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雍正王朝》里有一段剧情是打猎的时候,蒙古诸王吹捧八阿哥胤禩?你如何评价这段剧情?

红雨说历史


在《雍正王朝》里总有些人”大智若愚”,比如图里琛、李卫这些底层人精。那自然就有些人“大愚若智”,比如八阿哥胤禩!

在康熙47年”木兰秋狝”的时候,康熙身体已然不行了,便坐镇等各位阿哥们代天子取战果。结果几个阿哥各分秋色,大阿哥打了7只野兽;三阿哥打了4只野兽;九阿哥打了6只野兽;十阿哥打了9只野兽;十三阿哥打了18只野兽;十四阿哥打了13只野兽。太子胤礽和四阿哥胤禛没有参与围猎。


唯独八阿哥胤禩抖机灵,他没有猎杀野兽,而是活捉了11只野兽。

我们先不论这野兽究竟是哪种野兽。就从胤禩的行为来讲,这是一场典型的在蒙古王公面前的作秀。抓住猎物是为了证明有能力,不杀猎物是为了显示与众不同,凸显仁爱之心。

表面看起来,胤禩的这个举动是非常成功的。他的确与众不同,苍天有好生之德,胤禩富有仁爱之心,一下子赢得了很多蒙古王公的好感。


而胤禩的出风头,在蒙古王公们的面前,邀买人心,这是个意图,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并且当有蒙古王公替胤禩站台,在康熙面前说胤禩的好,这就说明了胤禩在私底下,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了。如此默契地替胤禩站台,甚至可以认为是在为未来铺路了。

因为在《雍正王朝》里,这个玉如意实际上是有着特殊含义的。获得这个玉如意,就意味着未来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帝国继承人。


然而胤禩犯了一个很大的逻辑错误,但他此刻尚未自知。那就是你有上天好生之德。而康熙一生射杀了那么多猎物,你置康熙于何地?

炒米相信胤禩一旦回过神来,必然背后冷汗直冒。好在在这种场合下,碍于面子,识趣的没人会捅破。

但是皇帝的新装在小孩子面前是一丝不挂的。弘历把这个错误逻辑给捅破了。


这下子吓坏了四阿哥胤禛。但是接下来弘历拿出了邬思道的平身所授,不紧不慢地说,康熙是对的,本来野兽就是供人取用的,康熙射猎是不忘本,还细述了康熙多年秋狝取得的战果,并称康熙为”大清第一巴图鲁(勇士)”。这个马屁拍得康熙特别受用!最终把这个玉如意赏赐给了弘历。

其实寓意也非常清楚,康熙看中了弘历为未来帝国的继承人。这是典型的“好太孙”桥段。

而胤禩则弄巧成拙,不但没有博得圣宠,反而把自己那些邀买人心的小伎俩暴露得清清楚楚!

回到真实的历史场景中。康熙特别重视“木兰秋狝”,这不单单是为了打猎消遣。他有着深刻的政治意义。

清朝弓马得天下,所以康熙时刻重视骑射。草原上的蒙古王爷们是满人重要盟友,康熙也是蒙我、藏、回、汉的天可汗。“木兰秋弥”有着彰显实力的政治意义。

而此刻因为西北有一个庞大的敌人,准噶尔汗国。康熙曾三征准噶尔,杀死噶尔丹。但是准噶尔汗国并没有被灭。所以笼络喀尔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所以对于大草原上的蒙古王公,康熙规定了两种朝见方式。

一种叫朝班,即去北京朝见;

另一种叫围班,即在热河避暑山庄朝见。


木兰围场有两个草原组成。其中喀喇沁草原因为离得最近,所以也是康熙最经常去的草原。另外还有一个叫翁牛特草原的,康熙的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也是胤祥的同母妹妹)下嫁在这里,所以偶尔也会去。

在《雍正王朝》里并没有说明康熙去的是这两个草场的哪一个。但是这不妨碍剧情的推演。


因为在这场戏其实是《康熙王朝》里皇长子胤褆误受番邦送给太子胤礽礼物的翻版。都是为了引出胤礽被废的这件事。所以山雨欲来风满楼,各个皇子都似乎看到某些希望,”九子夺嫡”的战争越演愈烈!


炒米视角


蒙古王爷也的听中原皇帝的,中原皇帝的兄弟是亲王,蒙古王爷夸他打猎厉害,可能是他打劫真厉害,箭射的准,打的猎物多,也可能是溜须拍马,奉承这个亲王!我觉得各占一半吧!清朝中前期皇子文治武功都非常了得,清朝直到道光年间,才取消了皇帝秋后去围场打猎的习俗!所以说胤禩应该打猎水平还是很高的!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回答!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