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河南立炎黃二帝的塑像你怎麼看?

蓋中蓋9527



2010年,我去過這個鄭州黃河公園,登上了炎黃像,那種感覺真的很神聖,很特別。這裡是中原文明的核心之一,是第二階梯到第三階梯的交界口。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巨像如山,莊嚴神聖,氣象宏大,目光深遠,背靠古老的黃土高原,前面黃河之水濤濤,直下廣袤平原。五千年中華文明之厚重在此能有深切悠遠的感受!炎黃子孫之榮耀於此盡是自豪與驕傲!

在巨像之上,文明之襟懷為之一開,在炎黃之肩,歷史之目光為之廣闊深層!我有無盡的豪氣,無窮的偉力,有不可思議之精神,覺與炎黃先祖同在!

當世之人立此像,功德無量,遠非建遊樂場,假冒奇怪雕塑之類可比,亦非華麗豔俗,噱頭炒作之事可比!此事可謂與天地立心,為民族立魂,為當世後世立信仰,為文明立圖騰!難得,敬佩,讚歎,有遠見!


盛唐豪歌李藝泓


近年來,隨著中國實力增強,國內外對炎黃二帝的祭祀大典也非常熱衷,而且規模越來越大,特別是有些地方政府大舉祭奠炎黃二帝的大旗,吸引了全球華人的目光,隨著祭祀大典的規模越來越大,部分地區紛紛修建大型的炎黃二帝雕像,重整修墓,還沒在宣揚自己和炎黃非常親近,是炎黃故里等等,一方面增強對炎黃二帝的認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廣作用,讓炎黃子孫成為全球尊崇的民族!另一方面,區域文化的自我展現也是有利於對上古時期的追根溯源,但是希望各地要實事求是地宣揚不能言過其實!

我們所說的炎黃子孫,指的就是黃帝和炎帝,這是兩個人,傳說是兩兄弟,他們在共同打敗蚩尤以後,又發生了一場戰爭,也就是阪泉之戰,黃帝收服了炎帝,兩個部落統一,所以現在通用說法是黃帝與炎帝是華夏民族的始祖。

根據《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但其生卒年限尚不得而知,相傳是公元前兩千多年。

這裡記載的炎黃二帝誕生於姬水,姜水地區,這個地區,根據歷朝歷代的記載,大多都認為在陝西境內。據酈道元在條下引記載: 姜水 ,岐水出石橋山,東南流|……二川並逝,俱為一水,南與橫水合,自下通得岐水之目,俗謂之小橫水,亦或名之米流川。逕岐山西,又屈逕周城南,城在岐山之陽而近西,所謂居岐之陽也。非直因山致名,亦指水取稱矣。又歷周原下,北則中水鄉成周聚,故曰有周也。水北,即岐山矣。昔秦盜食穆公馬處也。岐山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

據此可知,大約就在陝西岐山附近。有根據明代李賢等人所撰《大明一統志》對姜氏城和姜水作了考證,在第三十四卷《鳳翔府·古蹟》中記載:“姜氏城:在寶雞縣南七里,城南有姜水。《帝王世紀》:母為有氏,有女登,為少典妃,遊華陽,感神龍首而生炎帝,即此”。也就是說確認在陝西境內無疑。

姬水是有熊氏軒轅黃帝的成長地,史籍記載黃帝以姬水成,曾長居姬水之濱,故以姬為姓。但這條河流在哪裡?是有爭議的,一般認為在河南境內。根據清順治十六年《新鄭縣誌》亦載:黃帝"生於軒轅丘,因名之。……國於有熊,故號有熊氏。長於姬水,又以姬為姓。"大體說是黃帝長在姬水。


古地名與現在地名不一樣是很常見的,鑑於對姬水的爭議,關於黃帝的歸屬也是豫陝二省居多,相爭大可不必,所以此二省立雕像也無可厚非,相反也是傳承文化的一部分。


樸易堂國學易學文化


炎黃二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河南為炎黃二帝造像,就如信眾在寺廟為佛陀造像一樣,是一件大功德,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共襄盛舉”!

