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學生都上初中了依然不知道學習,沒有責任沒有擔當,你有什麼辦法讓他們醒悟嗎?

佩弦教育


家長對孩子的學業十分重視,並且抱有一定的希望,孩子在未來能收穫成功。而現實中很多家長會有恨鐵不成鋼的想法,因為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中的表現較為消極。處於初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獨立與學習能力,但由於叛逆心理而不知進取,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初中生對學習沒有主動性,說明對學習缺乏興趣,應該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努力完成學習目標。初中生對學習沒有上進心,學習差的同學也不能放棄自己。家長就事論事,找出孩子學習的弱點,並與之溝通。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不應該一味地職責,要制定有效合理的學習計劃與獎懲規則,給予孩子一定的壓力與行為約束,促進孩子學習進步,告別學習散漫的狀態。


初中生沒有責任與擔當,很大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生活中,家長要注意控制情緒,待人接物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一味地抱怨和指責是逃避責任的行為,還會產生一定的負能量。家長要樹立良好的榜樣,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讓孩子學會感恩與付出,做一個有擔當的青少年。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初中時期的迷茫與消極狀態,與所處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有關,家長與老師的引導與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家長對孩子給予尊重與理解,正確面對叛逆並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制定學習目標,從迷茫的狀態徹底醒悟過來。


決勝網


孩子在學習這件事上沒有責任感,不知道主動學習,在壓力(甚至棍棒下)都在逃避學習,這和父母的家庭教育有很重要的關聯。

很多父母管教孩子學習的方式是:你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就沒好工作。或者是悲情的說教:你沒看到父母為你付出了多少嗎?難道眼睛瞎了嗎?難道你願意一輩子和我們過一樣的生活嗎?

諸如此類的根本不會讓孩子主動的學習,未來有無限的可能,在孩子還處於上學階段就拿未來來“嚇唬”孩子,才不會起到好的效果。

另外,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和父母捆綁在一起,那麼家長生孩子、教育孩子的目的就不夠單純。

要想孩子主動學習,除了多年持續的幫助孩子建設好的學習習慣之外,還需要不斷的幫助孩子們持續的獲得在學習上得來的成就感。

每個孩子對成就感的理解不一樣,有的孩子認為獲得高分是成就感,有的孩子認為進步是成就感,有的孩子認為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成就感,有的孩子認為老師的讚美是成就感。

只有孩子不斷的獲得成就感,孩子才能主動的學習,才會主動的想要進步。家長在學習中要不斷的幫孩子找到成就感。

最近數學聽說進步了,老師誇獎你上課更認真了,你的同學說你最近變的更努力了……

家長對孩子的關注,每一點的進步都看在眼裡,讓孩子在小圈子中獲得成就感,被關注,被認可,孩子就會激發出無限的學習動力。而家長要努力的是讓孩子不斷的獲得小進步,和他們一起解決困難。

時間上不要想著短平快,用一年半載的時間去改變和教化才行。


九鬥學生心理


觀點:

作為班主任我發現一個問題,經濟越來越好,學生學習的慾望越來越低,缺少責任和擔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各方面需求都得到了滿足,相比較辛苦的學習,他們更喜歡沉迷遊戲娛樂

。怎麼辦?只有讓他們認識到父母的艱辛及生活的不易

分析:

1分責任,有擔當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當你來到世間後,你就開始扮演一定角色,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了,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而當下不少家庭把學生的定位就是學習,除了學習家裡一切都不用管,全部圍繞著孩子轉, 自己有什麼不舒服的也是瞞著孩子。


但孩子如果在家庭中就沒有責任意識,不會關心身邊的人,你又怎麼指望他有擔當?這裡我建議家長讓學生參與家務,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適當顯露下軟弱:“寶寶,媽媽很累,能不能幫我......”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漸漸他才會有責任感。

2聽人言,親歷練

我們班裡有個學生平時特別搗蛋,喜歡惹事,並且脾氣暴躁。他的家長是個建築工人,交流時說起自己的孩子也是頭疼不已,我注意到他的手和腳有些不一樣,他說手上長的是老繭,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繭疊繭原來這樣硬,他說腳上有傷,是因為最近上工被釘子扎到,工友一直用板子打出血預防破傷風,所以腳有些疼走路有些不利索。


