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自辦「家庭雜誌」,只爲讓子孫傳承先輩的品德

八旬老人自辦“家庭雜誌”,只為讓子孫傳承先輩的品德

2014年至今,臨桂老人李志安親手設計和製作了4本“家庭雜誌”,分發給家庭成員和親戚朋友閱讀。“家庭雜誌”內容豐富,有老人在報刊發表過的文章,有家庭成員的動態信息,有老人對往事的回顧,也有優良家風傳承方面美文。家人閱讀之餘,還會進行點評,交流心得體會,讓老人倍感欣慰。

老人制作了4本“家庭雜誌”

今年82歲的老人李志安現跟小兒子一家住在臨桂區榕山路時代花園小區。9月16日下午,記者見到了李志安。老人精神矍鑠,說話中氣十足。老人的房間內有兩個書櫃,裝滿了各類書籍。“我這一生就愛好看書和寫作。”老人說,現在年紀大了,眼睛老花,他戴著老花鏡也要看書。

八旬老人自辦“家庭雜誌”,只為讓子孫傳承先輩的品德

老人的書桌前擺著他2014年至今親手設計和製作的4本“家庭雜誌”,分別是《志安雜文選》、《深谷幽蘭》、《高寒杜鵑》和《雪山靈芝》。

談起這4本“家庭雜誌”,老人一下打開了話匣子。李志安介紹,前3本分別是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製作的,第4本2017年開始製作,前後花了1年多時間才做好。《志安雜文選》主要收錄了他在《桂林日報》和《桂林晚報》發表的文章,以及他參與各種徵文比賽的文學作品。《深谷幽蘭》收錄的是他寫的散文,以及閱讀文學書籍的讀後感。《高寒杜鵑》收錄的主要是臨桂及國內的一些名人事蹟,都是老人所寫。《雪山靈芝》收錄的是他多年的獲獎作品

製作“家庭雜誌”耗費了李志安很多精力。李志安說,得知自己的初中同學、核物理學家翁守清逝世後,他懷著悲愴的心情,與翁守清胞弟翁守民聯繫,最後寫出了《緬懷核物理學家翁守清同學》一文,記錄了自己所知道的翁守清的事蹟,以及他堅守崗位、無私奉獻的精神。

讓子孫傳承先輩的品德

李志安老家在臨桂六塘鎮廣洞村委望山村,是臨桂有名的文化村。新中國成立以後,小村子湧現出了大批文化人,共出了48名教師,近百名大學生,8名研究生。望山村被稱為“四多”,即教師多,讀書人多,理髮師傅多,吹鼓手多。

1957年,李志安在桂林高中畢業。次年,他被選送至“華南植物研究所廣西分所”工作,後保送至廣西師院物理系進修。1964年,李志安被臨桂巖塘村群眾聘請為民辦教師,在村裡辦了一個教學點。之後,李志安走上教學崗位,先後在臨桂六塘中學和會仙中學教語文。1996年,李志安退休。

說到自己製作“家庭雜誌”的初衷,李志安直言,老一輩人的不平凡事蹟和良好品德一定要讓子孫知道,“家庭雜誌”就是一個載體。

李志安說,忠厚善良是他最看重的品行,而家庭裡母慈子孝、兄友弟謙的風氣也必須傳承下去。“雜誌”裡這方面的內容就有不少。

李志安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家庭只有逢年過節才會聚在一起。有了“家庭雜誌”以後,一家人就算聚少離多,大家也能通過閱讀知道老人的想法,緊密團結在一起。

家人認可老人的舉動

53歲的劉玉清是李志安的大兒媳婦。她說,家裡人都很認可老人辦“家庭雜誌”。

“老人以前是做語文老師的,愛好看書和寫作,他的愛好也影響了家裡人,大家閒暇時都讀書看報。”劉玉清說,家公把“雜誌”做好後,他們都仔細讀過。“雜誌”的內容都跟家公有關,講的是他那個年代的故事,看完之後受益匪淺。

劉玉清說,家公遇到好的人物素材,就會跑去採寫。去年年底,他跑去一個村裡找素材,路上摔了一跤,住了大半年的院。“老人做自己高興的事,我們作為晚輩的都很支持他,只要他安全就行,自從他那次摔倒之後,我們都勸過他不要一個人去那麼遠的地方,要去可以讓子女送他去。”

李志安告訴記者,他孫子孫女對每期“家庭雜誌”都是必讀的,還對喜歡的文章進行點評,和爺爺交流心得體會。

廣洞村的老支書李有福對李志安很是欽佩,說李志安是村裡的文化人,為人勤勞、善良,還非常熱心村裡的公益事業。他帶頭捐款捐物,積極向交通部門爭取項目資金,修通了通往廣洞小學的“學生路”。得知李志安製作“家庭雜誌”一事,李有福認為這是好事,後輩可以學習到老一輩人的優良品質。(圖文來源:桂林晚報,記者:申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