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智聰:充滿情懷的「人聲」魅力

馬智聰:充滿情懷的“人聲”魅力

​2018年春天的一個週末,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記者來到內蒙古老幹部活動中心馬智聰的辦公室,一進門首先被牆上一幅裝裱樸素的書法作品所吸引。上面用清秀的楷書寫著,“清華故事九連篇,水木荷塘月色前,總謂名師留聖蹟,金聲玉振馬公言”。落款是:智聰雅正,錢江書。

看到記者對這幅書法作品產生了興趣,馬智聰走過來介紹說:錢江是著名記者,現代史學家,著有《小球轉動大球——乒乓外交始末》《鄧小平與中美外交風雲》《周恩來與日內瓦會議》等多部著作。錢江曾任《人民日報》記者部主任、海外版副主編,也是一位書法愛好者。

當年錢江作為業內專家受邀審看完九集電視片《清華故事》,對馬智聰的解說大加讚賞,提筆蘸墨,揮毫寫下了這四句詩,稱馬智聰的聲音為“金聲玉振”。

提起電視片《清華故事》,健談的馬智聰打開了話匣子。 事情還得從十八年前說起。2000年6月,馬智聰作為製片人進京參加清華大學建校九十週年校慶片《清華故事》的拍攝工作。

馬智聰:充滿情懷的“人聲”魅力

清華作為名校,又適逢90週年校慶,校領導原本想邀請著名主持人趙忠祥、朗誦家張家生這樣的大腕來配音,當時兩集樣片已拍攝完成,因為校方要急審樣片,導演就讓擔任製片和燈光的馬智聰臨時配音。審樣片之前,清華校領導還用懷疑的眼光看著導演和馬智聰,樣片播放之時,全場鴉雀無聲,馬智聰成熟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一出來,深沉渾厚,蒼勁有力,頓時深深地吸引住了所有觀眾,大家屏息聆聽,馬智聰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旁白帶給觀眾的是走過百年滄桑的感動和歷經風雨的震撼。播放結束燈光亮起,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大家一致稱讚解說:“聲音厚重,有歷史感,滄桑不失凝重!美的享受!”有人不禁問是哪個著名播音員的聲音?導演介紹說是位來自內蒙古的播音員馬智聰。

《清華故事》電視片共九集全都是由馬智聰擔任配音解說。觀看電視片的清華校友們及相關部門的領導和觀眾都被馬智聰大氣、雄渾的氣勢所傾倒。想不到的是,旁白並非大紅大紫的配音演員,而是一位內蒙古人。後來馬智聰參加拍攝的一百集電視片《科學家的故事》的旁白都請馬智聰配音解說。其中10集電視片《我願以身許國——兩彈一星元勳的故事》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這兩部電視片的配音使馬智聰的配音事業提升了一個新臺階。

馬智聰:充滿情懷的“人聲”魅力

尋音覓金聲

當年在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的錄音棚為電視片《科學家的故事》錄製配音時,一位來自臺灣的導演經過錄音棚,被從錄音棚中傳出來的聲音所吸引,順著聲音來到了錄音棚前聆聽,後來乾脆進到錄音棚裡欣賞,直到馬智聰錄製結束之後,這位導演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迎上前來對馬智聰說:“我一直在尋找你這種有歷史感、厚重感的聲音,今天終於有緣與你相識,我終於找到我的紀錄片想要的聲音。”緊接著發出邀請,請馬智聰為他拍攝的八集紀錄片《臺灣往事》配音。這位導演說,試過幾個配音演員都不滿意,正在他一籌莫展時聽到了馬智聰的聲音和解說,讓他眼前一亮,豁然開朗,認定了馬智聰的聲音和解說。

