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會」第一直播間:室性早搏——客觀評估,綜合判斷處理策略

「长城会」第一直播间:室性早搏——客观评估,综合判断处理策略

室性早搏(簡稱室早)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心律失常,在普通人群中發生率達到1%~4%,在心臟病人群中發生率更高。正常健康人群以及各種不同心臟病患者中的室早,臨床預後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客觀地評估室早意義重大。10月13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龍德勇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王群山教授做客第一直播間,就室早的管理進行探討。

「长城会」第一直播间:室性早搏——客观评估,综合判断处理策略

龍德勇教授(右)對話王群山教授(左)

「长城会」第一直播间:室性早搏——客观评估,综合判断处理策略

王群山教授指出,詳細的體格檢查對室早評估十分重要。12導聯心電圖檢查對評估室早的頻率及起源必不可少,輔以心臟超聲、心肌酶等評價心臟結構及功能,綜合判斷室早是否需要積極治療,包括抗心律失常藥物和導管消融治療。

龍德勇教授表示認同,並提出評估室早是否需要導管消融治療的三個因素,即患者自身基礎疾病、症狀及發作頻率。儘管室早非常常見,但真正需要積極處理的很少。對於初次發生室早的患者,需要綜合評估。如果需要積極治療,目前成功率高達95%的導管消融術優於長期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希望通過此次探討減輕大家對室早疾病的焦慮。

心在線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羅志鋒┆美編 柴明霞┆製版 田新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