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来自如皋民间的非遗表演,为何值得全世界点赞?

这个来自如皋民间的非遗表演,为何值得全世界点赞?

如皋地处江海平原,历史文化悠久,除了是长寿之乡,还是是著名的木偶之乡,提线、杖头、布袋、大灯彩、扇子木偶多种多样。

相传如皋杖头木偶来自皇宫。说是清代中期从皇宫里逃出一个姓黄的木偶艺人,改姓为邝,隐居如皋,传授宫中杖头木偶制作和操作技艺。

据史书记载: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2年,如皋杖头木偶戏班缪二麻子在如皋东部一带演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如皋丁西杖头木偶班与雪岸杖头木偶戏班相互取长补短,探讨表演艺术。

发展到上世纪初,如皋有大大小小的木偶戏班上百个,主要分布在如皋东南部比较富裕的地区。每个戏班少则四五人,多则六七人,半农半艺或以演戏谋生。其中娄家班班主娄加如,其父娄元章、祖父娄高、儿子娄生福、孙子娄鹏都是杖头木偶戏艺人。娄家取名“新艺”班,李家取名“新盛”班,还有马塘的钱家班和雪岸的金国财、金竹华,两个金家班以及龙舌的杨怀爵班,在当时都是比较有名气的。

这个来自如皋民间的非遗表演,为何值得全世界点赞?

1954年这些戏班合并成立了如皋县木偶京剧团,由娄加如担任团长。当时有成员18人,其中包括操纵演员、说唱演员及乐队。他们的活动区域除了苏北以外,还到江南、上海、山东、浙江、安徽等东南沿海城乡搭台、扯蓬,演“蓬戏”。

以后屡经变迁,于1989年成立了如皋市木偶艺术团,民间也犹有零散的木偶戏艺人表演活动。2007年如皋杖头木偶戏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为颜伯林。

颜老对如皋杖头木偶戏的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父亲和母亲都是京剧演员。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京剧氛围的家庭里,颜柏林11岁就学会了演奏器乐,22岁时进入如皋木偶团,从主演到导演,在如皋木偶剧团扎下了根。

1999年5月,他导演的新编木偶戏《大禹治水》参加“欧洲第四届木偶艺术节”,受到了外国观众的热捧,被称为是最好看、最精彩的木偶艺术表演。

这个来自如皋民间的非遗表演,为何值得全世界点赞?

如皋杖头木偶戏以杖头木偶表演为主,演出中夹带皮影、布袋和提线等表演形式,是中国戏剧表演形式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种类。如皋杖头木偶表演运用顶、拉、提、勾、夹、挑、转等技巧,在方寸之地演绎出万千气象。精湛的木偶制作、出神入化的操作表演以及“刚柔并济、细腻传神”的艺术风格,在木偶界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曾参加北京亚运会艺术节、中国第二届及第六届艺术节演出,并成功地出访韩国、泰国及罗马尼亚、欧洲等国。

到如皋,不看一回木偶戏是一种缺憾!顺便跟百岁老人零距离接触交流一下,岂不快哉。看木偶访长寿就找美途旅游吧,两个字:安排!

这个来自如皋民间的非遗表演,为何值得全世界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