幾年前內蒙古一個旅遊團去新疆旅遊,在去巴音布魯克草原的大巴車上播放《東歸印象》,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被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旁白所吸引,不由得說,好熟悉、親切的聲音啊!“土爾扈特人浴血奮戰,義無反顧。歷時近半年,行程上萬裡。他們戰勝了沙俄、哥薩克和哈薩克等軍隊不斷的圍追堵截,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承受了極大的民族犧牲,終於實現了東歸壯舉……”。心隨音動,馬智聰渾厚而雄勁的講解,彷彿把我們帶回到二百多年前的草原,鐵騎突出刀槍鳴,重溫東歸文化和東歸歷史。旁邊有人說這是趙忠祥的聲音嗎?當播放最後報出解說是馬智聰時,旅遊團的人都發出唏噓的聲音,原來是來自我們本土的內蒙古的馬智聰!大家稱讚說:馬智聰的解說聲音有力度,穿透每個人的心靈,一種民族的自豪感讓我們蕩氣迴腸。馬智聰旁白的《東歸印象》實景劇已成為目前巴音布魯克草原景區對外宣傳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希拉穆仁草原實景劇《漠南傳奇》,拍攝完成後幾試配音都不滿意,蒙古國導演看到了馬智聰配音的《東歸印象》實景劇後,非常欣賞,因此專程來到呼和浩特市,尋找了14天終於找到馬智聰,雖然他聽不懂漢語,但是他懂得音韻,對聲音的要求超越了語言。尋著馬智聰的聲音前來真誠邀請,這部實景劇加上馬智聰時而氣勢磅礴、鏗鏘有力,時而如一縷月光,寂靜而空靈的配音,給了它新的生命力,將希拉穆仁草原襯托得恢弘中帶著瑰麗而神秘的色彩。有人評價馬智聰的聲音如同帶著音響,有高處的聲音渾厚、低處的聲音寬廣,宛如無數樂師在共同演奏一曲美妙的音樂。

寧夏實景劇《北疆天歌》的導演也是聽到馬智聰的配音後,來到呼和浩特尋找馬智聰,當時馬智聰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療,只好婉言謝絕,但這位執拗的導演仍然堅持請馬智聰,他說:“我等你,不論多長時間都等你,直到你治癒出院。”馬智聰幾次拒絕後還是被這位導演的執著打動,於是身上還帶著引流管,手舉著吊瓶偷偷溜出病房,到錄音棚為其片配音。雖然是重病纏身,身體虛弱,但是一站到話筒前,他的心裡只想著一件事: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全力以赴。此片的配音發揮超常,聲音時而大氣雄渾、時而輕柔舒緩,深刻表達出北疆的遼闊和居住在北疆的人民對家鄉的熱愛。目前該實景劇成為寧夏地區文化旅遊的品牌項目。

錫林郭勒盟的實景劇《千古馬頌》首場也是馬智聰配音,當時用數據傳送給湖南導演,這位南方導演立刻被馬智聰的聲音傾倒,他給馬智聰打來電話說,“你的聲音和你的配音藝術太震撼人了,我們雖然未謀面,但是聲音一樣能夠震撼心靈。”

近些年馬智聰配音解說的還有呼倫貝爾草原的大型實景劇《成吉思汗征戰歸來》,輝騰錫勒草原的《永遠的窩闊臺》等,也都是導演循著聲音邀請馬智聰配音。這兩部實景劇成為當地對外宣傳的品牌節目。

馬智聰:充滿情懷的“人聲”魅力

聲音本色 人生本色

說起馬智聰的配音,他倡導用自然的聲音,抒發真實的情感,通過文字激發情感,憑藉情感帶動氣息,運用氣息推動聲音。這得益於他四年的大學美聲專業學習和訓練。上世紀80年代馬智聰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聲樂系美聲專業。大學時代,天生的文藝天賦和好嗓音、加之他的聲樂訓練,讓馬智聰的朗誦和模仿配音藝術就已經嶄露頭腳。作為校園文藝骨幹,廣播主持人、學生文藝晚會主持人是他的主要角色,更精彩的是在晚會上表演模仿秀,模仿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國偉人的講話惟妙惟肖,還能模仿外國譯製片電影配音。在當時熱播南斯拉夫譯製片《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瓦爾特的配音讓他模仿得逼真形象!馬智聰在校園中紅極一時,老師、同學都認識了多才多藝的馬智聰。

馬智聰不是偶然衝出的一匹黑馬。上世紀90年代馬智聰已有豐富的廣播劇配音實踐經驗了。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雖然是在學校任教,但熱愛配音表演的他,利用業餘時間經常去電視臺、電臺表演廣播劇。出演的第一部廣播劇是上世紀90年代內蒙古廣播電臺錄製的《神馬》中的男主角,後來陸續出演了廣播劇《曹鳳光》中的曹鳳光等十幾部廣播劇中男一號,廣播劇的實戰表演經驗讓馬智聰的配音藝術逐步走向成熟,配音藝術也成為他不可或缺的業餘工作。

