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果树-万寿果

家乡的果树-万寿果

吃了N年,有天发现,它叫万寿果…生长在湖南郴州桂东的山林之中…

万寿果又名鼠李科枳椇,亦称拐枣,属于落叶乔木,生向阳山坡、山谷、沟边及路旁,或栽培。 万寿果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向阳山坡,和大多数落叶乔木一样,在4月份发芽长叶。在枝叶长到一定程度后,其顶部便长出黄绿色花朵,直径约四五毫米,花瓣扁圆形。到了4月底5月初,花谢后长出青色果实,原先接近圆球形,后逐渐变成灰褐色,果体呈扭曲状万字符“卍,故万寿果又叫万字果、万子果,其顶部还有对瓣状的棕色籽粒。

其形态特征:

万寿果的果实在农历七月后开始逐渐长成形。这时生吃其肉会有很重的涩味,有人禁不住诱惑,通常会提前将其摘下,放到和有白糖或糖精的滚水里煮熟,便可吃着解馋。在“两广”地区,万寿果在农历八九月后便长熟。

花型

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杂性,同株;萼征5;花瓣5,黄绿色,直径约4.5毫米;花瓣扁圆形,两侧卷起,包裹雄蕊;花柱常裂至中部或深裂。雄花有雄蕊5,有退化子房;两性花有雄蕊5,子房埋没于花盘中,3室,柱头3裂。果实圆形或广椭圆形,生于肉质扭曲的花序轴上。花期5~6月,果期8-10月。

果实

万寿果,果柄膨大,肉质肥厚,多分枝,弯曲不直,形似鸡爪,在分枝及弯曲处常更膨大如关节状,分枝多呈丁字形或相互成垂直状,长3~5厘米或更长,直径4~6毫米。表面棕褐色,略具光泽,有纵皱纹,偶见灰白色的点状皮孔。分枝的先端,着生1枚钝三棱状圆球形的果实,果皮纸质,甚薄,3室,每室含种子1粒。果柄质稍松脆,易折断,折断面略平坦,角质样,淡红棕色至红棕色。气微弱,味淡或稍甜。

种子

万寿果,呈扁平圆形,背面稍隆起,腹面较平,直径3~5毫米,厚约2毫米。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平滑光泽,基部有描圆形点状的种脐,顶端有微凸的合点,腹面有一条纵行而隆起的种脊。种皮坚硬,厚约1毫米,胚乳乳白色,油质,其内包围有2片肥厚的子叶,呈淡黄色至草绿色,亦油质。气微弱,味苦而涩。

万寿果的用处:

万寿果止渴除烦,消湿热,解酒毒。用于中酒毒、烦渴呕逆、二便不利。

(1)《荆楚岁时记》:“辟虫毒。”

(2)《唐本草》:“主头风,小腹拘急。”

(3)《本草拾遗》:“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

(4)《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络。小儿服之,化虫,养脾。”

(5)《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痰火闭结于胸中,用此可解。”

(6)《纲目》:“止呕逆。”[5]

保健功效

万寿果的保健功能是对舒筋活络,提神醒脑、壮胃健脾,降低血压、血脂、血粘,预防癌症,抗击癌症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万寿果含硒量高,是天然的富硒水果,而硒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和防癌抗癌作用以及天然的排毒解毒功效,能调节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延年益寿有很好的功效

在中医上,其种子、木质入药,有清热、利尿、解酒毒之功效。古书中对其解酒毒,有很多趣闻记载。陆玑《疏义》云:“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元代《本草衍义补遗》中记有:“一男子年三十余,因饮酒发热,又兼房劳虚乏。乃服补气血之药,加葛根以解酒毒。微汗出,人反懈怠,热如故。此乃气血虚,不禁葛根之散也。必须鸡距子解其毒,遂煎药中加而服之,乃愈”。《本草纲目》中也记有:“枳椇,《本草》只言木能败酒,而丹溪朱氏治酒病往往用其实,其功当亦同也。按《苏东坡集》云:眉山揭颍臣病消渴,日饮水数斗,饭亦倍常,小便频数。服消渴药愈年,疾日甚,自度必死。予令延蜀医张肱诊之。笑曰:君几误死。乃取麝香当门子以酒濡湿,作十许丸,用棘枸子(万寿果)煎汤服之,遂愈。问其故。肱曰:消渴消中皆脾弱肾败,土不制水而成疾。今颖臣脾脉极热而肾气不衰,当由果实、酒物过度,积热在脾,所以食多而饮水。水饭既多,溺不得不多,非消非渴也。麝香能解酒果花木毒。棘枸亦胜酒,屋外有此木,屋内酿酒多不佳。故此二物为药,以去其酒果之毒也”。其木汁入药,可治狐臭…

物种分布

万寿果为阳性树种,生向阳山坡、山谷、沟边及路旁,或栽培;桂东分布安徽、浙江、江西、广东、福建、湖北、湖南、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河南有栽培。湖南郴州桂东县也有生长…

栽培技术

万寿果

由于万寿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但不耐空气过于干燥,喜阳光充足,潮湿环境,生长适温20-30℃,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碱性地均能生长,适应性较强。所以用种子繁殖种子需砂藏90d后再播。春季条播,行距30cm,沟深2-3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后稍加镇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苗高35-40cm时,按行株距400cm×300cm挖穴种植,每穴栽1株。[8]移栽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每年春、秋季各追施厩肥、堆肥等1次。冬季剪去阴枝、弱枝。促进树平直立粗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