當然有部分陝西人又跳出來炮製“炎黃陝西論”了,關於這樣的笑柄實在太多了,可是不拆穿的話實在是對祖先的大不敬。我們都知道上古三皇五帝都是口耳相傳下來的歷史,其真實性本無可考,但既然是三皇五帝傳說是一起傳下來的,我想就必定是相互關聯而非孤立存在。今天我們都知道伏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記載的始祖,其出生於甘肅遷徙到陳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陽。

其後炎帝繼承伏羲氏定都陳地,當然後面又遷都到其他地方。

而黃帝則是出生於河南新政,其父曰少典,其部族號“有熊”黃帝繼承其父部族定都新鄭後統一全國

黃帝於河南靈寶鑄鼎塬鑄鼎,鼎成黃帝昇仙,群臣葬其衣冠於鑄鼎塬遂成黃帝陵

黃帝一生多數時候都是在河南地區活動,其活動蹤跡記載於各地史書,今天整理出來就是下圖,如此密集的記載,如此多的蹤跡留存,更加印證了黃帝河南新新鄭說,同時也說明陝西僅僅拿一個黃帝陵出來是不行的,黃帝不可能空降陝西延安黃陵縣,如果黃帝是出生於陝西渭水流域,那麼陝西各地應該有不少黃帝依存啊,但為什麼就是沒有呢?

黃帝之後是為帝嚳,顓頊,此兩帝也都是出生並建都於河南濮陽,最後葬於河南內黃。

其後堯舜建都於緊鄰河南的山西臨汾地區。綜上三皇五帝時期的傳說基本就是集中於河南地區,而陝西僅有一個黃帝陵,再無與其他三皇五帝相關遺蹟或者記載,這難免讓我們懷疑陝西黃帝陵的真假,其實即便陝西黃帝陵是真的也只不過是一個衣冠冢,因為史書明確記載黃帝是成仙了,所以不可能有葬於黃帝的陵墓,陝西黃帝陵也就是當地人民對黃帝寄託哀思的地方,這樣的黃帝陵在河南,山西,甘肅等地都有,這應該就是黃帝是中華民族始祖的原因,他是屬於全國人民的。

正如我前面所說,陝西地區黃帝遺存過少容易讓人懷疑,所以陝西方面近幾年開始對“挖掘”黃帝文化,首先是以史書“黃帝以姬水成”而論證陝西某條河流就是姬水,就是黃帝出生的地方,豈不聞我們目前的文字也就到三千年前的商朝甲骨文,而黃帝出生於5000多年,你陝西哪條河流叫什麼名字就能從5000年前傳下來?河南是直接從史書論證黃帝為河南新鄭人,而陝西是先用史書論證陝西河流為姬水,然後再論證黃帝確實是生活在姬水旁。如果說論證一次正確的概率為50%,那麼河南黃帝故里正確性就是50%,而陝西黃帝故里正確性就只能是25%。另外一方面,陝西希望把史書中記載的黃帝遺蹟論證到陝西境內,其代表作就是“鑄鼎塬在陝西”

最早是西安文理學院的教授提出來鑄鼎塬在陝西,然後陝西當地政府迅速動手建立鑄鼎塬景區

其地還拿出《軒轅黃帝鑄鼎原碑銘並序》宣傳,但可笑的是這塊碑卻是在河南靈寶鑄鼎塬發現的,是目前記載黃帝的最早石碑,相比於陝西黃帝陵中眾多石碑早了整整七百年!

