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清晨,村子里炊烟袅袅,走在小道儿上

耳边传来鸡鸣声和孩子的嬉笑声

古老的山寨从一片安祥之中苏醒过来

随着阳光渐渐洒到村庄

村民们不紧不慢的赶着骡马出村劳作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日落时分,便又陆陆续续回家

一日中最后的阳光将过往的人和骡马的身影

投在百年的屋墙上

叮咚的马铃声

随着深浅不一的马蹄印回荡在古道之中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这样既美妙又静谧的美景,如往常般的每日上演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

一个叫俄亚的纳西族村子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这里的四周被重重高山

和金沙江、无量河、龙达河环绕

与热络的城亚丁、泸沽湖仅一山之隔

却少了人流的躁动,多了份自然的原始野性

这里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与外界接触有限

所以当地至今保留了许多纳西族的古老遗俗

它保留了堪称人类社会活化石的纳西古寨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拥有远胜丽江的纳西风情

比甲骨文更古老的东巴文

引起世界瞩目的东巴文化

被称为“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留存地”

婚姻形态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这里的纳西族有一夫一妻制,但同时还并存着多夫共妻、一夫多妻、“安达”(情人)婚等多种婚姻形式。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在多夫制家庭中,妻子往往成为家庭的主妇,占有较高的地位。她协助丈夫处理各种家务,对财产的处理有发言权,当地保留了主妇发言的习俗。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体现了母权制时代妇女的崇高威信。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孩子的婚姻基本上都是被动的,或指腹为婚,或由上一辈安排好了的,只有安达婚尚能在他们的不自主的婚恋形态中,为他们的被动的婚姻留出了一片自主自由的空间。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目前俄亚大村的伙婚家庭大约有40多户。随着交通、信息的逐渐改善,年轻人逐渐走出长期封闭的故乡,逐渐接触到山外面的大世界后,大量地接收到外族先进的文化和生活观念之后,原有的在他们头脑中本该根深蒂固的观念正在逐步地改观。

地理环境

俄亚大村,就在无量河的二级支流龙达河北岸。

它位于云南丽江、香格里拉、宁蒗与四川稻城、木里五县交界处,故被称为“鸡鸣两省五县之地”。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这一带,堪称中国地貌最复杂的地区之一,高山与大河将这里与外界长期阻隔。极度封闭的自然环境,使生息其中的人们保留了许多古老遗俗和独特文化,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化石”。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上世纪30年代,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曾在日记里说:“我们沿着陡峭的驿道,像蜗牛一样慢慢蠕动前行,石缝里的树枝,像伸开的手一样,紧紧抓住空悬的崖石。天黑后,万籁俱寂,寒风从山林间猛烈地劲吹过来,我们在参天古木下,紧紧拥挤在一起。由于没有躲避处,不得不在豹子出没和风雪肆虐的山林中过夜,危险至极。”由此可看出,当时这里的地理环境十分闭塞和崎岖。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后来,自2012年木里县城到俄亚大村的公路全线通车后,当地人告别了外出时只能人背马驮的艰辛日子,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

成人礼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对于俄亚的纳西人来说,孩子“成人礼”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合,意味着对家庭、家族和种族的一种责任,是孩子长大成人的一种宣示和提醒。

纳西族的成人礼又称“穿裙礼”或“穿裤子礼”,是纳西族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也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成年礼的其中一个。有人说:“没有穿裙的少女,只是一棵含苞的花蕾;穿上了百褶裙的少女,就开始成一朵芳香四溢的花了。”

仪式在母系大家庭中进行,由母亲或属相符合的女人来操作,男孩穿裤子仪式由舅父来完成。穿着完备后,亲友长辈向孩子送礼,成丁孩子分别向祖先牌位、锅庄神、灶神和父母长辈叩头致谢,然后静听达巴念诵祖谱,并跟唱祝福歌。

当天各家还会前来送贺,礼物大都是一块自纺的麻布或者一坨腊肉,主人家则回敬早已准备好的“份饭”,主要是厚厚的坨坨肉和一种油炸食品,客人吃不完可以带回家。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和泸沽湖摩梭人“成人礼”脚踩猪膘肉不同,俄亚人“成人礼”脚踩的都是农作物:小麦、玉米、青稞等,而每年具体是什么,要由东巴推算决定。俄亚纳西人们在每年新年的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村里凡有13岁小孩子的家庭,都要举行这样的“成人礼”。目前的俄亚大村有1500多人,每年都至少有十来个孩子要经历这样的仪式,千百年来,世代相传。

关于它的传说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传说很久以前,俄亚原是一块“无主之荒”,森林茂密,野兽成群。公元14世纪末,丽江木氏土司有一个名叫瓦赫嘠加的管家,他每年都要到俄亚打猎。

有一次,他想,这片土地如此肥沃,可能会长出庄稼,于是把淘米时淘到的几粒谷子撒在了泉水边。秋天,当他再到这里时,只见几棵水稻在泉水边结着沉甸甸金黄的谷穗。回去后,他便迁了一部分纳西人来这里定居。从那以后,俄亚的纳西族逐渐繁衍。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还有一种说法是,俄亚实际上是作为“兵站”被木氏土司的军队开发起来的,因为俄亚地处金沙江、无量河峡谷,是丽江木氏土司进兵埕蕃、永宁、蒗蕖、盐源等地的要道。根据传说和口述历史,俄亚的纳西族应该是四五百年前,明孝宗(1488-1506年)至神宗(1573-1620年)在位时土司军队驻守俄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这段时间,正是丽江木氏土司向周边扩张领地势头最猛的时期。随着木氏势力的衰减,这些无力退回丽江部队的人只好在原地定居下来,军事首领演化为头人,一直维持到20世纪中期。

纳西古寨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俄亚大村依山而建,两百多幢平顶石碉房屋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蜂窝式建筑群。特别是在黄昏时分,这个巨大的建筑群往往被淡蓝色的炊烟笼罩着,平添了几分迷幻的色彩。有人考证,俄亚大村这种紧密相连便于防御的建筑,体现了他们为军队后裔的特点。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村里的老人也说:纳西人祖先本是安札在此的纳西军官,在战乱年间,村里相通的过道,让村里人可以从任何一家屋顶走遍全村,便于大家集合御敌;在和平年代,这样的布局,方便村民互相串门,整个村子200多户人家如同一个庞大的家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探秘俄亚——纳西族原生态文化的留存地,你来过吗?

在四百年的流光岁月里

俄亚纳西人用勤劳智慧的双手

建立了自己的纳西王国

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里

沿袭着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和走进俄亚

俄亚也在悄然生息间发生着改变

不变的是,他们仍坚守在俄亚这片热土上

传承着原始古老的纳西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