後來我製作了一個關於感恩的主題班會邀請他給孩子們講講生活不易,沒想到這個這個高大健壯的父親說話有些吞吞吐吐,不過最後強調的話他說的很堅定,那就是:“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像我一樣。”他孩子在下面聽後眼睛紅紅的,這些不易他父親沒有給他說他也不知道,這之後他的孩子改變很大。

還有一個門口擺攤的小販,一次放學後叫她叫住我交流後,我才知道她是我們班✘✘✘的家長。我問怎麼沒有見她孩子,她說孩子覺得沒有面子就先回去了。她家孩子最近很有面子啊,剛剛買了個電話手錶,其他學生都羨慕裡。

之後我找機會把她和她學生叫一起交流一下,希望他孩子明白什麼才是有面子,後來孩子有時間也會幫助母親賣會小吃,家長反應孩子之後變得懂事多了。而電話手錶我再也沒有見,不知道是不是丟了。



3明艱辛,惜不易

見到過太多學生父母辛辛苦苦在外面打工而他們則是對此毫不知情,吃喝玩樂伸手要錢。在他們看來錢來的方式就是動動嘴,有的甚至是父母舉債買手機。 這些孩子應該小的時候就讓他去看看父母工作的環境,知道工作的辛苦,不要指望他們長大就明白,長大的孩子學會的就是啃老,各位能讓啃一輩子嗎?知道錢來的艱辛才能珍惜。


佩弦教育語:

很多家長小的時候對孩子就寵溺有加,卻想著孩子大了就會自己懂事有擔當,結果問題卻變得更加嚴重。家長只有讓孩子真正懂得生活的不易,他們才能更理解父母,變得懂事有責任感。


佩弦教育


孩子沒有自己想要去學習的動力,主要是沒有一個刺激源讓他形成自主學習的動力.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學,家長和老師再怎麼苦口婆心的教導也沒什麼用的.

我曾經也是一個非常不愛學習的學生,基本上上學就是混日子,成績班上穩定倒數前三,老師單獨找我去辦公室談過很多次,叫過很多次家長,爸媽也說過許多次,但他們越說我就越不想學.

直到初二下學期那年,因為公司破產的變故導致父母相繼下崗,生活變得困難起來,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我變得開始渴望錢了,而且是非常渴望,後來我爸找了份保安工資,我媽在超市做導購,加起來也不到4000的工資。還累死累活.

下崗的那幾天我爸找我聊了一次天,問我要不要讀高中,如果我想讀書的話,他們即使是去乞討也會送我去讀書.這句話真的深深刺痛了我,從那以後我為了錢為了父母開始瘋狂的努力,每天除了學習不看電視不出去玩(因為那時手機還不普及,娛樂活動只有看電視和出去玩).

初三一次月考我驚人的考到了年級第八,班級第二,當時我的老師我的同學甚至我的父母都不敢相信,老師甚至單獨問我是不是作弊抄了誰的,一些同學也問我是不是抄的誰的,我只能說我是自己寫的,信不信由你們.

我知道我解釋也是徒勞的,畢竟一次考試考得好是存在偶然性的,我必須以後的每次考試還有中考都必須考出好成績,才能證明自己,這也更加激勵我努力奮鬥.

所以家長們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努力學習,必須得刺激他們自己開始學習,而且刺激性越大效果越好,當然刺激的方法最好是自己根據生活事情尋找,我所說的並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

好啦,最後又是廣告時間:
我想成為一位厲害的熱,如果你也想,請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為那個牛逼哄哄的人.迷茫路上為您點亮前進的路.


迷茫指路人


  孩子上了初中依然不知道學習,責任不在孩子本身,可能有些家長不願意聽這話,心想:我付出的還少嗎?你的生活保障還差嗎?平時我讓你做家務或出去掙錢了嗎?就差我求著你學習了吧?你除了玩還是玩兒你咋就不長心呢?等等。

  凡是家長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學業上的,無一不是忽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是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完善的家規做為管教的依據,其後才是培養孩子做人,做事,完成學業。試問,有多少家庭裡有家規(傳統中也叫家法)?如果沒有,那在一個家庭裡的管教秩序是混亂的。而青春期少年恰是秩序感最弱的階段,在混亂的家庭秩序中,孩子自然找不到生活和學業的目標。 