另一方面,陝西方面也舉辦“黃帝文化論壇”希望借名人大家來為陝西黃帝陵站臺,只是可惜了,貌似從一開始這就成了陝西“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

第一屆的時候,真的全部都是陝西人。

第二屆也基本是陝西人

臺盟中央社會服務部副部長張俊,陝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陝西廣播電視臺臺長王福豹,臺盟陝西省委主委王二虎,陝西省僑聯黨組書記程勉貴,黃帝陵文化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中共黃陵縣委書記孟中華等領導作了發言。 新西蘭陝西總商會會長趙芳、羅馬尼亞華商聯合總會執行會長許健、美國陝西同鄉會副會長張茶梅、新加坡凱德有限公司董事長田安民、津巴布韋陝西商會會長高太平等


再來看看河南方面

餘秋雨

王立群

于丹

酈波

馬未都

撒貝寧主持

當然還有很多,只是比較出名的文化學者更易被大家瞭解,比如今年有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酈波,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古典文獻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獻學學科帶頭人,兼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文化典籍系主任、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上海市婦女學會副會長朱易安,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先秦史學會、中國古都學會、中國明史學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河北省炎黃蚩三祖文化研究會、賀蘭山岩畫學會等全國及地方學術團體,及來自湖北、湖南、山西、安徽、河北、湖南,四川等地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的100多位專家學者。

上面這些雖然也是歷史文化方面的教授,但總歸不是專門研究上古史和炎黃曆史的,下面我再分別列出三位這方面的專家李學勤(1933— ),北京人,清華大學哲學系肄業。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教授。致力於漢以前的歷史文化研究,注重將傳世文獻與考古學、出土文獻研究成果相結合,在甲骨學、青銅器、戰國文字、簡帛學,以及與其相關的歷史文化研究等眾多領域,均有卓越建樹。現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評議組組長,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曾任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等多所外國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國內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目前正在主持“清華簡”的整理研究工作。2013年獲首屆漢語人文學術寫作終身成就獎。2014年9月獲得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2018年1月21日,被評為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安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漢唐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學位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考古學報》主編、《考古學集刊》主編、《中國考古年鑑》主編。中國考古學會秘書長,中國史學會理事。現任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主要代表作:《西漢十一陵》《長安春秋》《漢杜陵陵園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中國古代都城考古學研究的幾個問題》等。

許嘉璐,男,漢族,1937年6月生,江蘇淮安人,民進成員,1959年參加工作,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大學學歷,教授。1998年至200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任。2000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至2007年12月)。2003年3月在第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015年9月7日,委任為“海上絲綢之路協會”特別顧問。

中華炎黃研究會又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機構呢?

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是由一大批熱心學術研究和弘揚中華炎黃文化的老幹部、老將軍、專家學者組成的全國性的學術團體,研究會致力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喚醒文化自覺,實現文化自強的宗旨,為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術文化活動,形成了服務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學術民主的優良傳統。

中華炎黃研究會里都是什麼人呢?

舉幾個例子:薄一波 李政道 楊振寧 李學勤 季羨林 饒宗頤 這幾位恐怕大家都知道,中華炎黃研究會的權威性大家應該也就明白了。而新鄭黃帝故里正是有中華炎黃研究會證實了的,所以那些拿著“紀錄片”當權威的人可以歇歇了。還記得中央電視和中國社科院合作拍的《中國通史》嗎?有一集指著隋唐洛陽城介紹隋唐長安城,這就是你們所謂的權威?

圖中右下角處的橋為隋唐洛陽皇宮正門前面的“天津橋”,上面兩個圓圈則是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裡的明堂和天堂。但是社科院和中央電視臺拍的權威紀錄片就是指著洛陽模型介紹長安城。這就是部分陝西人眼中的權威,拿著紀錄片就敢說炎黃生於陝西渭水,就敢說渭水流域是中華民族發源地!

河南新政是黃帝故里,已經得到全世界的認可,如果還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那我們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現在每年世界上的華僑和港澳臺地區都會舉行黃帝祭拜,參考的就是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最後用馬雲的一段話來結束吧。

馬雲曾經在鄭州調侃自己說“我長成這樣,肯定跟河南人有關”

從歷史上來講,河南是中華文明的祖宗,從地理來講河南是中心,中原也是中土,中國的中講的可能就是河南這個地方。我們以前讀的《春秋戰國》搞了半天幾乎大部分,所謂那時候國家的歷史都在河南境內。一千多年的以前的古代一半是河南,剛才馬魏華說他是河南人,其實我覺得絕大部分是河南人,我自己跟河南的關係也好,沒有南宋在20萬的開封鄭州的人到杭州,就不可能有我們,我自己覺得我裡面肯定,能夠長成這樣肯定和河南是有關係的

近些年來河南尋根的已經是“絡繹不絕”了


雲星午夜





發一個完整的!

