛紛表示機不可失,應該答應蒙古人,滅了金國,一雪靖康之恥。

也有人表示異議,淮東安撫使趙範警告說:“宣和時,海上之盟,初約甚堅,後卒取禍,不可不鑑。”當年宋朝不也跟金國結盟滅了遼國嗎?後來怎麼樣呢,自取其辱罷了。可是宋理宗不理會,仍然令史嵩之遣使報蒙古,並要求滅掉金國後,宋朝收回河南之地。

金哀宗感到大事不妙,汴京城怕是守不住了,他決定東逃,逃往歸德(河南商丘)。速不臺得知金哀宗東逃後,遂進兵再度包圍汴京。經過四個月的圍困,蒙古人終於攻下汴京。

第三,金哀宗提出聯宋抗蒙,遭到南宋朝廷的拒絕

金國絕大部分土地已落入蒙古之手,連首都也被攻陷了,金哀帝成了落魄皇帝,他最後的希望是:聯合南宋抵抗蒙古。

金哀宗派人前往南宋,兩個目的:其一是借點糧食;其二是說明宋金聯手的必要性。金哀宗是這樣說的:“今蒙國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若與我連和,乃為我及彼也。”這是警告宋朝,蒙古乃是狼子野心,已滅掉四十個國家,倘若金國滅亡,接下來必是南宋。只有宋、金聯手,才能自保。

對於金哀宗的話,宋理宗懶得理會。宋朝一直受金國欺負,就算議和,要麼稱臣,要麼稱侄,何其辱也。現在你金國已是落水狗,你別居高臨下訓導我。其實金哀宗說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宋與蒙古並無世仇,與金則有不共戴天之仇,本來就非唇齒相依,何來唇亡齒寒呢?

因此,南宋政府最終出兵,與蒙古聯手把金國滅了。不過,以後的故事,不幸被金哀宗言中,金國一滅,蒙古與南宋就從盟友變為敵人了。


君山話史


這個還真不能怪宋朝,其實南宋很早就已經意識到蒙古將成為下一個強有力的敵人,於是便試圖將金國作為一個緩衝地帶,願意放下仇恨和金國聯合抗擊蒙古。

當時南宋大臣喬行簡認為:“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古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持有這種觀點的官員還有很多,他們一直認為,金國已經大勢將去,蒙古將成為一個新的強勁對手,如果能暫時放下仇恨,給金國繼續輸出歲幣,然後以金國為緩衝來阻擋蒙古人的入侵。



當然除了聯金派,還有抗金派。比如真德秀等人就主張"金人於我有不共戴天之仇,應該乘金朝遭遇蒙古進攻之機,停止向金人輸納歲幣,並出兵北上收復失地,以報君父之仇。" 認為想以金人為屏蔽是靠不住的,應該乘“虜之將亡而亟圖自立之策,用忠賢,修政事,屈群策,收眾心”。


雖然南宋朝廷意見不一,但也都認識到蒙古乃虎狼之邦,不足以為盟友,甚至是比金朝更為兇惡的敵人。所以南宋還是有放下世仇和金國聯合抗擊蒙古的打算的。

但是南宋有這個意思,不代表金國也有這個意思。被蒙古挫敗之後,金國拋棄了河北和山東,僅留下了沒有糧食的河南。而因為缺糧,金宣宗完顏珣便想伐宋取糧,於是1217年4月,金國以南宋不給歲幣為由,企圖奪取南宋的淮南之地,但是因為實力今非昔比,所以很快就被宋軍擊敗,收復了部分失地。



金國的這一舉動,徹底把南宋逼到了蒙古那一邊,於是南宋開始和蒙古頻繁接觸表示友好,但也是僅此而已,因為在他們眼裡,金國仍然是屏障。


一直到三峰山大捷後,金國大勢已失,對於南宋的屏障價值也不復存在。於是南宋使孟珙出兵伐金,一舉攻克鄧州、申州,後又大敗武仙於馬鐙山,“降其眾七萬”,八月十三日攻克唐州,徹底切斷了金哀宗西逃之路。

其實南宋聯蒙滅金也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一個國家不敢與強國聯合去爭取領土,而且還是去消滅一個和自己有世仇的國家,那麼就是在向那個強國示弱,而最後也一定會迎來滅頂之災。