馬智聰的聲音有特色,表現力強,明亮富有彈性,所以很多廣告商找到他請他為產品廣告配音。上世紀90年代,伊利企業作為內蒙古的龍頭企業,請馬智聰為伊利雪糕廣告配音,“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伊利苦咖啡伴侶”這個廣告詞成了一段經典的回憶。這條廣告登上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經典產品加獨特的聲音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伊利集團的產品也因這條廣告而打響。此後很多伊利的產品廣告都由馬智聰配音。那個年代馬智聰的魅力聲音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觀眾通過廣告片記住了他的形象和聲音。很多企業、商家也都是尋著聲音找到馬智聰,請他為企業品牌產品廣告配音。上世紀80—90年代廣告片並不多,尤其是自治區產品廣告片,馬智聰配音並出鏡的產品廣告有蘆丁寶啤酒、包頭民營企業的東寶皮領帶、呼市青山奶粉等。馬智聰的魔力聲音和藝術家氣質在那一代因廣告片而知名的出鏡演員中,非常令人稱道。

上世紀80年代初,內蒙古電視臺引進了一批外國譯製片,需要配音,已經小有影響力的馬智聰自然是配音骨幹。擔任了60集加拿大電視連續劇《夢幻莊園》的譯製配音導演,同時在每一集中客串一些人物的配音。白天錄製配音,晚上為其他配音演員對口型,用他專業的詞來說是修剪氣口。修剪氣口是影視劇後期製作中的重要環節,不能讓觀眾看出口型的差異,所以每字每句都要精雕細琢,加班到天亮是常事。當時馬智聰還要在學校任教,踏著晨輝走出錄音室,走進教室拿起粉筆;教學工作結束又馬不停蹄鑽進錄音室拿起話筒。年輕充滿活力,和對配音藝術的執著追求讓他從未感覺到這樣辛苦工作的累,也從未因配音而耽誤教學工作。這部電視劇播出後收視率非常火爆,成為大家每晚必看的電視劇。擔任譯製配音導演讓他的配音工作有了進一步的成熟和提高。

當時譯製片很少,為了進一步豐富文化市場,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90年代初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引進了全新的錄音設備,建立起錄音棚,並引進譯製片。內蒙古還沒有專業的配音團隊,主角幾乎都是從北京請來,比如張涵予、李易等電影配音大腕。馬智聰參加的第一部電影配音是1992年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影片《西部狂野》中的角色。馬智聰在與北京來的專業配音演員的共同工作中,吸取他們的優點和經驗,發揮自己的長處,得到專業配音人員的認可。接著,為內蒙古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騎士風雲》、《狂盜》、《世紀之戰》等影片角色配音。馬智聰從廣告配音、廣播劇表演走向影視配音。從國產片到外國譯製片,馬智聰深情演繹了多種人物角色。

馬智聰的配音可塑性強,能為硬漢配音也能為喜劇配音。喜劇角色與硬漢角色反差甚大,不管是什麼角色都演繹得恰到好處。聲音還是那個聲音,他可以輕鬆運用氣息控制技巧將性格迥異的人物個性詮釋得精彩地道使人信服並且難忘。

不僅能用標準的普通話配音,也能用地方特色的方言配音,上世紀80年代,內蒙古電視臺拍攝了一部青年烏蘭夫的電視劇《高原歲月》,其中需要為裡面的角色配上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的方言,導演試了幾位配音演員都不行,馬智聰因模仿能力超強,一學就會,勝任了這一方言配音,導演聽了後非常滿意,誇獎說:“味兒足,地道。”

馬智聰的聲音沉穩雄渾,略帶滄桑,充滿了正能量,給人一種有經歷有閱歷經受過生活磨難卻不曾被壓倒的印象,因而十分適合為銀幕上雄性荷爾蒙十足的硬漢角色配音。略顯滄桑沙啞的嗓音和有點漫不經心又有點桀驁不馴的口氣語調與扮演正能量的人物演戲風格十分匹配,因此正義感十足的配音完全就是他的本色出演。

