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奇葩政策,學道居然可以考科舉做官

我們一直認為科舉只有文舉和武舉兩種,但是在唐朝初期卻有一種“道舉”的科舉考試,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經常看《西遊記》的人,可能總以為唐朝是以佛教為國教,其實不然,唐朝並沒有委派玄奘去取經,那只是玄奘自己的意願而已。雖然唐朝佛教是很興盛,但是還是無法和道教比的。這還得從唐朝建國之後追尊老子為祖先說起,老子名叫李耳,唐朝尊老子李耳為始祖,給他上尊號為“太上玄元皇帝”。既然推他為祖先,那麼,道教在唐朝的地位自然水漲船高,一躍成為國教,當時被稱為“本朝家教”。本身儒釋道三教是無等級之分,但是,唐初卻頒詔對三者排行加以區分,據記載: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高祖下詔敘三教先後,“以道教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後”。

唐朝的奇葩政策,學道居然可以考科舉做官

古語說得好“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唐代崇道自然由上至下,形成一種社會“愛好”,唐代崇道到什麼程度呢?

首先,各地大山大肆營建老子廟、道廟和道宮

五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詔改羊角山為龍角山,並建老子廟;七年(624年)親至終南山謁拜老子廟;據杜光庭中和四年(884年)十二月十五日的記載,唐代自開國以來,“所造宮觀約1900餘(座),所度道士計15000餘人,其親王貴主及公卿士庶或舍宅舍莊為觀並不在其數”。其中,如太清宮、太微宮、紫微宮等主要供奉老子的宮觀,規模可與皇家的殿堂相比擬。

唐朝的奇葩政策,學道居然可以考科舉做官

老君廟

然後,湧現許多導學者,大量的道家書籍的出版和刊印

當時,有許許多多的道學名士不斷湧現,如藥王孫思邈、成玄英、李榮、王玄覽、司馬承禎、吳筠、李荃、張萬福、施肩吾、杜光庭等等。當時除了《老子》、《莊子》等先聖著作外,還有許多名家道書,如通玄先生的《體道論》、司馬承禎的《坐忘論》等等。

唐朝的奇葩政策,學道居然可以考科舉做官

藥王孫思邈


道教逐漸出現各種派系

當時最盛行的道派是茅山宗,其次是樓觀派,此外還有張天師一系的復起。到了中晚唐更出現了影響至今龍虎山的“龍虎宗”道派。

唐朝的奇葩政策,學道居然可以考科舉做官

江西龍虎山


內丹術在唐朝得到興起

唐之前主要興盛的是金丹術,主要就是靠外服用丹藥,來實現得到長生的作用,但是由於煉丹經常出現副作用,所以逐漸有“衰像”。後來逐漸轉變為內丹術,所謂的內丹術就是把人體本身比作丹爐,通過修煉體內精、氣、神,謂可使凝結成丹,有點像武俠小說中說的修習內功。提出了內丹術的主要有兩個人,一個是鍾離權,一個就是我們大家都認識的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後世道教全真派也把鍾、呂二人尊為祖師。

唐朝的奇葩政策,學道居然可以考科舉做官

當然唐朝崇道最奇葩的做法就是開設“道舉”

所謂“道舉”就是修習道家經典以此來開科取士。道舉是唐代科舉制度的一個常科。《新唐書.選舉志上》載:唐制,取士各科,多因情舊,然其大要有三。由學館者日生徒,由州縣者曰鄉貢,皆升於有司而進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進士,有明法,有明經,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開元禮,有道舉,有童子。而明經之別,有五經,有三經,有二經,有學究一經,有三禮,有三傳。有史料。此歲舉之常選也。其天子自詔者日製舉,所以待非常之才。”可見當時的科舉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歲舉(定期的考試),一種是制舉(不定期考試)。

唐朝在全國開設玄學館,用以培養道學人才。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學習道學的玄學館,只是當時並沒有那麼興起。而唐朝則大行其道,讓習道之人,能夠輔佐國家教化世人。

唐朝的“道舉”主要學習的教程為《老》、《莊》、《文》、《列》四子之書,後來又加了《庚桑子》,合為五經。道舉科從玄學生員的教育、選拔到舉送、課試、考評、命秩,都是有一套嚴密的程序的。

唐朝的奇葩政策,學道居然可以考科舉做官

那麼,“道舉”出來能做什麼官呢?道舉科的考試評定與命官秩品,也跟其他的明經科舉差不多,都可以只要成績好,時運佳,與其他考試一樣平等擁有做官條件。例如:代宗時宰相元載就是道舉及第,“策人高科”,授予從八品下階的那州新平尉之職的。天寶時期的馮子華官至南昌令、新安郡長史。歷任玄、肅、代、德四朝的李公受官至處州刺史,封隴西縣男。中唐的散文家獨孤及,“天寶末,以道舉高第補華陰尉”。還有不少道舉出身者,如盧復、竇渾、李棲桐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