火器工坊


歷史上金國一直對蒙古人實行減丁政策,過一段時間就去草原斬首身高超過車輪的蒙古男人。後來出了位鐵木真,聯合草原各部落取名為蒙古開始了復仇之路。蒙古和金可是世仇。再說宋,宋也和金世仇,每年送歲幣還有女人,金還是不滿足吞併領土。抓走宋朝皇帝之後,隔壁帳篷欺辱皇室公主,史稱靖康恥。反倒蒙古和和宋中間隔了個金,所以宋蒙沒有什麼直接衝突。之後的野狐嶺蒙古大勝金主力,此時金大勢已去。滅亡已經定了只是時間問題。期間金也提起過聯宋抗蒙,但是條件把蜀地送給金算是對蒙古佔領的金地的補充,可以說金打心眼裡沒把宋人當人。蒙古答應滅亡金以後把河南開封還給宋,聯蒙抗金報仇完全合理。後來殺光金國人拿著金國皇帝屍體去廟祭祀算是報了仇吧。

只是結盟的時候蒙古人發現了宋之弱小,所以後來索性順手滅了南宋。

所以不管宋聯金抗蒙還是聯蒙抗金都只是在稍微拖延自己滅亡的時間。不管聯合誰,那都是弱者的無奈之舉。金當時隨便找個理由滅北宋,蒙古找個理由滅南宋都可以看出來,弱者被統治只是時間問題。只是可惜了前面發展的漢文化,元朝時所有的法理文化,禮儀之道文學作品全部斷層。宋朝的璀璨文化有多璀璨可以百度。


灰色軌跡11466



南宋不是不想聯合金國,可是金國欺人太甚不識時務,所以最後只能選擇聯手蒙古滅金了。

北宋的靖康之恥其實就是北宋養虎為患的下場,宋徽宗只想著恢復北方燕雲十六州故土,因此並沒有考慮金國一家獨大的下場,而是積極的與金國結盟,想以此滅遼恢復故土,結果暴露出宋軍戰鬥力弱成渣的情況,金國趁機南下一口氣滅了北宋,將徽欽二帝抓回北方放羊。

一百多年後,南宋又遇上了北宋當年的情況,金國衰落,草原上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打的金國丟盔棄甲,吃過靖康之恥的虧了,南宋自然不想再重蹈覆轍,但是沒想到金國不識相,妄圖北失南補,就是北方疆域被蒙古騎兵侵佔,那麼就南下欺負南宋,想把丟失的土地藉機補回來。

但是沒想到金軍打蒙古不行,打小弟南宋更不行,南宋內部本來打算繼續通過歲幣等方法來隱性給金國輸血,藉此拖延蒙古崛起的時間,自己坐山觀虎鬥,但金國這麼不識相,南宋當然也不會支持金國了,同時還積極與蒙古結交,提前示個好。

到了金哀宗時代,金國已經明顯不行了。滅亡已經是明擺著的事情了,金國當年在滅亡北宋以後,大挖宋帝陵,將宋哲宗的屍骨都拋棄於野外,南宋對金國可是恨之入骨,此時金國滅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所以南宋不再觀望了,乾脆直接與蒙古聯合起來,與蒙古共同滅了金國,並且將金哀宗等金國皇族的屍體運回國家,祭祀了宗廟,以血靖康之恥。

所以說不是同一個錯誤宋朝犯了兩次,而是南宋時期曾想聯金抗蒙,最起碼也不希望北方大地上蒙古一家獨大。但是沒想到金國如此不識相,南宋自然不會幫金國,最後看金國滅亡在眼前,乾脆與蒙古結盟,一起滅金成為並肩作戰的小夥伴,但是歷史還是驚人的相似了,與蒙古聯合作戰過程中,宋軍再次暴露戰鬥力太弱的赤裸裸現實,喚起了蒙古的野心,最後蒙古南下滅宋。

這個問題宋安之從前具體回答過,這次就簡單回答一下哈。


宋安之


有前車之鑑啊,宋徽宗年間北方的女真族崛起,他們反抗壓迫他們遼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金國,之後金軍先後攻佔了遼的遼陽府、上京等地,威震天下。

北宋聞之,皆歡喜,認為遼必亡無疑,於是想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

1118年宋徽宗派馬政從登州乘船北上,以向金買馬為名,前往金國結好,商討聯合滅遼之事。雙方就此展開了多次商談。1120年雙方達成協議,決定聯兵攻遼,雙方協定:“北兵不得過鬆亭、古北榆關之南;宋取遼之南京,金取遼之中京,幽燕原為中國漢地,應歸南朝......”