  先說教孩子學會做人做事。我曾經問過很多家長,你們是否教孩子學會分辨人?你們是怎樣教的?絕大多數家長說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再問,你們打算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回答更是五花八門。但無一都有共同的現象,就是沒有明確的標準,更不具體的目標。我給家長几點建議:一是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如學習做飯和衛生清潔,家庭理財,家庭事務決策,照顧家人。二是要明確給孩子表明態度,爸爸和媽媽通過辛苦打拼積攢的一切都不是你的,你必須要完成學業,成人後自己出去打拼,從零開始。三是不要拿上不上學來威脅我們,你是在為自己讀書,我們不求著你上學。四是如果你感覺學習苦和累,甚至索然無趣,那就趁早離開學校,但家裡不會養活你,只要你離開學校就必須離開家學會獨立生存。五是如果你感覺翅膀不硬,那就聽爸爸和媽媽的管教,按著要求把各項事做好,我們遵從一個原則——不勞者,不得食!

  再說親子關係問題。孩子為什麼缺乏責任感?是在沒有教孩子學會做人做事的情況下,每天去指責、嘮叨、埋怨,甚至是打罵之下,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讓家長和孩子成了敵對關係。試想,家長這樣做合理嗎?你自己知道錯在哪嗎?好的關係,應該是彼此互相尊重,多一點讚美,多一點欣賞,多一點肯定,再看孩子,只要努力了,只要去完成既定任務了,就得到正向激勵,孩子多開心啊!可是很多家長眼中就看不到孩子任何閃光點,看到孩子就氣不打一處來,臉難看,話難聽。換了誰生活在這個家裡能有心情?能內心充滿責任感啊?

  最後說學業問題,當家長讓孩子明確生活目標後,也建立起生活節奏來,並且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前提下,才能和孩子談學業目標,圍繞初中各學科的特點培養孩子學習思維,掌握學習方法,激勵孩子將自己的聰明發揮到極致。如果家長沒有這個能力,你可以請專業的老師來輔助你完成啊。遺憾的是,很多家長明明不具備引導和輔助孩子提高學業的能力,還在那指手劃腳斥責孩子不努力,不要說孩子了,連我都感覺到憤怒。

  說實的,關於初中生學習態度消極,甚至有厭學現象的問題,是一個很大的研究課題,這是家庭和學校教育兩者緊密合作才能解決的。放在這裡來解答,真的很難給你面面具到將做法羅列出來,只能給你一些面上的建議。我曾經寫過很多這方面的文章,不妨網絡上搜索一下,看看對您是否有幫助。


韓國成老師


題主描述的狀況,在當下非常普遍,為什麼呢?

1、青春叛逆期

到了初中,恰巧趕上青春叛逆期,所以,孩子會變得不聽話,甚至一言不合就開吵,很多行為更是令家長憤怒不已。沒辦法,這個時候,家長生氣也起不了實質性的作用,正確做法趕緊調整下自己的心態,學會正確應對孩子的青春叛逆期,可以從噹噹上買兩本書學習下。

2、缺乏自控能力

小學階段,家長和老師都管得比較嚴,更加關鍵的是年紀還小,不敢惹大禍,小打小鬧這樣的事情,也沒有引起家長注意。可是,等到了中學就不一樣了?

中學接觸的人多了,而且很多離校遠的同學,都會帶手機。就算離家近的中學生,也很多都有自己的手機。有了手機,自然就會接觸到更多外界信息,原本孩子自控力就弱,再加上幾人的煽風點火,自然就偏離了正確軌道,學習什麼的,自然就放一邊了。

這樣的情況,明知孩子自控能力弱,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交際圈,時刻提醒孩子,要向榜樣學習。同時,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有主見,堅持原則,一心撲在學習上。

3、寵出了病

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很多都是從小到大寵過來的,寵出了一生的病,如公主病如太子病。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年級越來越大,這我行我素的個性更加明顯。我想做什麼,誰也別攔著,必須做成。

像我們這種天才,還用學習嗎?有那時間不如玩兩把遊戲,多爽啊!這類中學生,往往把玩放在第一位,把享受把舒服放在第一位。

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這樣過來的。到了中學,自然也是如此。

請給孩子些苦難,苦難教育,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直一帆風順,終有一天,孩子會跌跟頭的,而且還是大跟頭。

4、 不知人間疾苦

從小到大不知累為何物,不知苦為何物,談何動力?就算你在他耳旁一天天講,學習是給你自己學的,將來的一切都離不開學習……

他能聽進去嗎?

聽不進去!

