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中寺港沿岸,除去瓷器之外,古人留下可供探尋的,有幾座神靈居住的廟宇值得一看。

大禾蓮神太子廟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蓮神廟位於赤水鎮大禾村,有數百年曆史,可惜現在的太子廟是近年重修的,少了點滄桑和厚重。但這座不起眼的小廟,卻是全國唯一的一座蓮神廟。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傳說古時候有一年兵荒馬亂,民無寧日,使得大禾村一帶的蓮農棄家奔躲避難,一連數日,吃不上一口飯,喝不上一口水,氣息奄奄。正當大家仰天長嘆之時,7個頭戴蓮葉帽、手持蓮花棒、肩背採蓮蔞的仙童從天而降,除暴安民,驅邪揚善,幫助蓮農重建家園。並手捏泥人,搶栽搶種,一夜之間,蓮田裡荷葉依依,碧波漣漣。在蓮神七兄弟幫助下,白蓮生產重現往日繁榮景象。從此以後當地蓮農視七位仙童為地方保護神,在大禾港坎上立廟祭祀,香火延綿,千載不絕,形成全國唯一的一處蓮神崇拜。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蓮花生日,大禾村家家戶戶用飾有蓮花圖案的陶瓷印模壓制鹼餈,饋贈親朋好友,以示納福驅邪,吉祥幸運之意。到蓮花生日後第三天六月二十六日清晨,蓮農們帶上標有自己名字“蓮神太子臺前沐恩信士某某某”字樣的彩旗,早早來到村頭的蓮神太子廟聚集,向七位蓮神許願祈福。吉時一到,蓮農們將七位蓮神老爺依次請上花轎,在華蓋、彩旗的引導下串村巡遊。其時鑼鼓喧天,禮炮齊鳴,彩旗招展,整個巡遊隊伍逶迤行進在蓮田村落之間,首尾長達一兩華里。廟會期間四里八鄉村民商賈紛至沓來,熱鬧非凡,很多在外經商務工的村民,也都抽空擠出時間回來參加蓮神廟會,以祈求一年平安順利。走遍全國拍攝蓮花號稱“蓮痴”的著名攝影家馬元浩見此盛況,深有感觸地說:“全國處處有蓮花,唯獨廣昌有蓮神”。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六日的蓮神太子巡遊

清源廟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清源廟並不大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清源廟位於西坑村,規模並不宏大,傍中寺港而建,據說是明代遺存下來的。廟堂坐北朝南,白牆青瓦,內部為一前廳、一天井與東西兩回廊、一後主殿,磚木結構,佔地面積約80平方米。主殿神龕供奉的主神為清源祖師,束髮冠頂,玉體金身鎧甲,端坐在蓮花臺上;左右兩旁分別塑有千里眼、順風耳、米穀神、土地公神像,共同護佑著一方鄉民。廟後戲臺,系在明代舊址上於清乾隆年間重建。戲臺再後,有一片參天老樹,夏日裡濃蔭遮天蔽日,林中小坐遍體生涼,溪水潺潺,清風過耳,令人出塵之想油然而生。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清源廟的戲臺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清源神既是水神,又是戲神。據《廣昌縣誌》記載,古時廣昌戲曲文化尤為發達,北邊有甘竹孟戲,為海鹽腔遺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邊則屬中寺一帶的皮黃戲最為有名。當時正值中寺瓷業的興盛時期,經濟的發展帶動文化的繁榮,正是順理成章的事。

萬壽宮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鞍山壩附近,建於清道光年間的萬壽宮殿宇巍峨,飛閣重簷,在筆者所見廣昌廟宇建築中整體風貌最為可觀,頗有幾分盛時氣象。

萬壽宮的興起也和瓷業有密不可分的聯繫。據姚澄清先生所說,廟前舊時對聯為:生涯宗子貢,瓷興效陶朱。體現了當地從事瓷器產業民眾對財富的祈盼,也被窯工視之為窯神廟。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萬壽宮所祀之神許真君,也是江西本地最重要的神仙之一。當年江右商幫到全國各地經商,每到一處都會興建萬壽宮,以為江西會所。值得一提的是,中寺港所在的驛前鎮,當地流傳歐龍王的故事,即是許真君傳說中的孽龍。當然故事只是故事,許真君的年代離水打廣昌縣的清代隔了上千年。

