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结局和高鹗写的结局一样吗?为什么?

云南三七玛咖手鼓


一,曹雪芹肯定己写完红楼梦全集。这个推理很简单,任何一个作家不可能在书沒写完时去花十年时间五次删改。

二,高鄂肯定见过底稿或者是题纲。因为没有人比他续写得更好。

三,后四十回在有原稿的基础上被高鄂改动过。根据是依照判词和红蒙开篇十二支曲的宿命论。还有后四十回的文风措辞,以及诗词…不及前八十回精彩。

高鄂在人物归宿上与判词大致相符,这个功劳不可抹杀。但在某些人的归宿上不尽人意,与前八十回不能遥相呼应。例如,巧姐:“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高鄂没有走样。但是把平儿扶正的愿望是美好的,平儿人好也应有个好结局。但是不可能,她不在副册之中,她只能平平淡淡陪巧姐嫁到庄子上后过村庄生活。因为贾琏有罪要和贾赦一道服刑,贾琏房里查出的高利盘剥借据,以及宫中御用贡品,贾琏脱不了干糸,再加之他去平安洲贿赂节度使的罪行。当时贾赦认为他办事有功,特别赏个秋桐给他。而在案发后,他们父子是同谋,也就是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谁也逃脱不了干系。另外,贾府败了就是败了,败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何来的沐皇恩延世泽?贾府败后,各家都己分房过小日子,即使贾兰当宫,兰桂芬芳。荣耀只有李纨一人享受凤冠霞披。与他人没关系,因为当李纨威赫赫爵禄高登时,昏惨惨黄泉路己近。试想这时的贾政等长辈即使逃过牢狱之灾,而己年事已高,还有活的吗?正如人们曾质疑巧姐的成长速度,要么长不大,要么是一下孑成大姐。那贾政在高鄂笔下也是永不老,万年青。


快乐人生40206654


不一样。

也不可能一样!

首先需要确立的一点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倒底写完了没有?我的回答是已经写完了!这从方方面面的史料都能看出来。比如曹雪芹的朋友富察-明义,在其所著《绿烟琐窗集》里,写了20首关于《红楼梦》的诗,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亦枉然;王子侯孙瘦嶙峋,惭愧当年石季纶……就是说,《红楼梦》的结局,石头又归到了无稽崖上,宝玉等一干人沦落到尘埃中;再比如在脂批中,也非一次点明80回后还有很多情节:《茜雪狱神庙慰宝玉》,《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等。这都说明《红楼梦》是写完了。一如第五回所指明的金陵十二钗之最终归宿,是整部书之大纲!换言之,对于曹雪芹来说,《红楼梦》已经是成竹在胸!不可能写了十来年才搞出个半成品,并且拿这个半成品再来“增删了五次”!

那么,现在《红楼梦》只剩了80回,就说明后几十回被人删改了!旧时有一条笔记,说乾隆皇帝到某满人家,见书架上有《石头记》一书,便携一册回宫去看。某满人回来,大惊,于是急切删改进呈!野史不足信,姑切当个参考。但这说明,《红楼梦》在当时是有所顾忌和避讳的。比如乾隆的堂兄弟弘旿就在笔记里说,“盖《红楼梦》非传世小说,终不欲观,恐其中有碍语也。”如果只有前80回的话,它防碍了谁?

《红楼梦》的流传据说与和坤还有关系。和坤喜欢看《红楼梦》,但因为是禁书,不方便阅读。便想了一个办法,每次进宫都给皇太后讲一段《红楼梦》故事,久之,皇太后听入了迷,便要和坤拿来自己看。和坤说不行,这是禁书。皇太后说,让皇上解禁不就完了!如此,乾隆也无办法。但此书又不能这样流传,只得令人把后几十回删去,换成一个温和的面目。

高鹗续写了一稿,皇帝并不满意,因为与曹雪芹的原稿太接近。高鹗于是又写了一稿,里面也有抄家的情节,但皇帝很快发还了贾家财产,表明皇帝的仁慈。这样一来乾隆就满意了,说《红楼梦》写的是明珠家事,给《红楼梦》定了属性!

这些史料一方面说明,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有很强的批判性,刺痛了满清皇族的神经,所以才在文字狱盛行的清朝被查封。另一方面也说明,满清皇族十足的虚伪,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毁坏这么好的小说!

我疑心高鹗看过《红楼梦》的原稿,因为在他的续笔里,的确有些很高妙的篇章,比如“黛玉焚稿”等,可能直接剪裁自曹雪芹的原稿!只是不知道:近300年过去,世间究竟还有没有曹雪芹的真本?!