馬智聰:充滿情懷的“人聲”魅力

多彩藝術人生

馬智聰不僅聲音厚重穩實有魅力,而且身材高大挺拔、帥氣,有文藝氣質,多年來擔任過多場自治區大型文藝晚會主持人,他的聲音與風格和史詩非常吻合。2005年由著名作曲家、指揮家查干作曲的馬頭琴交響詩《悲壯的東歸》,馬智聰擔任朗誦和主持人。他在舞臺和晚會上的擔綱,受到各界觀眾和評論家的一致喝彩。

2015年查干成立了第一個馬頭琴交響樂團,邀請馬智聰擔任主持人。樂團被邀請到國家大劇院專場演出,得到了音樂界人士和觀眾的熱烈歡迎。因有出眾的外表和具有感染力的聲音,第一屆魅力中國·草原詩畫晚會,馬智聰與國家一級演員、朗誦家瞿弦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播音指導雅坤同臺合作朗誦,瞿弦和讚賞地問道:“聲音這麼好,是哪個團隊的演員?”馬智聰風趣地回答:“不是演員,是公務員。”瞿弦和也機智回應:“哦!是票友!”

馬智聰不僅身兼主持人,還兼任晚會導演、朗誦演員、歌唱演員等多項角色,主持了紀念抗戰70週年、建黨90週年等活動的大型文藝晚會,主持“新中國從這裡走來”西柏坡精神·內蒙古革命鬥爭史“祖國頌”紅歌會晚會以及自治區70週年大慶直屬機關老年文體協會主辦的文藝晚會,2015年紀念國務院頒佈離退休制度舉辦的晚會,並在晚會上深情演唱了一首《夕陽紅》,讓在場的老幹部和觀眾流下激動的淚水。2017年,為紀念內蒙古老幹部活動中心成立30週年舉辦的“承接陽光”晚會馬智聰既是導演又擔任主持人。馬智聰偶爾也被邀請出演影視劇角色,在電視劇《黃河岸邊是我家》裡飾演一位醫生的角色。飾演角色雖然給人印象深刻,但與他獨一無二的嗓音所塑造的角色相比,他扮演的銀幕形象應是略遜一籌吧。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特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國產電影雖已經不少,質量高的卻為數寥寥,無法與歐美日本等外國電影相匹敵。這種情況導致了一種特殊現象,就是配音演員不僅知名度和影響力不輸電影或電視演員,有的甚至更高一籌,可謂是那個年代特有的一道風景線。馬智聰是這道風景線的主要人員,他才藝超群、幽默風趣,模仿力超強,尤其是模仿譯製片的配音大腕,學誰像誰,在配音圈和電視臺的主持人中很受追捧。

每當一段配音工作結束後,幾個好友相聚慶祝,馬智聰是大家的開心果,每每酒過三巡,大家必點節目就是馬智聰的模仿秀,無論是早期蘇聯經典老片裡的列寧、斯大林、瓦西里,還是阿爾巴尼亞電影裡的“消滅法西斯,自由屬於人民”的“地下游擊隊”;無論是印度流浪漢拉孜還是《簡愛》裡的老紳士羅切斯特;還有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劍客佐羅;日本電影《追捕》中的逃犯杜丘和警長矢村,都不在話下,馬智聰的模仿出神入化,給朋友們帶來歡樂的同時自己也樂在其中。比如日本電影《追捕》中精神病院院長指令杜丘跳樓那段配音:“昭倉跳下去了,堂塔也跳下去了,看多麼藍的天啊,一直往前走,不要往兩邊看,你將會融化在藍天裡。”是當時最經典的配音,影響著一代人對外國電影的記憶。馬智聰模仿這段配音,讓人拍案叫絕,聽得過癮!如果沒有配音演員特有嗓音的錦上添花,及配音的二次藝術加工,想必在觀眾的心目中難以留下特別深刻而長久的印象。

