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收益率創近10月新低 「低門檻」讓其銷量不減反增

10月15日,上游新聞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家銀行後發現,進入10月中下旬,各家銀行理財收益率明顯下滑。據相關數據顯示,9月末至10月中旬銀行理財產品預期平均年化收益率為4.57%,已創去年10月以來最低收益水平,“寶寶”類產品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08%,也跌至2017年以來的最低收益水平。不過,隨著銀保監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的落地,銀行理財產品最低1萬起的投資門檻讓各家銀行“鬆了口氣”。受到利率下滑衝擊的,銀行理財產品銷量不減反增,投資者紛紛表示自己對銀行理財“路轉粉”而事實證明,低門檻的銀行理財產品,大眾的接受程度還是很高的。

上游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當下非保本各期限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上限分別為:1個月以內4.91%、1—3個月4.58%、3—6個月4.72%、6—12個月4.85%、1年以上4.88%。外資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2%,暫居第一位,不過由於外資行結構性產品較多,因此收益率不夠穩定;城商行、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7%、4.6%;農商行和國有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5%、4.4%。

“9月份,3個月的保本理財收益率在4.2%,現已降至4%。其他產品收益率也在下降。”市民王先生頗為關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他自己也經常購買。上游新聞記者發現,目前年化收益率在4.2%以上保本型理財產品基本看不到了,而結構性產品複雜的收益計算方式讓很多普通投資者不敢碰。

“雖然利率下滑,但我們銀行的理財產品賣得還挺好的,這幾天額度都不多了,主要是銷售起點由5萬元降至1萬元,意味著投資者的門檻將大幅度降低,有助於銀行理財產品更加普惠化,使更多的普通民眾更方便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中國銀行觀音橋某網點大堂經理說。

隨後,上游新聞記者走訪了多家銀行網點後發現,目前在售的理財產品,3個月以下的非保本預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為4.5%,低的為4.1%,比9月末低了不少,但是所剩額度都不多了。對此,多家銀行的客戶經理表示,雖然預期收益率持續下降,但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情況都不錯。“主要是門檻降低了,以前5萬起的現在1萬起,更多的人可以接受,而且比定存收益率高,相比過去來說,新產品雖然利率不盡人意,但我們推廣起來還是蠻輕鬆的。”觀音橋某國有行客戶經理張云云直言。

“這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之前起購金額都為5萬元,我才工作了1年,手裡積蓄不多,只能望而卻步。現在門檻降為1萬元,投資更為輕鬆了,理財我會優先考慮在銀行購買。”市民張奇在北城天街一家城商行網點對上游新聞記者說。

雖然投資門檻降低了,但理財產品收益率的普降這是不爭的事實,對此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招行楊家坪支行理財經理袁茜表示,今年理財產品收益率的上升空間較為有限,理財產品收益或將持續走低,建議投資者以穩為先,可考慮將重點放在半年期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產品上。此外,追求高收益的市民還可以關注國債等其他產品的發行,適時轉換理財產品的投資風格可能會帶來更好的收益。

上游新聞記者 吳黎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