在他的潛意識裡,整個世界都是美好的,根本沒有所謂的苦,沒有所謂的窮。所以,他們沒有學習動力,再準確一點,他們沒有自己的人生規劃,不知道為何而學?

不妨帶這些孩子去農村老家,最好是暑假去,那時農村很熱的,沒有空調,沒有大魚大肉,有的只是幹活,有的只是蚊子咬,有的只是饅頭鹹菜,有的只是辛苦。

通過這樣的對比,讓孩子明白生活不易,讓孩子明白為何要學習。讓孩子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心用在學習上!

當然,還有別的辦法,期待大家的獻計獻策。


說文寫作


提問中涉及的其實是兩個問題:一是孩子上了初中仍然不知道自我加壓,對待學習不認真;二是孩子沒有責任感,不擔當。兩者之間有聯繫,但又各有不同。

先看第一個問題:學習問題。“內因決定外因”,孩子上了初中仍然不想學習,主要原因是孩子學習的內動力不足。

也就是孩子無法從學習中找到樂趣,也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他克服惰性。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 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太好,自我約束力較差,上進心不強;

  • 在班級中學習成績處於中游或偏下,受到的關注比較少;

  • 沒有能夠看得見夠得著的目標;

  •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不暢,雖然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卻難以給予恰當的引導。

對症下藥:

  1. 學會及時肯定孩子的努力。父母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討論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抓住他們感興趣的點,指出他們在學習上的閃光點。尤其是孩子在取得些許進步時,要學會用擁抱等方式表達對孩子付出努力的肯定。即使孩子偶爾成績不好,也不要嘮叨,而是在他們冷靜後,坐下來分析原因。


  2. 和孩子一起設定一個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不要著急,每次前進一點點,積聚起來,就是很大的進步。家長是孩子情緒的穩定器,不要一看到孩子表現不如意,就各種訓斥。你越著急,孩子就越不著急,力量的消長在你們之間的表現就是這麼神奇。

  3. 給孩子找一個可以幫助TA進步的同伴。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小看小夥伴的力量。他們受外界影響的因素也佔據很大的比重。因此,在有了足夠的內驅力後,也要從外面再加把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再看第二個問題:沒有責任感,不擔當。這個主要是父母平時言傳身教的問題。比如,

  • 父母雖然要求孩子體諒自己,但自己有時候對待老人也會表現出各種不耐煩。

  • 父母雖然要求孩子幫自己承擔一些家務,卻又經常嫌孩子做得不好,大包大攬過來。
  • 父母在孩子或者家裡遇到困難時,經常抱怨或指責,而不是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等。

對症下藥:

  1. 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而且說過的話要算數,不能經常毀約。

  2. 學會和孩子分擔家務。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要煩躁,而是要耐心指點,畢竟我們也不是從一出生就會做這些事情。

  3. 遇到問題時,要就事論事,先找解決辦法,再反思問題根源。很多家長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指責別人做得不好,對孩子也是如此。這會讓孩子感覺無論出了什麼事推給別人就行了,責任和擔當當然會越來越差。


親子溝通如何說: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親子溝通如何說


孩子不知道學習,主要的原因在於他們感覺不到壓力與需求,覺得自己現在這樣很好,換個角度來說,就是成為一群被寵壞而吃不了苦了的孩子。

家長髮現了這樣的狀況後,就要立馬開始改變自己對孩子過度保護的作風,不可以再繼續下去,那樣只會害了孩子一生。

如果一時改不了,就可以花錢先將孩子送到相對比較嚴格的寄宿學校或夏令營,然後同步的調整自己,否則自己不調整,送到哪裡都沒用,孩子心理上永遠沒有辦法真正獨立。

也就是說,孩子之所以會變成這樣,主要的責任是在家長身上,如果真心為了孩子好,就應該要從小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該嚴格要求的一定要要求。

至於知識技能方面的成績,家長全心交給學校即可,自己只要專心在於價值觀與生活習慣的養成,千萬不要混淆了自己的任務,否則會把自己搞得很辛苦,然後還容易出現反效果。

例如家庭作業,很多家長將孩子的作業完成的非常好,但,問題來了,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什麼都沒學到,只學到了偷懶,因為他什麼都交給父母了,完成不好只會抱怨父母。

