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那么这些将领就会杀了换一个上来

小编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大唐王朝的后半段历史,也就是自安史之乱后大唐剩下的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一百五十年就是一个半世纪,在这么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整个大唐王朝给后人留下的印象就只有盛极而衰和藩镇割据了。自唐玄宗开元时期,启用节度使,许他们自行筹集粮草军饷,建立武装藩镇,此后的大唐便再也没能摆脱这味药的后遗症。

如果他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那么这些将领就会杀了换一个上来

藩镇是唐玄宗为了治疗大唐的枝端肥大症而开的一味药,历经数代帝王的开疆拓土,大唐帝国已经成长到太大了,大到朝廷已经无力全部控制了,而藩镇便是治疗太大的一味良药。一开始它确实是良药,但是是药三分毒,藩镇的毒太强大了,强大到后半截的大唐再也除不去。藩镇一直死死地咬着大唐的脖子,直到这个伟大的帝国倒下。

如果他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那么这些将领就会杀了换一个上来

藩镇所拥有的实力并不是太强,它们占据的地盘也较小,控制的人口也不多,所掌控的财力也一般。而且虽然唐朝后期遍地藩镇,但事实上大部分藩镇并没有太大的劣迹,不听从朝廷管教的大概只有十来个,真正从头到尾都不服的只有安史之乱留下的余孽,也就是位于今河北地区的河朔三镇。那么为什么大唐朝廷就是灭不了这些藩镇呢?事实上只要出现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便可以平定藩镇,李姓宗室再不济,在长达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内,总是会出一两个有出息的天子。这个皇帝便是唐宪宗李纯,在他在位的十五年内,他便成功地平灭了天下所有的藩镇。因为唐宪宗慧眼识人,他启用了一个没人关注的小官,对他特别器重,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愬,雪夜入蔡州的那位。

如果他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那么这些将领就会杀了换一个上来

在李愬的南征北战下,天下各处的藩镇纷纷望风而降,包括北边一直不服的河朔三镇。最高笑的是当时的卢龙节度使,也就是幽州节度使,直接把节度使大印和公文全部上交朝廷,自己出家当和尚了,还起了个法号为“大觉”,意为终于觉悟了。于是在唐宪宗李纯执政的十五年,成功地除掉了所有藩镇,实现了大唐王朝的中兴,即是元和中兴。但是唐宪宗李纯一死,天下的藩镇就如百足之虫,纷纷涌现了出来,而且其势力比之前还要强大,这就很奇怪了。因为唐宪宗李纯平定藩镇割据,靠的不是什么偶然、运气,而是依靠朝廷那泰山压顶般的力量,依靠整个帝国的人口、资源、财力直接压下去的。加上每一个藩镇可都是李愬亲自领兵杀过去的,所以为何藩镇死而不僵呢?

如果他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那么这些将领就会杀了换一个上来

这就要回到藩镇本身了,要回到藩镇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其实对于唐朝人来说,藩镇也是新鲜的陌生事物,他们其实并不了解藩镇的底层运行机制,所以才始终没有找到藩镇的七寸,以至于杀了那么多节度使,藩镇依旧挺立。到了后期,藩镇的掌控者压根就不是那些明面上的节度使了,他们也向一个傀儡一样,并不能掌控什么。藩镇的真正掌控者是藩镇的中低层将领,在安史之乱后,这些中低层将领追随节度使割据自立,早就不是普通的士兵了。他们已经是世代为兵,士兵已经成为了他们的职业,他们不会种地,不会其他的生存手段,唯一会的就是上战场。他们聚集在节度使之下,相互交织,互相渗透,已经是一个将官集团,他们凭借着藩镇享受荣华富贵。

如果他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那么这些将领就会杀了换一个上来

这个时候的节度使事实上已经无法命令这个集团了,如果他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那么这些将领就会杀了换一个上来。节度使的安全实际是无法保障的,他能做的只有当个傀儡,包括曾经平定藩镇的李愬,后来也被任命为节度使,他一上任,便马上发现了藩镇的真是情况,这实在太吓了,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控制住这些兵阀了,赶紧申请了调令。藩镇这么多,里面相互交叉的势力也实在是太复杂了,朝廷可以轻易平定藩镇,可以轻易杀了节度使,但是没有用,真正把持藩镇的已经是这里的所有人。这已经不是某个人的问题了,也不是皇帝或者节度使的问题了,除非朝廷把人全部杀了,否则要平灭藩镇就只有来一次脱胎换骨的手术,那就是改天换日了。

如果他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那么这些将领就会杀了换一个上来

小编认为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始终无法除掉,就是因为藩镇的底层运行是又势力盘根节辍的中低层将领集团的存在,他们既不想推翻朝廷,朝廷也无法灭除他们,于是双方共存了一百五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