協議簽訂後宋徽宗等人心裡很高,心想丟失了上百年的中原故地居然在我在位時期收復,真舒服。然後朝中有些大臣卻憂心忡忡,例如韓昉,他直言:“女直蠶食諸國,若大遼不存,必為南朝憂,唇亡齒寒,不可不慮。”但是韓昉被童貫等人趕了出去。遼國聞宋要聯合金朝打他,遣使到宋朝,請求宋徽宗收回成命,遼國表示願意向宋稱臣,但是被拒絕。

宋徽宗做著美夢,一心向一雪前恥,但是金滅掉遼後,揮師南下,徽欽二宗都被金人虜到北方,北宋滅亡。

靖康之恥是宋朝的奇恥大辱,蒙古打金,南宋看到了一雪前恥的好機會,肯定要抓住,而且金人不講信用,已經坑過他們一次了,南宋君臣都有防備了。

再說金哀宗求救時,金朝都快滅亡了,明眼人都能看出金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了,南宋不聯合蒙古,金朝也會被蒙古滅,南宋還不如聯合蒙古滅金,滅之後還可能撈到一筆油水。

還有金國自己之前裝,金宣宗這個昏君,能力沒有多大,但是非常自大、自傲。他登基之時金國北方的大片國土都被蒙古佔領了,金宣宗覺得南遷,南遷就南遷,他卻要再一次傷害宋人的心,他南遷北上舊都汴京,南宋君臣非常氣憤。

蒙古大軍南下,南宋也時刻關注著,當時的大臣為此分為了兩派,一派是認為金國已經沒能實力阻擋蒙古大軍了,現在首要做的便是鞏固自己的國防,不再給金國納幣。以宰相喬行簡為首的認為唇寒齒亡,蒙古大軍十分強悍,我們雖然金國來阻擋他們,因此還要繼續給金國納幣。但是這兩派都沒有提出聯蒙抗金。

正當南宋猶豫不決時,金宣宗看不下去了,決定讓他們趕快下定決心,他拒絕了南宋削減歲幣的要求,而且南下侵宋,打算用宋地換北地,以南宋的土地來補償北方丟失的土地。

這使得南宋斷絕了聯金抗蒙的想法,金哀宗繼位初期改善了與南宋的關係,但是他也是zz,他讓部隊進攻南宋的四川,南宋名將孟珙大破金軍,在被蒙古捶的時候,金哀宗想起了南宋,請求南宋幫忙,南宋只會給他一個字:“滾”。

最後南宋聯蒙抗金,金國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沒有了。


司馬長史


其實金國的滅亡和南宋真的沒有多大的關係,當然南宋和蒙古聯盟滅金其實這個時候,有沒有南宋都是一樣的結局了。所以說到了這個時候金國滅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南宋怎麼可能聯手金人呢?這不是把自己也搭進去了嘛。

先來看看金國滅亡的大致過程就知道了。

一開始蒙古人在北方的草原崛起的時候,南宋就已經意識到了此時的金國和蒙古人就是當時契丹人和金人是一樣的,金人的崛起滅亡了契丹,現在蒙古人的崛起遲早也是要滅了金國的。所以在這個時候南宋其實一直都是沒有插手蒙古人和金人之間的戰爭的。因為這個時候無論幫誰都有可能把自己搭進去,所以南宋朝廷也不都是傻子,當然不會做這些蠢事了。

1211年,成吉思汗終於統一了整個蒙古部落,此時也就開始了蒙金之間的戰爭了,兩國之間也是經常打仗,在這個時候蒙古人其實就已經開始要聯合南宋滅了金國,當時南宋也是一樣,支持金國的也有,支持蒙古人的也有,最後得出的結果就是誰也不幫,坐山觀虎鬥。其實這個也算事最好的結論,蒙古人和金人哪個不是一樣呢?誰贏了對於南宋來說都是一樣的,所以只能是讓這個兩個國家自己打,兩敗俱傷對於南宋朝廷來說就是最好的結局。

在這之後南宋也不給金人送歲幣了,當時金人的控制範圍是非常大的,整個北方,包括今天的東北,華中,到長江以北全部都是金人的地盤,金人一開始就是從草原發展起來的,後來進入中原,也還是一樣不會耕種,而且戰鬥力也是大大減弱了,在蒙古人的面前也是不堪一擊。後來金人就把都城從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遷到了開封。

