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智聪:充满情怀的“人声”魅力

马智聪:充满情怀的“人声”魅力

​2018年春天的一个周末,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记者来到内蒙古老干部活动中心马智聪的办公室,一进门首先被墙上一幅装裱朴素的书法作品所吸引。上面用清秀的楷书写着,“清华故事九连篇,水木荷塘月色前,总谓名师留圣迹,金声玉振马公言”。落款是:智聪雅正,钱江书。

看到记者对这幅书法作品产生了兴趣,马智聪走过来介绍说:钱江是著名记者,现代史学家,著有《小球转动大球——乒乓外交始末》《邓小平与中美外交风云》《周恩来与日内瓦会议》等多部著作。钱江曾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海外版副主编,也是一位书法爱好者。

当年钱江作为业内专家受邀审看完九集电视片《清华故事》,对马智聪的解说大加赞赏,提笔蘸墨,挥毫写下了这四句诗,称马智聪的声音为“金声玉振”。

提起电视片《清华故事》,健谈的马智聪打开了话匣子。 事情还得从十八年前说起。2000年6月,马智聪作为制片人进京参加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校庆片《清华故事》的拍摄工作。

马智聪:充满情怀的“人声”魅力

清华作为名校,又适逢90周年校庆,校领导原本想邀请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朗诵家张家生这样的大腕来配音,当时两集样片已拍摄完成,因为校方要急审样片,导演就让担任制片和灯光的马智聪临时配音。审样片之前,清华校领导还用怀疑的眼光看着导演和马智聪,样片播放之时,全场鸦雀无声,马智聪成熟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一出来,深沉浑厚,苍劲有力,顿时深深地吸引住了所有观众,大家屏息聆听,马智聪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旁白带给观众的是走过百年沧桑的感动和历经风雨的震撼。播放结束灯光亮起,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一致称赞解说:“声音厚重,有历史感,沧桑不失凝重!美的享受!”有人不禁问是哪个著名播音员的声音?导演介绍说是位来自内蒙古的播音员马智聪。

《清华故事》电视片共九集全都是由马智聪担任配音解说。观看电视片的清华校友们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观众都被马智聪大气、雄浑的气势所倾倒。想不到的是,旁白并非大红大紫的配音演员,而是一位内蒙古人。后来马智聪参加拍摄的一百集电视片《科学家的故事》的旁白都请马智聪配音解说。其中10集电视片《我愿以身许国——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两部电视片的配音使马智聪的配音事业提升了一个新台阶。

马智聪:充满情怀的“人声”魅力

寻音觅金声

当年在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棚为电视片《科学家的故事》录制配音时,一位来自台湾的导演经过录音棚,被从录音棚中传出来的声音所吸引,顺着声音来到了录音棚前聆听,后来干脆进到录音棚里欣赏,直到马智聪录制结束之后,这位导演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迎上前来对马智聪说:“我一直在寻找你这种有历史感、厚重感的声音,今天终于有缘与你相识,我终于找到我的纪录片想要的声音。”紧接着发出邀请,请马智聪为他拍摄的八集纪录片《台湾往事》配音。这位导演说,试过几个配音演员都不满意,正在他一筹莫展时听到了马智聪的声音和解说,让他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认定了马智聪的声音和解说。

几年前内蒙古一个旅游团去新疆旅游,在去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大巴车上播放《东归印象》,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被富有磁性的男中音旁白所吸引,不由得说,好熟悉、亲切的声音啊!“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心随音动,马智聪浑厚而雄劲的讲解,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二百多年前的草原,铁骑突出刀枪鸣,重温东归文化和东归历史。旁边有人说这是赵忠祥的声音吗?当播放最后报出解说是马智聪时,旅游团的人都发出唏嘘的声音,原来是来自我们本土的内蒙古的马智聪!大家称赞说:马智聪的解说声音有力度,穿透每个人的心灵,一种民族的自豪感让我们荡气回肠。马智聪旁白的《东归印象》实景剧已成为目前巴音布鲁克草原景区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希拉穆仁草原实景剧《漠南传奇》,拍摄完成后几试配音都不满意,蒙古国导演看到了马智聪配音的《东归印象》实景剧后,非常欣赏,因此专程来到呼和浩特市,寻找了14天终于找到马智聪,虽然他听不懂汉语,但是他懂得音韵,对声音的要求超越了语言。寻着马智聪的声音前来真诚邀请,这部实景剧加上马智聪时而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时而如一缕月光,寂静而空灵的配音,给了它新的生命力,将希拉穆仁草原衬托得恢弘中带着瑰丽而神秘的色彩。有人评价马智聪的声音如同带着音响,有高处的声音浑厚、低处的声音宽广,宛如无数乐师在共同演奏一曲美妙的音乐。