雪舞冰蓝2014



从存世的续作中,续作者可能是觉着原著结局太伤感、抑或是其它原因?便改成了贾府后人科举中金榜题名,兰桂齐芳,贾府因此而中兴。这是一番美意,却也严重地篡改和违背了原作者的本意,使名著的震撼力以及美学效果大打折扣。,


逝者已矣,历史的烟尘早就飘散。红楼梦一书作为欣赏读物,愉悦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向上的认知。


溯路之旅行2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的结局和高鹗写的结局差不多的,但是也相差了非常远。至于这个为什么,请慢慢的看我的分析。

首先,虽然我们经常说曹雪芹没有写完《红楼梦》,这只是我们没见到完稿,实际上他应该是写完了,只是在增删整理的过程中被弄没了,他的书的结局就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尤其是我个人认为,他的文稿是被故意遗失的。


因为这部书,很多人都懂得“无才去补天”并不是真的作者无才补天,而是整个制度的腐朽,已经不可补。表面上好像说的是太平盛世,侯门风景,歌舞升平,但是仔细的品读本书,却是对买官卖官的嘲讽,对皇帝,或者是主子的翻脸无情的嘲讽,以及对仕途不屑一顾的做派,这在封建社会无疑是大毒草。

所以敏感的统治者们,他们是不能容忍这样的书在世的。同时代的很多书,以及本书的很多抄本和其他版本都曾被封禁,尤其是我曾看到一部《后红楼梦》是在明清禁毁书目录中的,也是可以想见,这部《红楼梦》在当时应该是引起了不小的波动。

整本书最后的“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一定是触动了多少人的神经。加之本书开始就是传抄于贵族子弟间的,流传的毒害之大,难于根除,所以本书才会以高鹗续本为样本,经由乾隆首肯,并示意是明珠家事,用以封闭众口,正所谓堵不如疏。这样才让一本巨著以病态的形式得以保全。

我们看到了今天的通行本《红楼梦》,书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大致和前面五回的判词设定是相似的,但是结局就很不相同,如黛玉是被调包计骗婚气死的。如平儿被扶正,香菱还活着,抄家被赦还,贾府中兴,探春远嫁还回来,等等这些都是和原著的意思相左的。

只是我们肯定的是,后文续书是参照了前文脉络的,只是它把一个大衰败的结局,改成了皇恩浩荡的贾府中兴,真的是让本书的思想性,艺术价值大打折扣,但是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后四十回的续书,只怕原书早就被禁毁,今人根本就看不到了。


荷唯洛之恋


这个题目有点大了,多少年来多少自诩为红学家之人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万言尚且没有一个明确的交待(即便有那也只是一家之言作不得依据的),有的只是妄自揣度任意发挥,以为满天下就他自己读的懂《红楼梦》,似乎比雪芹先生还要权威,岂不知误导后人贻祸无穷。今人之读《红楼梦》没必要这样累的,你喜欢花鸟鱼虫,你就着重研读这方面的描述,你喜欢亭台楼阁的,你就多看看有关楼堂馆舍的建造安插。喜欢诗词歌赋的就尽可能的细细研读默默背颂,仅就这一项我等凡夫俗子穷其毕生也未必弄的清楚明白(高人专家除外)。依靠评价别人作品吃饭的人就如同现在网络喷子一样,从无自己真知灼見,只是拾人牙慧而度日。





火星人云淡风轻


曹雪芹所著红楼梦的结局应该跟高鹗编辑补缀后红楼梦的结局出入不大。

历来受一些红学家比如胡氏的影响,很多流行的红楼梦印刷发行版本直接把高鹗定为续书作者。这种提法欠妥。很多不求甚解的读者也人云亦云。胡氏晚年曾经忏悔自己當年過於武断說高氏续写红楼梦只是个人观点,并没有任何实际依据。甚至言之咄咄說有關高氏曾高价买回遗落民间手稿的記載也是谎言。碍于其名气威望,居然无人敢反驳、怀疑。因此也造成了红学研究變成某些名流、大家派別之爭,研究成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个人还是比较支持新观点:紅樓夢作者並非一人。最早流傳的版本也沒有署名曹雪芹。近代紅學家都是根據脂本紅樓夢中第一回所提到「曹雪芹於悼紅軒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而斷定作者是曹雪芹,現代某些印刷版本紅樓夢更是直接把作者署名曹雪芹。這也是一種誤導。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 式 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脂評紅樓夢作序之人自稱戚蓼生,脂硯齋批註已經透露其並非原稿。而且這戚蓼生既沒有交代是作者邀其作序,也未自我介紹是何許人。脂硯齋所言的曹雪芹之弟「棠村」才是原稿作序之人,業已仙逝。歷史上曹雪芹是否有弟名棠村呢?不得而知。接下來脂硯齋欲說還休地提醒讀者不要中了作者擺的迷魂陣:如果曹雪芹是作者,那麼寫楔子的人又是誰?言外之意,寫楔子的人也許才是真正的作者。

一般替人作序之人無非兩種:德高望重,或者與作者私交匪淺。戚蓼生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在序中對自己的身分如此晦如莫深,也隻字未提作者和自己的關係。这其中原因必然与作者有意隱瞞真實身分有關。