其實,無論完成的再糟糕,只要孩子能親手作,多少都能學到什麼,都會有些成長改變。但許多家長卻自以為為孩子好,急躁的幫孩子完成,於是孩子該有的壓力沒了,學會了懶惰、卸責。

但是如果家長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角色,該幫孩子的例如學雜費,或作業所需的材料費等,這是家長應該解決的,但除此之外,千萬不可害孩子,要保持旁觀者的立場,可以鼓勵或給予建議,但千萬不可幫他作。

千萬記住,我們的任務是要陪伴孩子成長,而不是害孩子無法成長。

所以請將焦點放在如何讓孩子培養出正確的價值觀與生活習慣上,其他的事情,都要儘可能的少管,儘可能的扮演好旁觀者的角色,儘可能的置身事外。

這樣孩子得以順利的學習成長,自己也輕鬆。就是一開始心中會不安,這樣到底好不好、對不對?肯定告訴您,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孩子需要挫折,需要您在他受挫時在一旁鼓勵呵護,但絕對不需要您幫他完成作業。

很多家長就是搞不清楚這些,才把自己搞得很累,然後得到孩子最後被寵壞的結果。


李霽之


我是初中住校後,幾天沒見到爸媽,幡然醒悟的。家是農村的,承包村裡的加工房,打米、磨面,日常零用錢不缺,八幾年,每天都花幾毛一元買零食吃,冬天每天早上爸都會五點半起來煮飯送我到路邊等班車,全村五六個小孩,只有我爸每天會送。小學成績很差,反正就是不學,學不進去,不做作業。初中住校幾天後,沒見到他們,被窩裡哭,心裡一下就明白懂事了,那真叫刻苦學習,上廁所都是小跑,現在快四十了,我都記得在班裡的名次,班裡46人,第一學期半期23名,回家都覺得丟人,對不起爸媽,期末11名,後面逐漸到前幾名,第一名,一直讀完研究生。所以我覺得,改變孩子,靠父母如何愛孩子,沒有責任心的父母,孩子不會有改變的動力。


御膳房YY


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學習,缺少責任感沒有擔當,這到底是誰一手造成的?

身邊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抱怨:家長為了孩子能進入好學校,家長不辭辛苦、累死累活的幹;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沒有讓孩子幹過任何家務;為了讓孩子上補習班,家長省吃儉用,一件衣服都捨不得買……,然而結果呢?結果孩子一點都不領情,養了一個白眼狼。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往往都是矛盾的,一方面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全面發展,一方面又不捨得讓孩子幹家務,怕浪費時間。這樣孩子也就失去了許多鍛鍊的機會。

初中的孩子還不知道學習,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沒有責任心、沒有擔當。一個責任心極強的人,是不甘心自己落後於別人的。

話又說回來,這個責任心是從小需要培養的,比如:在家可以讓孩子負責家裡花的澆水;負責自己書桌的衛生等。在學校可以讓孩子負責關門窗;管理班裡的圖書角等。


在這裡我可以透漏一下,我家孩子在班裡除了負責其他的事情外,其中一項是他主動請纓的,那就是負責開關班裡的門,那是相當負責的,有時候老師放學留人了,他非得等所有人都走完了,把門關好才回家。

別看一件小小的事情,對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幫助很大。孩子的責任心、學習能力是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分不開的,正是在這些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中的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責任感逐步建立起來了。

至於怎樣才能讓孩子醒悟?我覺得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1.家長不要太焦慮。

不要整天都盯在孩子的學習上,要給他成長的空間。我朋友家的孩子上初三,光給孩子補課都花好幾萬了,每天下班就盯孩子的學習,否則就吵。孩子沒有一點自己的自由時間。

結果孩子的學習一落千丈,從全年級200名下落到800名,孩子越來越叛逆,沒有了往日的學習積極性。每次提起來,朋友都忍不住落淚。

2.不要太嬌慣孩子。

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家長對孩子的愛真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孩子呢?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豈不知,家長這樣做反而害了孩子。孩子的學習能力是與生活能力息息相關的。平時要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3.多鼓勵、多表揚。

無論多麼努力的人,如果整日在被否定、被批評、被譏諷的環境下,他也會日益頹廢的。所以說,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積極正面地管教。

4.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積極向上、家庭成員關係和睦。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

5.多創造機會,使孩子從中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


6.家校共育、家校共贏。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長要和老師好好溝通,配合老師的工作,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家校共贏。

最後,祝願孩子能夠早日醒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