大家可以去嗶哩嗶哩上看這個紀錄片,截圖來自第一集第十四分鐘!前面一個大V發的不全,只突出了陝西,可能是把河南和山西忘了,大家看過之後記得提醒他!

這是他的回答,看看有什麼不同!


天賜YY鬼魅


賣票的話就買票看,不賣票就抬頭看,還能怎麼看?

炎黃二帝生在河南,是中華民族文明始祖,不僅是河南人,其實每一個地方中國人給他們塑像崇拜都無可厚非,至少總比那些佛像強吧!

炎帝神農氏出生於河南周口歷山,“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用,以教萬人。始教耕。故號神農氏。於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又作五絃之瑟。教人日中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遂重八卦為六十四爻。”是華夏文明從狩獵走向農耕的一代偉人,在位120年,死後葬於湖南長沙。

黃帝軒轅氏,中國第一個完成各部落統一的君主,出生於河南新鄭,老家卻是河北張家口,葬在“上郡陽周橋山”據考證在今陝西境內。

所以說,只要是華夏所屬之地,紀念炎黃二帝都是沒毛病的,這是對祖先的尊重,對偉人的敬仰,比其它的那些神神叨叨毫無用處的塑像強多了!


三日軒主人




清人顧嘉衡是湖北人,在南陽當南陽知府。當時就面臨諸葛亮是南陽人還是襄樊人的爭議,為了兩邊不得罪,就寫了幅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同樣對於歷史上的那些人物,根本說不清楚來源,就不要過份糾結。比如炎帝和黃帝到底是河南人還是陝西人,這根本就不重要;並且歷史上很可能就沒有這兩個人,爭來爭去完全是虛無主義。

但有一點炎帝和黃帝是我們華夏族的人類祖先,是屬於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而不是哪一個省的。站在這個背景下,來看炎帝和黃帝才有意義。



可以這樣說,現在的陝西人遠不是當年的陝西人了,現在的河南人也遠不是春秋時的河南人了。中華民族的幾次民族大融合,在漢族和華夏人民中間注入了大多的新元素,漢族是許多個民族融合的結果。

中國歷史上的上百次大遷徙早已讓各省人民相互融合,難分彼此了。

就算炎帝和黃帝是陝西人或者河南人,又能如何。他們真能促進當時的經濟文化大發展嗎?不能!

河南和陝西兩個中原大省的崛起還要靠我們當代人來努力,中原大地揹負的歷史包袱太重了,而不是太少了,這才是導致中原幾個大省發展緩慢的原因。

如果真是國為了發展經濟文化,我們更應該放下這個歷史文化包袱,創造出我們新時代的新經濟和新文化,而不是抱歷史人物的臭腳。



應該說,河南立的這個炎帝和黃帝像還是比較傳神,有文化韻味的。

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都是炎黃之孫,這在我們血液中注入了一些不可改變的成份。從本質上看,我們北方人同根同源同種,沒有本質區別,炎黃二帝是我們共同的祖先和原始精神財富。


炎帝和黃帝的像是彰顯和宣傳我們華夏族文化和文明的載體,在潛移默化之間,強化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不管炎黃二帝的像和陵在什麼地方,都值得我們漢族人民去朝聖,去膜拜。從這個角度看,河南立的炎黃像是一件大事,是聖舉,是值得所有中國人提倡的事。


新知傳習閣


河南立這個沒問題啊。

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1.河南有資格立。本身河南就屬於中原文化,華夏文化起源大概範圍就是河南西安一代。夏商周基本都是那一片的。

