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爾袞看血脈延續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值得鑒閱)

從多爾袞看血脈延續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值得鑑閱)

愛新覺羅·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於順治七年(1650年)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兩個月後,於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

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一生功績彪悍,輔佐幼帝定鼎中原,開闢了大清268年的江山基業,堪比周公, 一生38歲,妻妾數量沒有準確數字,但僅僅留下一個女兒,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愛新覺羅·多爾袞逝世。 死後兩月內便被幼帝掘墓鞭屍,可以說死後下場很慘。

一生戎馬江山,與率領八旗子弟越過千里長城,南下吞併中原,誓死追隨者無數,他與多澤、阿濟格統領約為98個牛錄,佔據八旗的半壁江山,如此龐大的實力,自己不做皇帝都可惜皇帝也不敢輕視,最高職銜為皇父攝政王,見皇帝不用行跪拜之禮,為什麼死後被鞭屍,而且部下沒人反抗?歷史總是殘酷的,他也逃脫不了。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扶棺回京時,因謀反罪被幽禁,順治令其自殺,兒子也被相繼誅殺。正史定罪原因是因為 阿濟格及兒子因為只帶了三百兵帶刀士刀有謀反跡象,當兵的哪有不帶吃飯的傢伙,這也是為什麼史學家說他沒有謀反,可以說是返京時候沒反。為什麼會被誅殺,前者提到多爾袞的實力,但沒有子嗣,部下謀反需要一個主心主,多爾袞沒有留下男孩,但他哥哥有,而且很多,當時除跟隨多爾袞狩獵的牛錄,其餘忠心追隨的牛錄都不在一處,謀反最好的時機便是多爾袞的治喪期間,治喪期間多爾袞以及諸王都會到齊。順治選擇這個時間點可以說很準狠,為了分化多爾袞部下,順治在治喪期令愛新覺羅·多爾博過繼給多爾袞為其嗣子睿親王爵位,俸視諸王三倍,朝廷下詔留護近侍蘇克薩哈、詹岱為議政大臣,該升職的升職,過繼子嗣給多爾袞並保證原有旗主權利,平息了各位旗主、牛錄的不安因素,粉碎了多爾袞去世後權利真空後各蠢蠢欲動的勢力。

治喪期過後,諸王返回駐地,順治便掘了多爾袞的墓,奪其廟號,責令多爾博迴歸原籍,相當於給了多爾袞那些追隨部下一張空白支票,而且他們反抗都無從聚力,且謀反後都不知道追隨誰,種種原因多爾袞部下只能自己用獨特方式抗衡朝廷,只要損害自己的利益,就扛起多爾袞的大旗,煽動各旗主、牛錄共存亡,直到乾隆後期為其平反後,才漸漸消失。

據理推論,倘若當時多爾袞有一個子嗣,哪怕剛滿月,順治皇帝都不敢削其爵位、奪其廟號、掘其墳墓鞭屍。順治殺其子嗣,可以說八旗一大半牛錄旗主都會在當天推翻順治。若不殺,多爾袞依舊是享有宗廟社稷的香火,依舊是世代被後人稱頌的“周公”,其子嗣也是能和皇帝平起平坐的鐵帽子王。本應青史留名,卻到頭來落得個如此下場,可以說王朝的萬里江山都是血淋淋的血脈吞噬過來的。

家族血脈傳承的重要性。

近代有袁世凱後人在為其名譽奔走,劉少奇後代積極奔走促進平反昭雪,一家興,興在多子多孫,可以說在多爾袞身上可以看出很多道理。一個家族不論多麼強盛,沒有子嗣作為後續力量,家族的繁榮只能是曇花一現,徒做黃花日夢。

一個家族的傳承,不僅是文化精神,更多的是血脈的延續。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可以說就是一部血脈相承的河流,血流盡,河方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