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贫困山村迎来黑米丰收季

英德:贫困山村迎来黑米丰收季

通过合作社引入现代化农业机械,让坪山村的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9月底的坪山村风和日丽。坪山村上楼村生产队长陈结坤此刻心情舒畅:眼前的田地里,待收割的黑米稻穗在风中低垂;两台收割机正在稻田内穿梭,发出欢悦的轰鸣。

随着收割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一排排成熟的黑米整齐收割,同时还完成了脱粒。不到半小时,10多亩稻田就收割完毕,收割机停靠在货车旁边,开始卸下收割好的黑米。

这个位于清远英德市桥头镇东面的省定贫困村,也是碧桂园清远英德精准扶贫的试点村,迎来丰收。

机械化+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我们镇以前主要是零散耕作,收益比较低。碧桂园和坪山村合作后,由村小组收归下放的零散的土地使用权,将土地打包整合,既能增收益,也利于机械耕作。”据桥头镇副镇长林伟人介绍,坪山村是桥头镇首个试点村,如果试点成功,再向其他村推行。

在桥头镇,碧桂园产业帮扶项目共整合了300亩土地,用于种植黑米、油菜花等。这个项目从2018年3月、4月开始下种、播苗。生产过程中引入了插秧机、打田机、犁田机等现代机械,采用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经营方式。

同时,该项目还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村小组+农户的模式,让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劳动,获得租金、利润分成及工资三重收入。前期种植品种的选择和后期销售路径,均由碧桂园负责。

以“让贫困村优质的农产品从田里直接走上城里人的餐桌”为目标,碧桂园正致力于打造扶贫自有品牌“碧乡农业”,并依托社区生活服务品牌“凤凰优选”、各类超市互联网平台等载体,通过收购、代销、加工等形式,打造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销售模式,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加入合作社农户收入翻两番

作为村里的生产队长,陈结坤也是坪山村产业基地项目建档立卡户中的一员。“原来我们这里主要种水稻、苦瓜、辣椒和花生等作物,收入不是很好,一亩地一年收入300元左右。引进新做法后,现在村民的收入翻了两番。”今年黑米丰收,陈结坤一家的收入也大幅增长。

陈结坤说:“我们统一出租农地,农户获得的土地租金收益为每年每亩800元;利润分成方面,贫困户可获得70%;工资方面,采取零工方式提供劳力的农户可以获得每天80元的酬劳,也有少数农户为固定劳动力,每月能领到2000-3000元的工资。”

村民肖阿姨曾离家外出打工,现在她的儿女开始工作,她也回到了家乡。现在她在村里合作社打零工,除草、施肥,一天能领到80元。“我家里两个小孩还是外出打工,每年能挣六七万元吧。我们留在家里的,现在收入也比以前高很多。”

提到现在大显身手的机械化作业,陈结坤赞不绝口。据他介绍,机械操作员来自合作社,合作社还负责代耕代种,其中既有技术人员也有贫困户,会为贫困户提供培训。贫困户在合作社中也有股份,并且参与管护,比如除草和灌溉等。

持续扶贫“造血”开发新高附加值产业

林伟人表示,尽管早前由于天旱和台风,对当地禾苗产出造成一定影响,今年黑米项目已经达到了10万斤成品米的生产目标,对贫困户起到了直接的帮扶作用。黑米收割结束之后,将种植300亩油菜花;春耕油菜花收割后,又会接着种黑米。

“下一步准备推广这种做法种植莲藕。碧桂园负责扶持莲藕加工,并从末端解决销售问题。以后我们还要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碧桂园扶贫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将就业、租金、分红三者相结合,保障建档立卡户的收益,17户建档立卡户47人将直接受益,间接帮扶桥头社区94户贫困户244人。该项目经过测算能够实现收益,成为碧桂园的扶贫造血项目,继续在坪山村开展下去。

撰文:李广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