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歷史小說《孫武傳奇》第三十一章 水淹徐國 唐蔡進貢種禍根

第三十一章 水淹徐國 唐蔡進貢種禍根

裴基登高眺望,恍然大悟,“徐國防守依靠河汊,可是也會毀於河水啊。孫將軍真是神算。”

接下的事情就很容易了。一千吳國兵士放下戈戟,搬動石塊,砍伐樹木,在徐國都城以南將淮泗截斷。五百兵士動用鎬耒開渠挖溝,將其它支流改道入淮水和泗水。

裴基這才注意到,孫武親點的兵士裡一多半是力大無窮的“熊”隊兵士,不禁暗暗佩服孫武的知己知彼。

不出半日,河水陡漲,城外一片汪洋,城內大水漫灌,水深三尺,百姓叫苦連天。

國君章羽急令徐國兵士一手戈戟一手鎬耒出城挖渠排水。

別忘了,孫武一共帶出兩千人,還有五百兵士沒出現。在哪裡呢?

徐國兵士剛剛出城就知道了,那五百人是吳軍“隼”隊的兵士。五百勁弩齊發,一批批的利箭呼嘯而至,徐國兵士手中的戈戟和鎬耒顯然無法抵擋。兵士們丟下數十具屍首狼狽逃回城中。

徐國都城一日前還是座“城池”,現在更恰當的稱呼應該是“池塘”。

第二日,城門已被淹沒半截,楚國的援軍遙遙無期。河水一寸一寸上漲,兵士的士氣一寸一寸下滑。

章羽眼見自己的徐國要成為“澤國”,自己這位“章羽”也要成為“章魚”,只得收拾細軟,在親信的拼死保護下,夥同掩餘和燭庸縋城划船而逃。

城內一片大亂,只得登上城牆,頻搖降旗。

孫武下令掘開堤壩,蓄積的河水奔湧而洩。城內積水慢慢退去。守軍舉城而降。

鍾吾和徐國歸順吳國,楚國的兩隻耳目現在成了吳國的前哨。

孫武下令回師,夫概趕忙止住,“我們的任務是捉住燭庸和掩餘,現在兩人逃跑,為何不乘勝追擊?如今班師回朝,豈不是縱虎歸山?”

“夫概將軍,要想捉住兩人易如反掌,二人如今自命難保無暇他顧。我既未圍城也未追擊,就是有意放走他們,他們別無去處,只能和章羽逃亡楚國。我們可以用他們做試探楚國的誘餌。”

夫概似懂非懂,但也暗自開始信服孫武的用兵之道。

回到吳都,孫武詳細地向闔閭上奏了伐楚大計。

討伐二國是孫武有意打草驚蛇,是孫武伐楚的第一步:擾楚。楚國防衛多在西部,有重兵把守,而東部多依賴諸如鍾吾和徐國的藩籬之國。孫武移師攻打鐘吾和徐國,實際並非捉拿掩餘和燭庸,而是試探楚國虛實,他早就料到章羽領著掩餘和燭庸逃往楚國。

他現在需要知道的是楚國的反應。

不出孫武所料,章羽三人確實匆忙逃往楚國。

楚昭王見掩餘和燭庸前來投奔,想起二人曾和楚軍的潛邑之戰,詢問左尹子西和囊瓦如何處置二人,囊瓦建議楚昭王收留二人,於是楚昭王“不計前嫌”收留下掩餘和燭庸。

吳楚的形式發生了戲劇性變化:楚國大將伍子胥和伯嚭投奔吳國,吳國的國親逃往楚國。

不過伍子胥和伯嚭在吳國受到重用,身居要職,而掩餘和燭庸就沒那麼幸運了,雖然二人也是將帥之才。楚昭王聽信左尹子西的建議,將二人安置於邊境的陽邑,如果吳軍來犯,二人必拼死而戰,即使敗亡也是吳國王室兄弟自相殘殺。

二人成了楚國抵抗吳國的盾牌,不過二人還是感激楚國給了他們保命的盾牌,能暫時苟延殘喘。得知是囊瓦建議楚昭王收留自己的時候更是對囊瓦感恩戴德。

其實不是囊瓦如何的寬宏大量,而是他當時心情頗佳。

他心情好是因為得到了盼望了三年的三件寶貝。

一件是狐裘一件是玉佩,另一件是良駒“驌驦”。

狐裘是集千隻銀狐腋下之絨而成,輕若鴻羽,穿之夜臥雪中仍溫暖如春;玉佩夜含熒光,色如凝脂,冬日溫潤,夏日涼爽。囊瓦對之愛不釋手,而最朝思暮想的是“驌驦”,鶴頸龍首,鹿蹄虎目,疾馳如電,才聞蹄聲已如影掠過。

這三件寶貝可是來之不易。

三年前,楚國的附屬小國唐蔡兩國前來進貢。唐成公騎著一匹“驌驦”而來,給楚昭王獻上另一匹“驌驦”,而蔡昭侯身披狐裘腰懸玉佩而來,給楚昭王獻上另一件狐裘和另一隻玉佩。

真不知二人如此進貢是為表明誠意還是為招搖賣弄。

得到寶物後楚昭王自然龍顏大悅,特設酒宴款待二人。

當然少不了囊瓦作陪。

酒宴還未開始,蔡昭侯就覺得莫名其妙的不舒服,但怎麼也找不出原因。到了席間才發現,原來有一雙貪婪的眼睛一直沒離開自己身上的狐裘和玉佩。他環顧了一下,正好看到那雙眼睛,赤裸裸地透出貪婪和陰騖,如無底的黑洞和無盡的漩渦要將自己吞噬。

那雙眼睛當然是囊瓦的。

蔡昭侯打了一個冷戰,後悔自己如此招搖的赴宴,他感覺到自己的災難開始了。

【本文是原創長篇歷史小說,首發於《黃河口晚刊》,分50期連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