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昔日刀耕火种开垦荒山,如今退耕还林山青水秀

一九六七年到一九六九年,我在家乡生产队参加"农业学大寨"劳动。

知青岁月:昔日刀耕火种开垦荒山,如今退耕还林山青水秀

每天吃过早饭,带上工具和干粮,爬上对面的大山,砍伐树木。生产队男女老少全部上阵,大约三、四十人。经过几天的砍伐,放倒一大片山林。每天下午收工时,人人满载而归,拖着一捆捆树枝,沿着山坡小道奔跑下山。几天后,大家从山坡下同时点火,己晒干的树枝、树叶和荒草燃起熊熊大火,浓烟滚滚,火苗一字形排开,足有一百多米宽,向坡上燃烧。火借风势,“哔哔卟卟”的响声如同爆竹。火焰过后,只剩下黑色的灰烬和冒烟的树根。几十号人又从山坡下一字形排开,挥起镢头开垦山地。

知青岁月:昔日刀耕火种开垦荒山,如今退耕还林山青水秀

山坡有六十多度,不时有石块滚下山来。挖出大块树根,是冬天烤火的好料。虽是刀耕火种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垦荒的人们干活时有说有笑。一位大嫂讲着《灰姑娘》的故事,锄头和树根、石块的撞击声此起彼伏。偶尔发现山药材,靠近的人一哄而上,只听见锄头“乒乒乓乓”的撞击声。

知青岁月:昔日刀耕火种开垦荒山,如今退耕还林山青水秀

休息时,老人们抽着旱烟,年轻人抢着打扑克。队长让我唱几首歌为大家解乏,我也不推辞,嘹亮的歌声在山谷里回响:“一道清水河,一座虎头山,大寨那个就在这山下边……”。

收工后,人们坐在一起,由生产队长主持评工分。一人提议,有人随声附合。青壮年九分或十分,妇女七、八分,像我们十三、四岁的孩子,一天只能挣五、六分。生产队没有多少收入,交了公购粮,卖了木材,十分一个工,只值一角钱。

知青岁月:昔日刀耕火种开垦荒山,如今退耕还林山青水秀

如今,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把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坡耕地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家乡山清水秀,郁郁葱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