宁夏实景剧《北疆天歌》的导演也是听到马智聪的配音后,来到呼和浩特寻找马智聪,当时马智聪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只好婉言谢绝,但这位执拗的导演仍然坚持请马智聪,他说:“我等你,不论多长时间都等你,直到你治愈出院。”马智聪几次拒绝后还是被这位导演的执着打动,于是身上还带着引流管,手举着吊瓶偷偷溜出病房,到录音棚为其片配音。虽然是重病缠身,身体虚弱,但是一站到话筒前,他的心里只想着一件事:拿出十二分的精神,全力以赴。此片的配音发挥超常,声音时而大气雄浑、时而轻柔舒缓,深刻表达出北疆的辽阔和居住在北疆的人民对家乡的热爱。目前该实景剧成为宁夏地区文化旅游的品牌项目。

锡林郭勒盟的实景剧《千古马颂》首场也是马智聪配音,当时用数据传送给湖南导演,这位南方导演立刻被马智聪的声音倾倒,他给马智聪打来电话说,“你的声音和你的配音艺术太震撼人了,我们虽然未谋面,但是声音一样能够震撼心灵。”

近些年马智聪配音解说的还有呼伦贝尔草原的大型实景剧《成吉思汗征战归来》,辉腾锡勒草原的《永远的窝阔台》等,也都是导演循着声音邀请马智聪配音。这两部实景剧成为当地对外宣传的品牌节目。

马智聪:充满情怀的“人声”魅力

声音本色 人生本色

说起马智聪的配音,他倡导用自然的声音,抒发真实的情感,通过文字激发情感,凭借情感带动气息,运用气息推动声音。这得益于他四年的大学美声专业学习和训练。上世纪80年代马智聪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声乐系美声专业。大学时代,天生的文艺天赋和好嗓音、加之他的声乐训练,让马智聪的朗诵和模仿配音艺术就已经崭露头脚。作为校园文艺骨干,广播主持人、学生文艺晚会主持人是他的主要角色,更精彩的是在晚会上表演模仿秀,模仿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伟人的讲话惟妙惟肖,还能模仿外国译制片电影配音。在当时热播南斯拉夫译制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瓦尔特的配音让他模仿得逼真形象!马智聪在校园中红极一时,老师、同学都认识了多才多艺的马智聪。

马智聪不是偶然冲出的一匹黑马。上世纪90年代马智聪已有丰富的广播剧配音实践经验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虽然是在学校任教,但热爱配音表演的他,利用业余时间经常去电视台、电台表演广播剧。出演的第一部广播剧是上世纪90年代内蒙古广播电台录制的《神马》中的男主角,后来陆续出演了广播剧《曹凤光》中的曹凤光等十几部广播剧中男一号,广播剧的实战表演经验让马智聪的配音艺术逐步走向成熟,配音艺术也成为他不可或缺的业余工作。

马智聪的声音有特色,表现力强,明亮富有弹性,所以很多广告商找到他请他为产品广告配音。上世纪90年代,伊利企业作为内蒙古的龙头企业,请马智聪为伊利雪糕广告配音,“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伊利苦咖啡伴侣”这个广告词成了一段经典的回忆。这条广告登上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经典产品加独特的声音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伊利集团的产品也因这条广告而打响。此后很多伊利的产品广告都由马智聪配音。那个年代马智聪的魅力声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观众通过广告片记住了他的形象和声音。很多企业、商家也都是寻着声音找到马智聪,请他为企业品牌产品广告配音。上世纪80—90年代广告片并不多,尤其是自治区产品广告片,马智聪配音并出镜的产品广告有芦丁宝啤酒、包头民营企业的东宝皮领带、呼市青山奶粉等。马智聪的魔力声音和艺术家气质在那一代因广告片而知名的出镜演员中,非常令人称道。

上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电视台引进了一批外国译制片,需要配音,已经小有影响力的马智聪自然是配音骨干。担任了60集加拿大电视连续剧《梦幻庄园》的译制配音导演,同时在每一集中客串一些人物的配音。白天录制配音,晚上为其他配音演员对口型,用他专业的词来说是修剪气口。修剪气口是影视剧后期制作中的重要环节,不能让观众看出口型的差异,所以每字每句都要精雕细琢,加班到天亮是常事。当时马智聪还要在学校任教,踏着晨辉走出录音室,走进教室拿起粉笔;教学工作结束又马不停蹄钻进录音室拿起话筒。年轻充满活力,和对配音艺术的执着追求让他从未感觉到这样辛苦工作的累,也从未因配音而耽误教学工作。这部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非常火爆,成为大家每晚必看的电视剧。担任译制配音导演让他的配音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成熟和提高。