歷史上那個曹雪芹到底是不是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也無確切證據。

對於作者到底是何方神聖並不是讀紅樓夢的關鍵。也無意在此事上浪費太多時間爭論。可以肯定的是真正參與編撰的人不只一個。那麼這麼工程浩大的寫作工作量要分工合作完成必然早有故事主線劇情框架和結局。只是後期主筆人更換,文字風格有異,但是結局不會改變。


燈籠果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高鹗所续,目前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后四十回的大结局与曹公原来的设想大相径庭,则是多数红学家共同的认识。对此,专家学者的文论与专著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本无我等置喙之地,但既蒙邀约,不揣浅漏,仅就两大情节表示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关于黛玉之死。按照续书,黛玉是死于王熙凤之手。王熙凤在贾母的默许下,釆用掉包计,让宝钗假冒黛玉,与宝玉成所谓大礼,而黛玉是被活活气死的。我们不禁要问,贾母作为一个精明神异又老于世故的贾府最高统治者,她会相信掉包冲喜能够治好宝玉的颠狂之症吗?她既使相信,难道她能置嫡亲外孙女于不顾,纵容王熙凤行此毒计,直接置黛玉于死地吗?实际上贾府上上下下,包括批书人脂妍都认为宝黛将是一对好夫妻。第六十六回,小廝兴儿就对尤二姐说到宝玉的婚事,"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连小廝兴儿都知道,可见合府皆知。既使由于林黛玉身体状况不佳,贾母对宝黛婚事有所犹豫,也绝不可能出此下策。我的看法仍是黛玉必然死在贾母之前。当是由于贾宝玉丑事暴露,比如与忠顺府矛盾加深,又结交非人(如柳湘莲,薛蟠,冯紫英,云儿等),被人抓住把柄,拘囚于獄神庙。林黛玉和老太君受此惊吓,旧疾复发,先后故去。宝玉后经北静王營救出獄,才有二宝之婚。近来看到有人说黛玉是由宝玉牽线嫁给了北静王,真不知怎么想出来的。贾宝玉是把林黛玉当作神一样看待的,为了林黛玉,死了也心甘,怎么可以想蒙,贾宝玉把林黛玉拱手送给别人。有人拿出贾雨村咏怀一联"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作证,说时飞是贾雨村的表字,待时飞就是宝钗后来嫁给贾雨村,而玉就是林黛玉,那末求善价呢?时飞若是人名,善价也应是人名,莫非北静王表字善价不成?若善价不是人名,对善于格律的作者怎么会拿来与人名时飞相对呢?这里不再赘述。第二,关于贾宝玉的出家,在前八十回中,作者多次暗示,贾宝玉的悬崖撒手,不是什么大彻大悟,而是"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最后家族败落,人离星散,政治上没有出路,经济上难以糊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才走投无路,弃家而去。但续书却画了一幅神仙图。在最末一回,说贾政扶柩归来,行到毗陵驿地方,"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蓬,向贾政倒身下拜。……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后来一僧一道夹住宝玉,飘然登岸而去。俨然宝玉已登仙界。这就与曹公原意背道而驰。曹公原意不外透过家族的毁灭揭示封建专制的黑暗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而续书则成了命由天定的安排,极大地降低和损害了小说的社会意义。


陈老师224723857


不一样。一本小说,主题是圆心。情节是圆周。情节对主题。向心作圆周运动。曹雪芹设写完最后三十回,就是说这圆周轨跡没最后接上,但这不等于圆心找不到。这圆心就是深自忏梅,请看开头,半生潦倒,风尘落落,一事无成,背父兄教训之恩,负师友规劝之德。以及西江月,天下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行状。还有,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思回头。等。这些描写,都表明了作者写书的主题,是忏悔,而不是炫妖。程高本后面的情节明显没有忏悔,比如高中第七名举人,等。很多,没有向心力,出轨了。

比较可以对照的是金瓶梅,他的圆心是悔淫,最后结局,西门庆项带枷锁,潘金莲满身血污整个情节围绕悔淫。红楼梦后面能达到这点吗,特别是可叹停机德,最是忏悔的关键,书里一点都没写。所以还是一句,没有围绕圆心,出轨了。


江上客舟


当然不一样;如果一样,说明他们读过、甚至拥有抄本;如果拥有抄本,也就无需自己改编结局。可惜他们没有拿到抄本,根据前文伏线、脂批以及道听途说,敷衍出后文的结局。他们的续书,相较于其它续本,有着连贯性和、基本的一致性以及部分精彩章节,所以算是最成功的。然而,这部续书,由于脱离了作者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立意思想,所以,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几乎是100%打了折扣,这部书的光辉价值被埋没、无人真正理解;使得这部“四大名著”之一有点牵强。当我们读过癸酉本,才真的发现,这“四大名著”的头衔当之无愧。几百年来红迷心愿如今终于得偿,也是历史的经纶、冥冥之中上帝的安排。


窥梦红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