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幫砍價,小心被「套路」

“幫忙砍價”多是噱頭,耗費時間和精力,得到的實惠並不多;點擊砍價鏈接可能導致密碼等個人信息洩露,甚至手機“中毒”,錢財被騙。

朋友圈幫砍價,小心被“套路”

本報記者 肖紅鳳

微信朋友圈裡經常會看到一些朋友發送幫忙砍價的信息,有些商家甚至建立了專門的砍價群。商家稱,砍價的人越多,商品的價格就越低,甚至可以免費拿到商品。然而記者採訪發現,其實每個人砍價的金額也就在幾元錢左右,有的甚至只能砍掉幾分錢。這樣算來,即使一款百元的商品,也至少需要上百人幫忙砍價才能免費拿到。另外,點擊砍價鏈接還可能導致信息洩露,造成一定的風險。所以,業內人士提醒市民,“優惠”有風險,砍價需謹慎。

■ 規則簡單,點擊鏈接可直接砍價

“想買這套化妝品,請大家幫忙砍價。”“砍價成功就能0元購買商品”……在朋友圈裡,人們經常能看到類似這樣的砍價信息。

朋友圈作為現代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成了很多商家的營銷陣地。各商家的營銷方式也是層出不窮,繼轉發、集贊之後,又推出了砍價活動。砍價規則很簡單,只要在朋友圈發送砍價鏈接,朋友點擊進入即可進行砍價,砍掉多少,商品價格便可減少相應的金額。所以,幫忙砍價的人越多,價格就會越優惠,有的商家甚至宣稱可以砍到0元,免費拿到商品。

除了這種在朋友圈發送鏈接讓朋友幫忙砍價外,各種砍價群也悄然興起。記者瞭解到,想加入砍價群,有的需要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進群,有的則需要被群成員拉進群。在一個互助砍價群裡,記者看到,這個群的上限是500人,群裡已經有近400人,在這裡你可以幫人砍價,也可以請大家幫自己砍價,操作非常簡單。

■ 優惠有限,“免費拿商品”基本不可能

“砍價力量大,砍到最低價。”商家的宣傳對消費者確實存在很大吸引力,但情況真的如此嗎?

近日,市民陳紅在網上看中一套化妝品,價格是1562元。看到商家有砍價活動,她就轉發了朋友圈。“朋友們都挺給力的,很多人幫忙砍,但是一般也就是幾毛錢或幾塊錢,最終也只比原價便宜了200多元。”陳紅說,這樣的砍價讓她覺得既費神又不好意思,“麻煩了很多人卻沒得到多大的實惠。”

對於商家“可以砍到0元”“免費拿商品”的宣傳,不少參與過砍價的網友表示,“這只是個傳說,基本不可能”。

石女士在幫朋友看中的一款料理機砍價時,看到頁面顯示已有1000多人免費拿到了這款商品,便動了心,也在朋友圈轉發了這條砍價信息。“最後拿到手的價格差不多是原價的一半。”石女士說,雖然這種砍價活動對參與人數沒有限制,但往往會有時間限制,雖然她不斷地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裡轉發砍價鏈接,但最終也沒有在規定時間內把商品價格砍到0元。“一個人砍下來的價格基本都是幾分錢,根本不可能砍到0元,不知道那些免費拿到的人是怎麼做到的。”石女士吐槽說。

記者發現,通過砍價免費拿商品的活動一般都會要求先關注相關微信公眾號,或是要求下載APP才能操作。但大多參與者反映,砍價商品的價格及成功率和花費的時間、精力並不成正比。

■ 存在隱患,砍價活動詐騙套路多

市民李先生在幫一個朋友砍價後,經常收到一些陌生的電話或短信,“砍價的時候輸入了手機號,可能和這個有關”。此前,也有媒體報道稱,一位女士在幫朋友砍價後,卡里的錢被人盜刷。

事實上,微信砍價起初只是用於營銷,通過“以用戶去發展用戶”的模式,商家用最少的成本達到最大的宣傳效果。但是後來,這種成本低、操作簡單的模式被不法分子盯上,演變成一種新型的騙局。

業內人士分析,利用砍價詐騙的套路主要有三種:一是騙取個人信息。你轉發了砍價的鏈接,價格如果被成功砍到0元后,頁面便會跳出一個填寫收貨人信息的表格,包括姓名、電話、收貨地址、身份證號等。這個過程中,你的個人信息就洩露了;二是騙取密碼。轉發鏈接後價格沒有砍到0元,頁面會提示砍到多少元就能以多少元購買。當你點擊購買跳轉到支付頁面時,就需要填寫密碼,有些不法分子就會趁機盜刷你卡上的錢;三是手機中毒騙取錢財。這主要是在砍價鏈接中植入病毒,用戶點擊後,手機中毒,導致錢財被騙。

“現在,有些砍價活動確實是商家優惠促銷,或者是發展客戶群、增加粉絲量,但有的則純粹是設計套路來套取用戶信息,詐騙錢財。”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就砍價信息真實性和安全性而言,用戶並不能很好地辨識,也就使得真假信息混亂傳播,用戶個人信息無法得到保障。

該業內人士提醒市民,對類似朋友圈發佈的砍價贏大獎的營銷需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輕易填寫個人信息;對於要求轉賬匯款的,一定要核實對方具體身份後方可匯款;一旦遇到詐騙,請及時保存相關信息並報警。

>>>新聞鏈接

每天刷刷朋友圈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習慣,可你不知道的是,這裡潛伏著N多陷阱,需要引起注意。

陷阱一:性格測試

朋友圈裡有各種測試,比如性格測試、另一半長相測試、有多少人暗戀你、你的名字值多少錢、你是電視劇裡的誰,甚至是免費為你設計簽名。實際上這大都是某些App開發的營銷測試,需要你填寫姓名、出生日期、微信號,在測試過程中你的隱私就已經被洩露出去了。

陷阱二:拼團買水果

“1斤智利車釐子5人團49.9元”“海南木瓜4個19.9元團,還差2人”……你收到過這類線上團購買水果的邀請嗎?這些拼單主要目的是給商家積攢人氣,增加App下載量。如果騙子獲取了你的個人信息,你電子賬戶裡的資金就有可能被盜取。

陷阱三:投票獲獎

相信你一定有過被微信好友拉去朋友圈投票的經歷,可實際上許多投票都是騙局,即便你花錢刷票也始終得不了第一名,因為數據排名是可以操控的。據警方調查,許多投票活動要求關注公眾號、綁定手機或提供個人、家庭的真實信息。一旦騙子掌握了你的重要信息,就會編造車禍、重病等謠言進行詐騙。

陷阱四:轉發領流量

很多人的朋友圈裡出現過“轉發送手機話費或流量”的活動,這種騙局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獲得你的手機號,之後廣告公司就會給這些目標發送信息,或天天打推銷電話。

陷阱五:轉發免費送

朋友圈裡有人轉發些免費送的內容,比如“我已經領取到了,活動是真實的”“僅限五百名”之類的,只要你轉發併發送截圖,就能免費送。這一方面騙取了你的地址和個人信息,另一方面還賺了錢(收取高額快遞費)。據調查,所謂免費送的大品牌真品,大多是從一些購物網站上批發的,成品價相當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