当时译制片很少,为了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90年代初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引进了全新的录音设备,建立起录音棚,并引进译制片。内蒙古还没有专业的配音团队,主角几乎都是从北京请来,比如张涵予、李易等电影配音大腕。马智聪参加的第一部电影配音是1992年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西部狂野》中的角色。马智聪在与北京来的专业配音演员的共同工作中,吸取他们的优点和经验,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专业配音人员的认可。接着,为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骑士风云》、《狂盗》、《世纪之战》等影片角色配音。马智聪从广告配音、广播剧表演走向影视配音。从国产片到外国译制片,马智聪深情演绎了多种人物角色。

马智聪的配音可塑性强,能为硬汉配音也能为喜剧配音。喜剧角色与硬汉角色反差甚大,不管是什么角色都演绎得恰到好处。声音还是那个声音,他可以轻松运用气息控制技巧将性格迥异的人物个性诠释得精彩地道使人信服并且难忘。

不仅能用标准的普通话配音,也能用地方特色的方言配音,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电视台拍摄了一部青年乌兰夫的电视剧《高原岁月》,其中需要为里面的角色配上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的方言,导演试了几位配音演员都不行,马智聪因模仿能力超强,一学就会,胜任了这一方言配音,导演听了后非常满意,夸奖说:“味儿足,地道。”

马智聪的声音沉稳雄浑,略带沧桑,充满了正能量,给人一种有经历有阅历经受过生活磨难却不曾被压倒的印象,因而十分适合为银幕上雄性荷尔蒙十足的硬汉角色配音。略显沧桑沙哑的嗓音和有点漫不经心又有点桀骜不驯的口气语调与扮演正能量的人物演戏风格十分匹配,因此正义感十足的配音完全就是他的本色出演。

马智聪:充满情怀的“人声”魅力

多彩艺术人生

马智聪不仅声音厚重稳实有魅力,而且身材高大挺拔、帅气,有文艺气质,多年来担任过多场自治区大型文艺晚会主持人,他的声音与风格和史诗非常吻合。2005年由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查干作曲的马头琴交响诗《悲壮的东归》,马智聪担任朗诵和主持人。他在舞台和晚会上的担纲,受到各界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喝彩。

2015年查干成立了第一个马头琴交响乐团,邀请马智聪担任主持人。乐团被邀请到国家大剧院专场演出,得到了音乐界人士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因有出众的外表和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第一届魅力中国·草原诗画晚会,马智聪与国家一级演员、朗诵家瞿弦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播音指导雅坤同台合作朗诵,瞿弦和赞赏地问道:“声音这么好,是哪个团队的演员?”马智聪风趣地回答:“不是演员,是公务员。”瞿弦和也机智回应:“哦!是票友!”

马智聪不仅身兼主持人,还兼任晚会导演、朗诵演员、歌唱演员等多项角色,主持了纪念抗战70周年、建党90周年等活动的大型文艺晚会,主持“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精神·内蒙古革命斗争史“祖国颂”红歌会晚会以及自治区70周年大庆直属机关老年文体协会主办的文艺晚会,2015年纪念国务院颁布离退休制度举办的晚会,并在晚会上深情演唱了一首《夕阳红》,让在场的老干部和观众流下激动的泪水。2017年,为纪念内蒙古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30周年举办的“承接阳光”晚会马智聪既是导演又担任主持人。马智聪偶尔也被邀请出演影视剧角色,在电视剧《黄河岸边是我家》里饰演一位医生的角色。饰演角色虽然给人印象深刻,但与他独一无二的嗓音所塑造的角色相比,他扮演的银幕形象应是略逊一筹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国产电影虽已经不少,质量高的却为数寥寥,无法与欧美日本等外国电影相匹敌。这种情况导致了一种特殊现象,就是配音演员不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输电影或电视演员,有的甚至更高一筹,可谓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一道风景线。马智聪是这道风景线的主要人员,他才艺超群、幽默风趣,模仿力超强,尤其是模仿译制片的配音大腕,学谁像谁,在配音圈和电视台的主持人中很受追捧。

