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數學路在何方?

講好數學課要搞好三個設計。我們不能迴避設計,好的設計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沒有好的預設,絕對不會有好的生成。

第一,搞好數學情境的設計

數學情境,要突出數學研究的主題,不能大肆鋪陳渲染。如《游泳池中的數學》,教師先展示各地游泳池,包括中國的國外的,然後講游泳池中培養出的世界跳水冠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再進入研究內容。大量浪費時間,讓人摸不著頭腦,不能直奔數學研究問題。好的情境,能夠很好地誘發學生學習慾望,能夠儘快展開探究活動,不能遊離於數學主題。教學情境要富有挑戰性、真實性、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數學問題必須是求真務實的,不能讓虛假的東西欺騙學生,要在好的設計中,讓學生自然而然進入學習狀態。

敢問數學路在何方?

第二,搞好教學活動的設計

這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新課開始後,教學要在大的活動中開始,不能小步驟,零敲碎打。活動設計要有層次,有目標,有方法,有實效。一個小活動解決一個小問題,循序漸進,通過系列活動,探索出規律性的東西。教師備課準備的材料在什麼時間呈現,要研究方法,做出適當想象,想象的過程,就是吃透學生的預設,在應該呈現的時候呈現,水乳交融,才會有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感覺。在有效的教學策略的引導下,呈現出教學效果。教師要注意把情境的圖像、情境的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引導學生探究,教師不能過早地介入判斷,把結果交給學生,要在探索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語言是符號、圖形、文字的統一,要培養學生的符號感,注意把握細節。特級教師與我們的不同之處,就是教學策略不同,細節不同,對動態生成的信息處理不同。

敢問數學路在何方?

第三,搞好練習層次的設計

這個階段,就是問題解決,實踐運用。好的練習設計應該是水到渠成,自然流暢。不能太突然,要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解決現在的問題。在課結束的時候,回顧走過的路,把教學過程探索出的規律轉化為數學語言和數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敢問數學路在何方?

在聚精會神的氛圍中,不覺已是華燈初上。張老師的精彩如數家珍地呈現後,我話鋒一轉,請張老師談談如何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張老師略加思索,面帶微笑地說,講課和提高教學質量是兩回事,但不是截然分開的。如果課講得好,大部分學生能接受,提高教學質量費力就小,否則,就得下大工夫。在講好課的基礎上,一是要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和關鍵點,走實每一步;二是吃透學生,做到底子清,堂堂清,要做好輔導,尤其是差生要人人過關;三是要講究練習策略,在練習中才能形成技能和能力,要研究題型,分類解決,手、口、腦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