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陳氏五樓(滄趣樓、賜書樓、還讀樓、北望樓、晞樓)

也稱"陳寶琛故居",位於福州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流水角江邊,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是清代進士、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山西巡撫、宣統帝溥儀的太傅、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的陳寶琛遭貶回鄉開始興建的,至民國初竣工。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久聞福州十八景之一的“陳氏五樓”,由於其修繕期間及地理位置距離市區稍遠,遂直到最近才特地前往拜訪。從倉山區的白湖亭坐3路公交車直達終點站(螺洲站),下車後往回走,從螺洲鎮政府進去便可以看到。【友情提醒,若直接根據高德地圖定位陳寶琛故居可能會把你帶進巷子亂繞。】對於其興建者陳寶琛也並不陌生,上大學的時候,經常路過學校的“寶琛廣場”,校創始人陳寶琛塑像正襟危坐中間,背靠鐘樓;又其和我同姓,追根溯源,或許五百年前本是一家人。抬頭一看便是“陳寶琛故居”牌匾,仔細一看,字跡是由福建籍書法家陳奮武題寫。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五座樓都有個動聽的名字,按建築時間先後依次是賜書樓、還讀樓、滄趣樓、北望樓和晞樓,總佔地面積4113平方米,為中西合璧的建築,集南方私家園林意味和北方庭院風格於一體,整組建築是福州著名的古典園林建築和最大的私人藏書樓。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這裡曾收藏過大量的清代御賜圖書和民間善本、金石碑刻和書畫墨寶。由於年久失修,風雨洪水侵蝕,陳氏五樓遭受嚴重破壞,瀕臨倒塌。

賜書樓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在後門埕,店前村江邊原有一座賜書軒,為陳寶琛曾祖父陳若霖珍藏皇帝御書之所,由書法家翁方綱題匾。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陳寶琛在後門埕建造新樓,將賜書軒藏書及匾移此,名曰賜書樓。樓為木構,雙層,面闊八間,進深一間,單簷歇山頂。樓前一幢面闊三間平屋,系陳寶琛出生地。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滄趣樓

滄趣樓,在賜書樓右後側,系陳寶琛珍藏金石書畫之所。陳自述:"餘年未四十作滄趣、聽水二齋以娛親。"樓為土木結構,二層,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簷歇山頂。樓前有魚池、假山、涼亭,具有庭園風貌。迴廊牆上原嵌有五方唐代墓誌,"文化大革命"中散失。1984年找到《賢力毗伽公主墓誌》、《裴成章墓誌》、《張安生墓誌》三方,由郊區文物管理委員會收藏;《李仁德墓誌》、《曹夫人墓誌銘》兩方仍下落不明。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還讀樓

還讀樓,在賜書樓後側,取陶潛"時還讀我書"句之意,為陳寶琛藏書之處。樓為木構,雙層,面闊四間,進深五間,單簷懸山頂。樓邊有株高10米玉蘭樹。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晞樓

晞樓,位於還讀樓和北望樓之間,坐西向東,以迎朝暉。樓為木構,雙層,面闊五間,進深二間,單簷歇山頂,與還讀樓間有陽臺,為陳寶琛乘涼賞月之所。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北望樓

北望樓,在滄趣樓左前側,於清廷帝制結束後建成,取名"北望",以示"思君",內原懸掛溥儀像及陳列祭器等物。北望分前後二樓,中間隔一天井,均雙層,單簷歇山頂。前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後樓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建築精巧,俗稱"小姐樓"。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2005年,省、市和倉山區各級政府投入186萬元資金開始陳氏五樓一期修復工程,對賜書樓以北的滄趣樓、北望樓、還讀樓、晞樓及鐵石軒、疊廊進行全面修復,至2006年5月竣工。2008年,各級政府又投資625萬元開始陳氏五樓二期修復工程,對2052平方米的賜書樓進行修復,2010年初竣工,目前已對外開放。

日行記丨福州十八景之陳氏五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