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展:閩西“鄉愁”•廊橋文化展01】

【網展:閩西“鄉愁”•廊橋文化展01】

廊橋,也稱屋橋、風水橋、陰橋、厝橋、風雨橋、福橋、花橋等。顧名思義就是在橋體上蓋建長廊、屋、亭,以形成具有廊屋的特殊形式的橋樑。

中原漢人南遷形成客家族群的過程中,傳承漢族先進文化,融合少數民族文化,在閩西山區溪澗山谷之地建造了比比皆是的廊橋。客家廊橋一般以杉木為主要建築材料,整座建築不用一釘一鉚,只在樑柱上鑿通無數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卯銜接,斜穿直套,縱橫交錯,棚頂都蓋有堅硬嚴實的瓦片,外露的木質表面都塗有防腐桐油。廊橋橋面鋪板,兩旁設置欄、長凳,形成長廊式走道。石橋墩上建塔、亭、屋等,有多層,每層飛簷翹角,雕龍繪鳳。橋頭立有塊狀岩石陰刻的功德碑,鐫刻捐資、獻工、獻料者姓名。閩西廊橋風格獨特,技巧高超,結構精密,其堅固程度不亞於鐵、石橋,可延續數百年而不損。

閩西廊橋不僅是溝通河兩岸的一個工具,更是客家建築文化、客家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徵,具有社交、標誌、觀賞、祭祀等多方面的功能,有著豐富的內涵,成為客家村落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閩西廊橋橋拱類別

【網展:閩西“鄉愁”•廊橋文化展01】

閩西廊橋分佈區域圖

【網展:閩西“鄉愁”•廊橋文化展01】

閩西各縣(市、區)廊橋分佈扇形圖

閩西廊橋總共有71座,其中新羅區4座、永定區7座、上杭縣21座、武平縣6座、長汀縣8座、連城縣18座和漳平市7座。按橋拱類別分類,閩西廊橋主要有木平梁廊橋和石拱廊橋兩大類。


木平梁廊橋

木平梁廊橋包括簡支木平梁廊橋和伸臂式木樑廊橋。簡支木平梁廊橋以橋墩作水平距離承託,然後架木樑並平鋪橋面;伸臂式木樑橋以圓木或方木縱橫相迭,從兩岸層層向河心出挑,待兩頭相距五六米時,再以梁搭接。


連城文川橋

該橋也稱清溪橋,位於連城縣蓮峰鎮西街社區中山路大橋下2號,屬於兩墩三孔伸臂式木樑廊橋。始建於宋紹興年間(1131-1161),元至正年間(1341-1368)重建時改今名,清順治四年(1647)重修。橋呈南北走向,佔地面積250平方米。長47.8米,寬4.6米,高3.6米。橋樑木長15米。橋面中鋪輝綠色石板,兩側鋪鵝卵石;橋屋14開間,進深四柱,中部重簷歇山頂,兩側有雨遮,橋北端建牌樓式門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網展:閩西“鄉愁”•廊橋文化展01】

【網展:閩西“鄉愁”•廊橋文化展01】

【網展:閩西“鄉愁”•廊橋文化展01】

【網展:閩西“鄉愁”•廊橋文化展01】

漳平化龍橋

該橋位於漳平市雙洋鎮東洋村,屬於三石墩雙孔伸臂式木樑廊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咸豐七年(1857)、同治八年(1869)、十一年(1872)重修。橋位於東、西洋兩村水尾,橫跨雙洋溪,東西走向。橋長25米,寬3.5米,矢高8米,橋屋9開間,共有橋柱28根,橋兩頭歇山頂,抬梁式木構架。兩邊設扶欄和倚座。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網展:閩西“鄉愁”•廊橋文化展01】

【網展:閩西“鄉愁”•廊橋文化展01】


撰稿:羅蘭英 謝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