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不能給他們帶來財富,那麼這些將領就會殺了換一個上來

小編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大唐王朝的後半段歷史,也就是自安史之亂後大唐剩下的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一百五十年就是一個半世紀,在這麼漫長的一段時間裡,整個大唐王朝給後人留下的印象就只有盛極而衰和藩鎮割據了。自唐玄宗開元時期,啟用節度使,許他們自行籌集糧草軍餉,建立武裝藩鎮,此後的大唐便再也沒能擺脫這味藥的後遺症。

如果他不能給他們帶來財富,那麼這些將領就會殺了換一個上來

藩鎮是唐玄宗為了治療大唐的枝端肥大症而開的一味藥,歷經數代帝王的開疆拓土,大唐帝國已經成長到太大了,大到朝廷已經無力全部控制了,而藩鎮便是治療太大的一味良藥。一開始它確實是良藥,但是是藥三分毒,藩鎮的毒太強大了,強大到後半截的大唐再也除不去。藩鎮一直死死地咬著大唐的脖子,直到這個偉大的帝國倒下。

如果他不能給他們帶來財富,那麼這些將領就會殺了換一個上來

藩鎮所擁有的實力並不是太強,它們佔據的地盤也較小,控制的人口也不多,所掌控的財力也一般。而且雖然唐朝後期遍地藩鎮,但事實上大部分藩鎮並沒有太大的劣跡,不聽從朝廷管教的大概只有十來個,真正從頭到尾都不服的只有安史之亂留下的餘孽,也就是位於今河北地區的河朔三鎮。那麼為什麼大唐朝廷就是滅不了這些藩鎮呢?事實上只要出現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便可以平定藩鎮,李姓宗室再不濟,在長達一百五十年的時間內,總是會出一兩個有出息的天子。這個皇帝便是唐憲宗李純,在他在位的十五年內,他便成功地平滅了天下所有的藩鎮。因為唐憲宗慧眼識人,他啟用了一個沒人關注的小官,對他特別器重,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愬,雪夜入蔡州的那位。

如果他不能給他們帶來財富,那麼這些將領就會殺了換一個上來

在李愬的南征北戰下,天下各處的藩鎮紛紛望風而降,包括北邊一直不服的河朔三鎮。最高笑的是當時的盧龍節度使,也就是幽州節度使,直接把節度使大印和公文全部上交朝廷,自己出家當和尚了,還起了個法號為“大覺”,意為終於覺悟了。於是在唐憲宗李純執政的十五年,成功地除掉了所有藩鎮,實現了大唐王朝的中興,即是元和中興。但是唐憲宗李純一死,天下的藩鎮就如百足之蟲,紛紛湧現了出來,而且其勢力比之前還要強大,這就很奇怪了。因為唐憲宗李純平定藩鎮割據,靠的不是什麼偶然、運氣,而是依靠朝廷那泰山壓頂般的力量,依靠整個帝國的人口、資源、財力直接壓下去的。加上每一個藩鎮可都是李愬親自領兵殺過去的,所以為何藩鎮死而不僵呢?

如果他不能給他們帶來財富,那麼這些將領就會殺了換一個上來

這就要回到藩鎮本身了,要回到藩鎮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其實對於唐朝人來說,藩鎮也是新鮮的陌生事物,他們其實並不瞭解藩鎮的底層運行機制,所以才始終沒有找到藩鎮的七寸,以至於殺了那麼多節度使,藩鎮依舊挺立。到了後期,藩鎮的掌控者壓根就不是那些明面上的節度使了,他們也向一個傀儡一樣,並不能掌控什麼。藩鎮的真正掌控者是藩鎮的中低層將領,在安史之亂後,這些中低層將領追隨節度使割據自立,早就不是普通的士兵了。他們已經是世代為兵,士兵已經成為了他們的職業,他們不會種地,不會其他的生存手段,唯一會的就是上戰場。他們聚集在節度使之下,相互交織,互相滲透,已經是一個將官集團,他們憑藉著藩鎮享受榮華富貴。

如果他不能給他們帶來財富,那麼這些將領就會殺了換一個上來

這個時候的節度使事實上已經無法命令這個集團了,如果他不能給他們帶來財富,那麼這些將領就會殺了換一個上來。節度使的安全實際是無法保障的,他能做的只有當個傀儡,包括曾經平定藩鎮的李愬,後來也被任命為節度使,他一上任,便馬上發現了藩鎮的真是情況,這實在太嚇了,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控制住這些兵閥了,趕緊申請了調令。藩鎮這麼多,裡面相互交叉的勢力也實在是太複雜了,朝廷可以輕易平定藩鎮,可以輕易殺了節度使,但是沒有用,真正把持藩鎮的已經是這裡的所有人。這已經不是某個人的問題了,也不是皇帝或者節度使的問題了,除非朝廷把人全部殺了,否則要平滅藩鎮就只有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手術,那就是改天換日了。

如果他不能給他們帶來財富,那麼這些將領就會殺了換一個上來

小編認為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始終無法除掉,就是因為藩鎮的底層運行是又勢力盤根節輟的中低層將領集團的存在,他們既不想推翻朝廷,朝廷也無法滅除他們,於是雙方共存了一百五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