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智能櫃:共享爲始,物聯爲終

隨著摩拜單車賣身美團,OFO估值一降再降後仍無人接盤,共享經濟的創業熱潮轉瞬已進入寒冬期,然而共享單車所產生的共享經濟創業連鎖效應仍在繼續,近期又有一些共享項目進入到大眾視野,例如共享紙巾、共享寄存等項目,其中共享寄存看上去要比共享紙巾更務實一些。

不過,共存智能櫃聯合創始人俞佳斌並不認可“共享寄存”的說法,其表示圍觀群眾所說的“共享寄存”其實是“自助寄存”,共存智能櫃初創時確實受到共享單車的啟發,不過,項目成立之初的定位則是“場景自助寄存”,因為團隊中的一位聯合創始人曾親身經歷過當年“O2O”的發展週期,所以很早就斷定“共享”的概念泡沫很快就會破滅。

“多數創業項目盲目追隨熱點死的都很快,因為互聯網創業熱點週期長則兩三年,短則幾個月,對於一個創業團隊來講,這麼短的時間內,業務和團隊都還沒穩定呢,熱點就已經過去了,所以共存智能櫃的目標是著眼於未來5G時代的物聯網市場,而不是要追逐彼時眼前的共享概念”俞佳斌稱。

“17年上半年還是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下半年就是無人貨架、新零售;18年上半年則是區塊鏈、小程序,下半年就進入資本寒冬,一般創業者很難追上熱點。”俞佳斌感慨道,“創業不追熱點,就很難拿到投資,拿不到投資就需自給自足,所以創業最好選擇一個可以有投入產出的發展方向,當我們決定做共存智能櫃時,經過多次調研反覆推算後發現自助寄存方向,不一定能爆發,但是卻有足夠的立足空間。”

共存智能櫃:共享為始,物聯為終

據介紹,目前共存智能櫃在杭州投放的如宋城、MAO等早期點位已經收回成本,進入收穫期。俞佳斌表示,目前包括生產製造在內的寄存相關產業鏈的整體規模在60億左右,但實際上真正的寄存服務市場潛力還遠沒有被挖掘出來。舉個例子,我們與MAO(Live House)的合作使得該點位的寄存營收放大3倍,因為傳統的寄存服務是按次計費,而我們是按時計費,可大幅提升寄存服務的營收能力,所以不考慮終端銷售,僅寄存服務本身的潛力就有百億規模。

俞佳斌在接受採訪時一再強調:“我們做的不是“共享”,是“自助”!百億級的自助寄存只是共存智能櫃的初期立足點,未來終極目標是在5G時代的物聯網市場獲得一席之地。當然,前提是先把主營的自助寄存服務做到全國第一,這才有資格去思考未來更大的物聯網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