之後蒙古人也是一路南下,佔領了北京,說來也奇怪,這個時候蒙古人不打了,轉而去西征了,和金國修好。在這一段時間呢南宋還是沒有給金人送歲幣,金人自然在中原也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於是就開始了和南宋之間的戰爭,金人一直都是南下搶東西,但是搶了七八年的時間金人不但沒有得到便宜,還損兵折將。後來金人也就不打了。

但是這個時候,蒙古人又開始和金人打起來了。不過這個時候雙方先去了僵持的階段,蒙古人就想和南宋聯盟,但是南宋到這個時候還是不答應,蒙古人想從南宋借道,南宋也是沒有打贏,後來蒙古人強行借道。蒙古四萬人就把金人15萬大軍給滅了。這一場戰役之後,金國也就宣佈離滅亡不遠了。金國氣數已盡。

這個時候南宋也是開始意識到,金人要完了,所以才答應和蒙古人聯合滅金,這個時候南宋出手其實已經是無關緊要的事了,但是也是讓蒙古人看看,宋人也是有血性的,給蒙古人看看南宋不是好欺負的,不然到時候蒙古一滅金,那麼就和一百多年前的金人滅北宋一樣的結局,所以這個時候南宋必須出手給蒙古人一點威懾,然後就是給蒙古人賣個好,再就是自己也能瓜分一點金國的領土。

但是金國滅亡幾十年後,南宋也就完了,不過南宋能夠獨自堅持幾十年還是很不錯了,畢竟看看當時的蒙古人兼職就是天下無敵,橫掃整個歐亞大陸,宋人能夠堅持這麼久已經是很厲害了。不過最終還是免不了被滅亡的結局。


中國歷史研究所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聯蒙滅金”是南宋時期時期統治者經過多方權衡最終制定的對外軍事策略,最終金被滅,而南宋則迎來了另一個更為強勁的敵人蒙古。


自從五代石敬瑭割讓了幽雲十六州給契丹之後,中原政權經歷了四百餘年北方無險可守的窘境,北方遊牧民族政權可以長驅直入南下掠奪,後來的兩宋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在自身處於不利情況的時候外交政策就變得非常重要,可惜的是宋朝在幾次關鍵抉擇上都出現了問題。

“聯金滅遼”雖然達到了滅亡契丹的目的,但是金兵南下俘徽宗欽宗北上,製造了中原政權的一大恥辱“靖康之變”,直接導致北宋的滅亡,聯蒙滅金同樣在達到滅金的目的後南宋最終亡於蒙古。

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蒙古在北,金在中,宋在南,自從金崛起滅遼之後就不斷南下侵擾宋朝,以至於“靖康之變”滅亡北宋,宋金之間可以說有不共戴天之仇,雖然此後雙方達成過各種和議,維持過相對的和平,但是合約也不斷被撕毀,金兵南下,南宋北伐。

金國的騷擾早已令南宋忍無可忍,不但向金國皇帝稱臣同時支付著高額的歲幣,還不得安寧,蒙古的崛起實際上對於南宋來說非常有利,南宋重臣洪皓曾被扣押在金國,當時他就注意到了漠北蒙古的崛起,希望南宋朝廷能夠利用蒙古的崛起來牽制金國,但是由於有金國和西夏的阻隔始終沒有取得很好的聯動效應。

12世紀末蒙古開始真正崛起已經可以和金正面對抗,對於南宋來說到了真正抉擇的時候了,必須指出一點,南宋聯蒙抗金的戰略決策並不是拍腦袋的決定,因為之前北宋聯金滅遼最終導致亡國,所以朝廷中對於聯合蒙古也有頗多顧忌,唇亡齒寒的道理南宋也不是沒有考慮。

但是時局是不斷變化的,隨著金國和蒙古戰略地位的不斷變化,金國作為“唇”的價值越來越低,南宋方面看到這個變化先是停繳了歲幣,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對金國態度的試探,但是金國並沒有示好南宋,反而派兵南下以期用武力再度降伏南宋。

這種行為等於將潛在的盟友推到了敵人一方,隨著攻宋的金兵陷入苦戰,而蒙古的實力又不斷提升金國作為南宋屏障的意義越來越低,加上“靖康之難”雙方有世仇,所以聯蒙滅金成為了對南宋最為有利的選擇。

總結起來大概有三條原因促使了南宋“聯蒙滅金”:

首先、蒙古的強大讓南宋頗有些身不由己。

其次,金國在戰略上的錯誤做法將潛在的盟友變成了敵人。

最後,宋金之間有不共戴天之仇,宋滅金的意願極其強烈。

滅金之後南宋確實收復了一些失地得到了一些利益,可以說這項對外戰略並無不妥。


一點點歷史


宋金之間根本不具備戰略互信,雙方對戰略形式判斷的失誤,讓宋朝嚴重低估了蒙古的真實實力。故而導致,蒙古滅金之後,南宋也未能倖免。

一、靖康之恥和宋金恩怨

遼國本是北宋的對立國,因為佔據了中原王朝的傳統戰略要地燕雲十六州,導致宋朝在戰略上處於被動。宋朝歷代皇帝都希望能有機會收復該地,於是,在女真人建立的政權金崛起時實行了聯金抗遼的戰略。其實,這個時候,雙方談的都很清楚,宋就是為了燕雲地區。但遼國滅亡後,金國背信棄義,南下攻宋。1127年,金軍攻下開封城,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連同後宮和朝臣數千人被押往北方。這一戰,皇帝被俘,後宮盡遭蹂躪,大宋臉面盡失。倖免遇難的皇子趙構繼位,並遷往江南。雙方兵戎相見,塗炭生靈。


二、宋金雙方根本沒有戰略互信

宋朝聯合金國抗遼,只想收復失地,並沒有對金國有什麼企圖。但金軍背信棄義,攻打宋朝。在此期間,宋朝也曾出現岳飛、韓世忠等一代名將,但戰爭始終處於各有攻防階段,早已國力不支,民不聊生。終於,雙方坐下來進行了和談,隨後簽訂了合約,即歷史上的紹興議和。但金國控制了淮北的中原地區,也是漢族中原王朝的傳統政治中心和宗源之地,宋朝更無法忘記靖康之恥。當宋孝宗皇帝登基後,撕毀合約,組織了大規模的“興隆北伐”。宋金圍繞著歷史上的恩怨,一直衝突不斷,雙方互為敵對國的角色沒有改變過。這種情況下,宋金形成聯盟的可能性很低。試想一下,今日的阿根廷受到第三國攻擊的時候,說什麼都不會產生讓英國幫他禦敵的想法出來。


三、宋朝低估了蒙古的真實實力

蒙古曾是金國統治下的一個部落,誰曾想這個當時只有幾十萬人的部落日後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個BUG。蒙古騎兵的所向披靡和殘暴程度,宋朝更不沒有足夠的瞭解。宋朝一心想收復失地,一雪靖康之恥。當然金國滅亡的時候,當年金人在開封城犯下的罪行,宋軍都如數奉還。隨後,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開始了征服世界的歷程。北宋末年的歷史重現,蒙古大軍南下,宋軍一敗塗地,才知道聯和蒙古抗金不過也是個引虎驅狼的錯誤戰略。


有歷史的侷限性,宋朝更本無法對剛剛崛起的蒙古人有足夠的認識,也不可能具備和世仇敵國金成為盟友。

您有不同看法嗎?


牧漁子


首先,南宋並非不知道“聯蒙滅金”對自己的危害:早在宋寧宗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左丞相餘端禮就已經上書提到蒙古對大宋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後來出使金國的使臣也提出如果金國被蒙古所滅,則“一弱虜滅,一強敵生”,所以宋寧宗時期就已經加強了北方的邊防。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蒙古開始大規模向金金軍,此時的大宋朝廷也就聯蒙滅金還是聯金抗蒙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真德秀認為主動滅金一方面可以一雪靖康之恥,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滅金來增強自己的綜合實力,但“今之韃靼,即向之女真”,所以大宋不應該和蒙古聯合。

此時的金國正在蒙古的壓迫下一路南退,但他們內心仍然覺得宋朝的軍事實力不值一提,於是荒唐地選擇了“北失南補”的策略,即要把北方丟失的領土,在南方找補回來,這樣就徹底激怒了南宋。而又在此後不久(公元1214年),金國的十五萬主力被蒙古大軍殲滅。

南宋大將孟珙此時上書,認為聯蒙滅金有對宋朝有利,理由有三:第一、金國必亡是有目共睹的,此時聯金抗蒙只能給自己招來更大的災難。第二、滅金之後可以增強宋朝的實力,拉長防禦縱深。第三、不要像當年聯金滅遼時一樣,要派出南宋最精銳的部隊,在蒙古面前秀肌肉。

公元1233年10月,南宋正式出兵滅金,次年正月,金國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