歐龍王的傳說

龍井村是座落撫河源頭血木嶺山下一個小村莊,村裡住了一家歐姓農夫,夫婦一生忠厚老實,膝下生有一男孩,家裡靠種田、打柴為生。有一天,他家裡來了一位風水先生,貴客臨門,一家歡喜,歐家吩咐兒子下河捉魚招待客人,這位先生一連住了好幾天,覺得這戶人家是忠實可靠之人,心想將自己一個沒孃的兒子託咐於他撫養,吃過飯以後,就對這歐姓夫婦說:“這幾天承蒙你家熱情寬待,本人沒什麼可報答,只會看風水,做地理,看看你家附近有沒有好山場,給你做一塊風水,將來子孫做高官,享榮華”。農夫聽了,十分高興,便帶著這位地理先生看山崗,終於選中了一穴能做天子地的好墓場,隨後將這位農夫已故的老母黃金(屍骨)改葬了進去,並說:“你這男孩一定要供他讀書,再過十年八載,你家定有前程”,並將自己獨生兒子也寄撫在他家撫養說:“我是行走江湖之人,我這孩子也是命苦母親早年去世,現將兒子寄與你家,懇請好好待他”說完長揚而去。過了數年,這位風水先生又來到他家中,並帶了好些銀兩來看望兒子和朋友。一進家門看到這二個孩子生了一身濃瘡,也沒供他們上學,追他們去放牛,看到這情景,心灰意亂,很是腦火,這人家沒希望,要想一個辦法報復於他,只有將他母墳遷葬別處,他家世代只能種田。想出了一個辦法就假裝做夢說夢話:“好地不在龍潭腦,好地落在碓上坑”一連說了好幾遍,這位農夫聽他說夢話就叫醒他問他說夢話做什麼,先生說我沒有說夢話,沒有這回事,要不然我們去碓上坑走一回,他們來到碓上坑,先生裝著十分驚訝的樣子忙說好地果然落在這裡,後來又將歐氏老母的殘骨葬入了碓上坑。事後,先生住了二天,也告辭出門了。又過了幾年,二個孩子長到18歲,一天天氣十分炎熱,二人來到龍潭裡洗澡,洗來洗去各人在潭底摸到一顆明珠,兩人搶來搶去,明珠吞到肚子裡去了,頓時烏雲密佈,狂內大作,歐姓男孩吃下這明珠後,身上很癢,馬上長起了鱗片,後頭上生起二隻角,手和腳變成了龍爪,成了孽龍精。風水先生的兒子變成了許真君,孽龍一時騰空而上,行雲駕霧,所到之處,房倒屋塌,暴雨漣綿,農田淹沒,人畜不保,形成了咸豐四年水打廣昌的悲慘災難。後許真君一直追隨孽龍而去,在南昌將孽龍用鐵鏈鎖住,鎖在南昌的真君廟的一口井內,現在還可看到廟內這口井。百姓為紀念這個歐龍王,在龍井山下立龍王廟敬之,每月五月發大水時,下游的魚群都會成群結隊逆流而上朝拜龍王,不管你怎樣捕撈,但至少總有一隻魚可到龍王廟前朝拜龍王。(賴錦瀾收集)

萬壽宮二樓板壁上有當年紅軍用石灰水寫的革命標語,甚為罕見。

神龕後有一幅壁畫也相當有意思,畫的是兩隻喜鵲在啄食一隻蜻蜓,題材獨特,推測可能寓意“喜逐清廷”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喜逐清廷圖

明覺寺和千僧寺

前面的幾座廟都還存在於現實中,接下來這兩座廟宇卻只留下了名字。

中寺港沿岸有三個村莊,分別名為上寺(現改稱桃林)、中寺,下寺。不僅村以寺名,港也以寺名,這是廣昌唯一以寺廟命名的河流。翻查地名志,原來都是得名於明覺寺。想來這個明覺寺當年規模應該相當大吧,可惜現在已經沒有了。中寺村前留有一座古戲臺,但和明覺寺應該沒有關係。——廣昌建戲臺的廟都不是佛教系統的,多屬泛神信仰的神道教。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中寺港尋古之神靈住的地方

中寺村古戲臺,柏木臺柱難得一見

中寺港的源頭山峰,曾有更大規模的寺廟,名為千僧寺。

千僧寺的傳說

據說,千僧寺昔日有過一位佛法無邊的大法師,每天要去百里外的龍鳳巖點火焚香當日往返,風雨無阻。有一天,他點火回來,偶遇山下種田的農民借火種,問到點火情由,法師如實相告,農民不信地說“你如果能吊住太陽不下山,我們才相信”“這有何難”法師說罷唸唸有詞,然後向太陽作了一個揖,便回寺廟去了。果然那天的紅日高懸不落,農民一天栽了幾天的禾。直到農民疲憊不堪地走到廟裡叩謝,法師才放太陽下山。不料“吊日”之事有犯天條,觸怒了天帝,派下天兵天將下界問罪。法師為了應變逃動,遂吩咐僧眾各個栽個跟斗倒立,施法將他們變成一山芭蕉。天兵來到千僧寺,尋不著法師和眾和尚,難過天庭覆命。正在為難之際,忽然該山土地神出面告密,原來僧眾在隱藏菩薩之時,忙亂之中遺忘了土地神。土地怨恨法師瞧不起他,所以變成一隻小鳥,在天將面前反覆飛葉、叫“和尚變芭蕉,下變上”……天將恍然大悟,拔劍朝一株芭蕉砍去,只見鮮血迸流。於是眾天兵天將揮動刀劍,片刻將一山芭蕉砍光。法師和千名和尚無一倖免,鮮血匯成一坑溪流,這小溪以後就叫紅水坑。(據《廣昌縣地名志》)

結合廣昌本地的太陽廟崇拜,這個流傳當地的神話傳說可能與反清復明有關。

千僧寺的確切位置目前已不可知。在洪水坑的上游,有秀美的疊水寨瀑布群,近兩年迅速躥紅成為了廣昌的戶外熱點。洪水坑的河岸有一兩里路,竟然是古人用卵石砌成,由此可想見當年此地人煙之稠密,令人頓有不勝今昔之感慨。

行走在中寺港畔,看著這些靜默的廟宇,聽著當地的神話傳說,我相信,信仰還在,神靈還在。

相關文章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