2.河南有義務立。作為炎黃子孫,樹碑立傳都是很正常的事啊。而河南作為文化起源地立這個是非常正確的。

3.意義比較大,現在發展速度過快,許多傳統文化,傳統文明禮儀都丟失殆盡。比如孝道,儒家的部分忠義思想。而炎黃最重要的思想,我覺得就是溯本正源。重塑文明起源。起初先祖們與野獸搏鬥,與洪水抗爭,與天鬥,與地鬥,勇敢,開拓進取精神是寶貴財富。最終形成了5000年文明。

河南這一做法不僅正確,而且還是非常需要的,結合現在許多社會惡性事件熱點都是源於丟失根,精神空缺,傳統美德沒繼承好導致的。

所以應該支持啊。鼓勵,並且學習。





宿遷朝牌餅


炎黃二帝塑像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北部三十公里之處的黃河風景名勝區向陽山上,二帝塑像背依邙山面向黃河。整個工程佔地2816平方米,塑像整體高106米,所使用的石材為太行山真石。整個塑像工程由海內外華人華僑捐款和政府投資及招商引資共計1.8億人民幣,自1987年開始籌備於2007年建成歷時二十年,是為代表中華民族之創始、之和諧、之統一。



鄭州北部的新鄭市在上古時期稱為“有熊”,第八代軒轅皇帝在此建都。此後黃帝帶領先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根基。所以新鄭被稱為“黃帝故里”。

為了紀念黃帝功德,人們在軒轅丘上建造了軒轅廟,此後歷代都有修復。

至於炎帝故里,目前有爭議的地方有六處,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湖南株洲、湖北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拓城。

相傳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將炎黃二帝雕塑在一起也是因為二帝被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成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動力。


singluar先生


沒有任何力證就說是炎黃故里,說到底就是2006年看中旅遊產業,於是隨便捏造個歷史,搞出來的假古蹟。












親爹親爹


從這件事情說明,河南政府也沒忘了他們也是我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之一。也沒忘了根在三秦大地!

近年來,河南為三秦先祖立碑造雕像的事情非常非常普遍。比如說給陝西先祖“周公”建立塑像,受到了洛陽人民的頂禮摩拜!為洛陽人民點贊,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來自“老家陝西”!

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那麼這些詞是從哪裡來的呢?

“然神靈之育自西方來,以雍梁二州(陝西)為根本。宓犧生成紀,神農產姜水,黃帝宅橋山,是皆雍州之地。”

炎黃二帝來自“老家陝西”!

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了十集大型紀錄片《中華文明》《曙光初照》中明確敘述:“華夏族的首領黃帝和他的另一位氏族兄弟炎帝的部落都是起源於中國西部的渭水流域,在華山腳下,人們終於找到了仰韶文化最初的源頭。”“仰韶文化一支搬到了西安境內,今天這個地方叫半坡,是上古時期的伊甸園”!



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明確記述:“炎黃族屬集團在傳說中,炎黃部族最早發祥於渭水流域。”


徐旭生先生,生於河南省唐河縣,是我國著名古史學家、考古學家、教育家,有“中國考古界拓荒者”之稱。徐旭生關於華夏炎黃起源做過許多重要的論斷,影響至今!其史學鉅著《中國古史傳說的時代》中敘述:

“大約華夏集團從陝西、甘肅一帶的黃土原上,陸續東遷,走到現在河南、山東、河北連界大平原上,首先同土著的東夷集團相接觸。始而相爭,繼而相安,血統與文化逐漸交互錯雜”。



傅斯年名著《夷夏東西說》中論述:“三代及三代前,古族有東西二系,夏與周屬西系,夷與商屬東系。殷周間的劇烈變革“蓋民族代興之故”,是兩個民族,兩種文明之間的交替。源於陝西的華夏文明最終取代夷商文化,重振夏文化風氣,從而成為中華文明的奠基者!”

以上可看出:華夏集團“周人”通過了對“殷商”發動統一戰爭,陝西的“華夏文明”最終取代了“殷商”後,才使得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華夏兒女”!





作為源自陝西的炎黃子孫、華夏兒女之一的河南政府,建立雕像來紀念自己的祖先,是一件好事情,我們沒有必要來反對!

陝西!炎黃子孫、華夏兒女的心靈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