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爲名的青春》:青春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文 | 十月

圖 | 來自網絡

《以你為名的青春》:青春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娛樂圈颳起了一股青春懷舊風,關於青春題材的影視劇層出不窮,而且逢播必火。《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好像每一部和青春有關的影視劇都自帶流量,播出期間,話題刷屏,居高不下,播放量更是分分鐘甩同期影視劇好幾條街。

今年影視圈仍然是“青春”的大市場,《泡沫之夏》、《原來你還在這裡》、《悲傷逆流成河》等多部青春劇先後發佈預告片。《以你為名的青春》搶佔先機,率先開播。

《以你為名的青春》和以前那些青春劇並無二致,劇情上依舊沿用搞笑的班主任+自帶殺氣的教導處主任組合和校花+校草+不起眼的女主+忠心的騎士組合的對抗賽這樣已經被演爛了的梗,劇中的搞笑元素司空見慣,甚至連臺詞都似有耳聞,但並不能因此便簡單粗暴地說它不好,青春這種東西本來就大同小異,同樣的年齡(花季),同樣的活動場所(學校),揹負著同樣的期待(跨過高考的獨木橋),言行舉止自然會高度相似。

《以你為名的青春》:青春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青春就像矗立在世界某一角的一個特定的只有前後兩個門的密封空間,到了青春期的人從後門進去,過了這個時期便從前門出來,為後面排隊的人騰出空間。我們複製前人的青春,然後又被後人複製,所以不管看哪一代人的青春,總能找到似曾相識的感覺。

《以你為名的青春》將青春期我們複雜的心理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人物,並用誇張的手法把他表現出來,不管在哪個主演身上,我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青春裡,我們都是徐永心,平凡如沙,卻夢著有一天可以成就積沙成塔的壯舉。青春期伴隨著身體發育的是自我意識的迅速崛起,我們急切地想要向這個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與價值,渴望被關注,渴望愛與被愛。無奈人生修為不夠,能力配不上野心,很多事只能藉助外力來實現。徐永心想要通過和女神高雨瑄做朋友來達到這一目的,而除了這種手段,達到目的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好好學習,比如穿奇裝異服,比如打架生事,破壞校紀校規......曾經一切不被理解的極端行為,都是滿足自己小私心的手段。

《以你為名的青春》:青春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青春裡,我們也是杜亞俢,發誓要與世界為敵,轉身卻為她他繳械投降,明明決定要酷酷地過完一生,某一刻突然發現自己眼裡心裡滿是她他,根本一點兒都不酷。最可怕的是自己並不牴觸這種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反而甘之如飴地享受著當下的每分每秒。

很多人用愛形容青春時期的感情,而我則更願意把它稱為喜歡,一種淡淡的有別於成人世界油膩的愛,它像梔子花香一樣,香氣淺淡,卻又歷久彌新刻骨銘心。那時的喜歡很容易,不摻雜念,不懼傷痛,不計後果,猛然間的一回頭,看上了便可以一眼萬年。那時的喜歡也很難,沒有天時地利人和,再多的付出,再用心的“算計”都無法贏得半分的喜歡。我們的喜歡堅定而執著,不會因為外界的名利誘惑有半分的鬆動。

青春裡,我們更是鄭大威,左眼明媚,右眼憂傷。在同學們眼裡,鄭大威陽光帥氣,熱情開朗,雖和杜亞俢有所不同,但也是女生眼中那種閃閃發光的男生,如果說他有憂傷,沒有人會相信,所以即使東窗事發,徐永心仍百思不得其解。可有時越是不被大家相信的事情,越有可能是真的,鄭大威明媚如春的外表下一直都藏著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而帶給他陰影的是和他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球技、學習、性情樣樣都比他好的哥哥。

《以你為名的青春》:青春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以你為名的青春》播出後不久,網上很多人就在討論結局,我覺得看青春劇的過程比結局更重要,在主創演員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在啼笑皆非中回想自己當初的幼稚,至於結局怎麼,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它不管是圓滿,還是遺憾,都值得你珍藏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