每当一段配音工作结束后,几个好友相聚庆祝,马智聪是大家的开心果,每每酒过三巡,大家必点节目就是马智聪的模仿秀,无论是早期苏联经典老片里的列宁、斯大林、瓦西里,还是阿尔巴尼亚电影里的“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的“地下游击队”;无论是印度流浪汉拉孜还是《简爱》里的老绅士罗切斯特;还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剑客佐罗;日本电影《追捕》中的逃犯杜丘和警长矢村,都不在话下,马智聪的模仿出神入化,给朋友们带来欢乐的同时自己也乐在其中。比如日本电影《追捕》中精神病院院长指令杜丘跳楼那段配音:“昭仓跳下去了,堂塔也跳下去了,看多么蓝的天啊,一直往前走,不要往两边看,你将会融化在蓝天里。”是当时最经典的配音,影响着一代人对外国电影的记忆。马智聪模仿这段配音,让人拍案叫绝,听得过瘾!如果没有配音演员特有嗓音的锦上添花,及配音的二次艺术加工,想必在观众的心目中难以留下特别深刻而长久的印象。

马智聪:充满情怀的“人声”魅力

风趣暖男 老干部们的贴心人

马智聪虽然对配音朗诵痴迷,但他的专业是美声和音乐,尤其是键盘的弹奏是他的本色工作。1988年电子琴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电声伴奏兴起,很多单位的联欢活动及个人演唱都用电子琴伴奏,热爱音乐的马智聪自然也不会落伍。正值内蒙古老干部活动中心刚刚成立,为丰富老干部的退休生活,新购置了一台电子琴,但是弹奏人是空缺。偶然的机会让马智聪为老干部弹奏电子琴,马智聪热情高涨,尽量挤出时间去为老干部服务。刚开始是利用课余时间去演奏,还充分发挥文艺天赋为老干部们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久而久之,老干部们离不开马智聪了,虽然年轻但老干部们都亲切地称他“马老师”,马智聪也因为老干部们服务而快乐充实,因此,干脆从校园调动工作来到老干部活动中心,从兼职为老干部服务转为专职服务,这一干就是30年。

马智聪不仅风趣幽默,而且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用现在时髦语言来说是位暖男,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工作就是需要他这样的暖男,换句话说这项工作更适合他的本色性格。几十年来,马智聪始终把老干部的事当做自己家里老人的事,尽心尽力地做好服务工作,切实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浓浓亲情。说到马智聪的本职工作,他说:“老干部活动中心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阵地。照顾好老干部们的晚年生活,是我们老干部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党和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

自1988年成立以来,马智聪和领导及同事们一同努力,让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文化、娱乐等各项活动风生水起,设立起琴棋书画室,成立了老干部模特队、合唱团、舞蹈队等,马智聪带领到各地演出,尤其老干部模特队、合唱团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受到各界人士赞扬。在实践摸索中让老干部活动中心形成了一个集健身、娱乐、学习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服务活动场所。马智聪看到老同志们在这些活动中丰富了退休生活,提高了技艺,联络了感情,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更是与工作人员亲如一家人,感到由衷的欣慰,他觉得这份工作让他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马智聪也随着工作迈进的脚步成为活动中心的副主任,与其说是管理人员不如说是老干部们的贴心人。

生活中的马智聪也是与柴米油盐打交道的“俗人”,他做得一手好菜。烧麦、炸酱面是经典制作。每次录制工作之后,马智聪自觉担任起厨师角色,不管是几点工作结束,即使是深更半夜,即使他自己再累也会下厨为工作的伙伴们做一顿可口饭菜。跟他合作过的朋友说,每当拖着身心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时,有马智聪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哪怕是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等着他,都会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在北京录制《清华故事》和《两弹一星元勋故事》时,马智聪的厨艺和他的人缘在配音圈美名‘远扬’,有朋友会开车2小时穿越北京城,来吃他的炸酱面。以致后来北京四面八方的朋友都会聚集到他的住所,就为了能吃上马智聪的炸酱面。当然还有特有的幽默风趣的模仿段子。朋友们调侃地说,和老马在一起是精神和物质双享受,用句广告词来形容,“温暖全世界”。他的才艺、厨艺和风趣幽默,为枯燥辛苦的录音、配音、剪辑工作的同仁们带来了温暖。

当问到配音和本职工作哪个更喜欢时,马智聪说,就像是菜和主食,每个都缺一不可。默默地为观众呈现精彩演绎,是最喜欢做的事情,热情为老干部服务是最大的荣耀和快乐!

马智聪:充满情怀的“人声”魅力

马智聪:充满情怀的“人声”魅力

红霞,蒙古族。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法律系;1987年—1995年在呼和浩特市广播电视局广播电台新闻部任记者编辑;1997年—2000年赴日本东京留学;2000年至今在内蒙古青年传媒中心《这一代》杂志任记者编辑。曾获内蒙古自治区好新闻一等奖、黄河流域新闻评选三等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