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店:檔案留住「鄉愁」

“咱村原來這個破爛樣?”淄博市張店區馬尚鎮九級村檔案館2016年剛剛建起的時候,當時23歲的村民常恬寧就去參觀了,參觀後不由發出這樣的感嘆。

作為村裡的年輕人,享受著現如今的幸福生活,她並不熟悉腳下這片故土是經歷了一代代人的艱苦奮鬥、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基於對這條發展之路的感慨,對檔案重要性的認識,常恬寧現在成了檔案館的管理員。

10月9日,記者來到這裡參觀採訪,看到了詳細訴說著村史黨史的地契、影像資料等老物件,這些物件成為滄桑歷史的生動寫照。常恬寧告訴記者,很多來參觀的年輕人都跟她一樣,重溫歷史後,充滿自豪感和獲得感,更加樹立起開拓進取的信念。

鄉村建設要“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九級村檔案館,就是留住“鄉愁”的縮影。記者從淄博市張店區檔案局瞭解到,近年來,該局圍繞鄉村振興、紅色教育、經濟發展等地方特色,構建起多元化美麗鄉村檔案資源體系,為村落留住“鄉愁”。

今年65歲的馮汝海是九級村的老黨員,這些年村裡在衣食住行方面天翻地覆的變化,他有切身經歷和體會。“這是舊村改造之前和之後的對比照片,可以看到明顯對比,原來的土坯房變成了樓房。再看這張1948年的地契,那時張店解放,之後開始土地改革。80年代,村民有輛自行車、摩托車就很好了,現在是家家戶戶有車。”指著館內的一件件陳設,馮汝海向記者介紹。對於這個有著百年曆史、豐富文化的地方,他深切熱愛,充滿自豪。

馮汝海告訴記者,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九級村實施。1984年至1994年,工業強村,村民的收入翻三番,村級文化教育也有了長足發展。2001年,實施舊村改造,62幢居民樓拔地而起,從此村民告別了黃土地農家院,踏進了城市人的生活圈。與此同時,義烏小商品城為主體的商業圈的建立,為他們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村民的生活有了可靠保障。

“現在,村裡有了經濟實力,村風也越來越好,百姓培養起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氣質。在這裡,年輕人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檔案記載的歷史,它激勵今人,惠及後人。如果沒有這些資料,年輕人既不瞭解村裡的歷史,也容易偏聽偏信,從而沒有自豪感和感恩的心。”馮汝海說,這種影響力,從小處說是在一個村,往大處說,就是一個鎮一個區乃至整個國家。

紅色文化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鮮活的愛國教材。在張店區灃水鎮東高村的紅色東高革命紀念館,記者瞻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蹟及部分文物。隱蔽的地道口、秘密的活動室、泛黃的證書,一一展現在眼前。張店區檔案局還依託灃水鎮東高村、淄博第一個農村黨支部洪溝村等地的紅色資源,通過建立紅色檔案,弘揚紅色文化,讓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

“革命遺址,大多散落在鄉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教育價值。把這些紅色文化轉化為檔案資源,讓更多人瞭解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能激勵更多人自覺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區檔案局局長李思玉表示。

張店區檔案局管理科科長高靜告訴記者,為了加強鎮、村兩級建檔工作,區檔案局支持鼓勵各鎮開展村級檔案規範化建設,培育鄉村記憶建設示範鎮、示範村。下一步,區檔案局將在各個省級文明村建設一批鄉村記憶檔案館,不斷徵集具有地方特色和較高價值的特色檔案、社會檔案、個人檔案,實現檔案收集更齊全、管理更規範、使用更方便。此項工作,用檔案記錄鄉村之美,服務父老鄉親,進一步提升鄉村文化品位,開山東省檔案工作之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