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聽歌的你知道嗎,中國最早的歌跟邢台有關

每天聽歌的你知道嗎,中國最早的歌跟邢臺有關

編鐘

或多或少,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我們幾乎每天都離不開聽歌。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是歌?最早的歌又是哪首?第一個問題,什麼是歌?南唐徐鍇在《說文系傳》中解釋道“長引其聲以誦之也”就是歌,意思是歌就是把聲音通過一定韻律來詠誦,這是從聲音角度來說的。其實《尚書》更早就從內容角度解釋了歌,說歌就是把咱們的言語詠出來,所謂“歌永言”是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也說:“歌,詠也”。可見古人就“歌”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並無疑義。

那麼什麼是中國最早的歌呢?目前看來,應該是《擊壤歌》。除此外,所謂帝堯之前的歌,多是後人託古之作。清代詩人沈德潛便曾斷言:“帝堯以前,近於荒渺。雖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偽撰,其事近誣,故以《擊壤歌》為始。”

每天聽歌的你知道嗎,中國最早的歌跟邢臺有關

帝堯

《擊壤歌》是一首遠古先民詠贊美好生活的歌謠。這首歌謠用極口語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動的田園風景詩。太陽昇起來勞作,太陽落下後休息,打井喝水,種地吃飯,有這種好日子誰還想當帝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這首歌謠大約流傳於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據成書於晉代的《帝王世紀》記載,在堯的時代,老百姓過著安定舒適的日子。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一邊悠閒地做著“擊壤”的遊戲,一邊唱出了這首歌(“帝堯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八九十老人,擊壤而歌”)。據課本說這反映了遠古農民曠達的處世態度,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自然古樸的生產生活方式的自豪和滿足,反映了農民對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也反映出對帝王力量的大膽蔑視,表現了原始社會中人們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感情。

“鑿井而飲”,《康熙字典》裡說:“穴地出水曰井”,古邢臺水脈豐沛,百泉竟流,或系鑿井起源地,故稱井方,邢地先民稱作井方氏。中國國家博物館鎮國之寶“後母戊鼎”就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來自井方的母親婦妌(廟號“後母戊”)所制。

這首歌傳是堯帝之世所作。堯採食地堯山,據考在今天邢臺市隆堯縣的堯山。上古堯帝曾長期活動在堯山一帶,始封於此,建都“柏人”(《帝王世紀》:“柏人城,堯所都也。”),晚年禪讓於舜。堯曾登此山以觀洪水,因名“堯山”。隆堯縣城西偏南12公里處的雙碑鄉就有“柏人城”遺址,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隆堯以東,在邢臺市威縣還有當年鯀治水所遺留的“鯀堤”遺蹟。據《帝王世紀》、《城冢記》、《大明一統志》記載,“柏仁(人)城,堯封唐侯所都之地”。柏人城以北,現為柏鄉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高邑、柏人置柏鄉縣。柏人城西北又有柏暢城遺址,可見柏人城周圍“柏”城林立。

每天聽歌的你知道嗎,中國最早的歌跟邢臺有關

堯山 / 圖:邢臺城市網

堯山位於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城西北6公里的山口鎮山口村南、北兩側,中間為低谷,形成南北兩峰,南峰稱堯山,海拔157.6米。北峰稱宣務山,海拔119米,合稱堯山,又名唐山。北魏地理學著作《十三州志》載:“上有堯祠,俗稱宣務山,謂舜昔宣務焉”,更早的《山海經》載“邢國有虛無山”即此。宣務山以西就是堯的國都柏人城,以東是舜的異母弟象曾住的固城,因此歷史上山以東的隆平縣曾叫象氏縣,象城縣。舜的繼承人禹曾在宣務山以東疏導黃河之水,修成大陸澤(《尚書·禹貢》所謂“大陸即作”即此)。

堯山本為單獨的一個縣,唐天寶元年(742)年,因柏人城遭水患,城被水淹,縣治東遷堯城鎮,遂更名為堯山縣。1947年將隆平、堯山兩縣合併為隆堯縣。

除了《擊壤歌》外,隆堯也出現在了早起“歌詞”總集——《詩經》當中。《詩經·國風·邶風·泉水》有“出宿於幹,飲棧於言”的詩句。幹、言原是軒轅,在今天隆堯縣東良鄉的幹言村、小幹言村及幹言崗一帶,黃帝部落曾居於邢臺幹言崗(軒轅崗),教民“鑿井築邑”。據考證,當時應是某任邢候夫人住宿和餞行之處,史稱“幹言餞跡”。 《燕在制知新錄》曰:“賦泉水者當為邢侯夫人。”幹、言,為邢國範圍。泉水,邢臺有百泉,衛國(淇縣)也有百泉。邢侯夫人是衛國人,邢國曆史上曾與齊國和衛國聯姻。當她看到邢臺的百泉,不免想起衛國的百泉,睹物思人而有此作。

除《泉水》外,《詩經·邶風·柏舟》描寫了邢臺柏人城和泜河的風光。在隆堯縣西北臨城縣東柏暢村西南山坡上有柏暢城遺址,乘柏舟,從柏暢城出發,順著泜河,隨波逐流,高歌“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可直達柏人城。宋《寰宇記》載:“詆水東經柏暢城,在亭南里許,址猶存。”明喬璧星《柏暢城》詩曰:“長岡斜枕雷音寺,柏暢煙籠泜水濱”,都是在描寫泜河景色。

《詩經·國風·邶風·匏有苦葉》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之句。濟在此處指濟水。《水經注》引《風俗通》曰:“濟出常山房子縣贊皇山。”濟水是一條已經消失的古河流,發源於贊皇縣贊皇山,流經今邢臺市的鉅鹿、平鄉、寧晉一帶,併入泜河。史載衛宣公早年曾在邢國當人質,可能期間認識了邢姬。後來登上王位後搶佔了兒子公子汲的媳婦宣姜。宣姜是齊僖公之女,被立為新妃(君妻)。 這就苦了衛宣公元妃、邢侯之女邢姬。邢姬無奈只好回到自己國家。在濟水之畔等邢國大臣迎接時,給新妃宣姜寫了此信。

據專家研究考證,《柏舟》、《綠衣》《日月》《燕燕》《穀風》《匏有苦葉》等都出自邢姬之手,堪稱邢臺歷史上最著名的女作詞人。其遭遇,竟和《國風·衛風·氓》中被始亂終棄的痴情女如出一轍,或許這首詩也是出自邢姬之手。甚至有人指出,《詩經》中的“邶風”實為“邢風”,因為“邶風”集中描寫了邢地風物。

由此可見,中國的歌不僅出現早,還多與邢臺有關,這也從側面體現了邢臺是華夏民族形成的核心地域,直接參與了華夏文明的創建和形成,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