馬智聰:充滿情懷的“人聲”魅力

風趣暖男 老幹部們的貼心人

馬智聰雖然對配音朗誦痴迷,但他的專業是美聲和音樂,尤其是鍵盤的彈奏是他的本色工作。1988年電子琴在我國還是新鮮事物,電聲伴奏興起,很多單位的聯歡活動及個人演唱都用電子琴伴奏,熱愛音樂的馬智聰自然也不會落伍。正值內蒙古老幹部活動中心剛剛成立,為豐富老幹部的退休生活,新購置了一臺電子琴,但是彈奏人是空缺。偶然的機會讓馬智聰為老幹部彈奏電子琴,馬智聰熱情高漲,儘量擠出時間去為老幹部服務。剛開始是利用課餘時間去演奏,還充分發揮文藝天賦為老幹部們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活動,久而久之,老幹部們離不開馬智聰了,雖然年輕但老幹部們都親切地稱他“馬老師”,馬智聰也因為老幹部們服務而快樂充實,因此,乾脆從校園調動工作來到老幹部活動中心,從兼職為老幹部服務轉為專職服務,這一干就是30年。

馬智聰不僅風趣幽默,而且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用現在時髦語言來說是位暖男,老幹部活動中心的工作就是需要他這樣的暖男,換句話說這項工作更適合他的本色性格。幾十年來,馬智聰始終把老幹部的事當做自己家裡老人的事,盡心盡力地做好服務工作,切實讓老人們感受到“家”的濃濃親情。說到馬智聰的本職工作,他說:“老幹部活動中心是加強老幹部思想政治建設、滿足老幹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陣地。照顧好老幹部們的晚年生活,是我們老幹部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全黨和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

自1988年成立以來,馬智聰和領導及同事們一同努力,讓老幹部活動中心的文化、娛樂等各項活動風生水起,設立起琴棋書畫室,成立了老幹部模特隊、合唱團、舞蹈隊等,馬智聰帶領到各地演出,尤其老幹部模特隊、合唱團成為一道靚麗風景,受到各界人士讚揚。在實踐摸索中讓老幹部活動中心形成了一個集健身、娛樂、學習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服務活動場所。馬智聰看到老同志們在這些活動中豐富了退休生活,提高了技藝,聯絡了感情,不僅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更是與工作人員親如一家人,感到由衷的欣慰,他覺得這份工作讓他生活得更充實、更有意義。馬智聰也隨著工作邁進的腳步成為活動中心的副主任,與其說是管理人員不如說是老幹部們的貼心人。

生活中的馬智聰也是與柴米油鹽打交道的“俗人”,他做得一手好菜。燒麥、炸醬麵是經典制作。每次錄製工作之後,馬智聰自覺擔任起廚師角色,不管是幾點工作結束,即使是深更半夜,即使他自己再累也會下廚為工作的夥伴們做一頓可口飯菜。跟他合作過的朋友說,每當拖著身心疲憊的身體回到宿舍時,有馬智聰做好的香噴噴的飯菜,哪怕是一碗熱騰騰的麵條等著他,都會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在北京錄製《清華故事》和《兩彈一星元勳故事》時,馬智聰的廚藝和他的人緣在配音圈美名‘遠揚’,有朋友會開車2小時穿越北京城,來吃他的炸醬麵。以致後來北京四面八方的朋友都會聚集到他的住所,就為了能吃上馬智聰的炸醬麵。當然還有特有的幽默風趣的模仿段子。朋友們調侃地說,和老馬在一起是精神和物質雙享受,用句廣告詞來形容,“溫暖全世界”。他的才藝、廚藝和風趣幽默,為枯燥辛苦的錄音、配音、剪輯工作的同仁們帶來了溫暖。

當問到配音和本職工作哪個更喜歡時,馬智聰說,就像是菜和主食,每個都缺一不可。默默地為觀眾呈現精彩演繹,是最喜歡做的事情,熱情為老幹部服務是最大的榮耀和快樂!

馬智聰:充滿情懷的“人聲”魅力

馬智聰:充滿情懷的“人聲”魅力

紅霞,蒙古族。1987年畢業於內蒙古大學法律系;1987年—1995年在呼和浩特市廣播電視局廣播電臺新聞部任記者編輯;1997年—2000年赴日本東京留學;2000年至今在內蒙古青年傳媒中心《這一代》雜誌任記者編輯。曾獲內蒙古自治區好新聞一等獎、黃河流域新聞評選三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