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筆」:因病離世後,19本日記震撼人心!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筆”:因病離世後,19本日記震撼人心!“法眼觀察” 三十萬法律人的共同選擇

法官李慶軍沒有等來生命中第54個"國慶節"。2018年9月28日早上,李慶軍永遠閉上了眼睛,這距離他正式離開工作崗位接受手術,不足一個月。原本,一位法官因病離世,仿若小水滴匯入大海,悄無聲息;而當他離世後,連續記錄了11年的日記首次曝光,這顆"小水滴"在家人、同事乃至世人心間,激起巨大的水花。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19本日記,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筆"

2014年7月1日:"今早第一次測到低於150的血壓,感覺降壓藥有了初步結果,心情就好一點。"

2014年10月11日:"昨天開始,左膝疼痛,痛風病又犯了,過去是腳,這次開始是左膝。未上班,在家休息。"

2015年12月10日:"重度霾,可能是血壓問題,這兩天總感覺到呆頭呆腦的,後腦勺有點發木,還隱約有想噁心的感覺。"

2018年6月28日:"今早起來,左腿大腿部外側有麻了一下的感覺,然後左上肢上部也有輕微發麻感覺。上午左側足部時不時感到有發麻感覺,不嚴重,若有若無。這過去沒有過。上午看一批下週開庭的案卷。下午合議。"

2018年7月24日:"昨天按時下班,感覺非常餓,渾身無力。回去雙腿發麻、腹部發麻、無食慾,看來又需要看醫生了……"

2018年7月30日:"這周有撐不下去的感覺,說話即感覺暈乎乎的,聽他人議論,瘦得太厲害。"

2018年7月31日:"寫文書。傷口發炎,北大醫院電話讓繼續輸消炎藥左氧氟沙星,晚上去輸。近日晚上總失眠,半夜不睡。"

……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看到這些內容,你或許以為這是一名早已臥病在床的病人,而無法將這些與一名工作超級忙碌的法官聯繫起來。認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長李慶軍的同事朋友們,大多也都不知道他多年患有腎病、高血壓。他從來不對任何人抱怨,病痛和苦累只有最親的人知道。很多時候,他選擇告訴日記本。

厚厚的19本日記,是李慶軍去世後,妻子馬鳳實從他辦公室找到的。記錄了從2007年至2018年9月的11年時光,這些"病隙碎筆",少部分是家事,少部分是"病歷",大約80%的內容都是工作。她與他一起生活20多年,卻不知道他記了這麼多日記。

4年抗爭,一扇"神秘"的臥室門,最大的願望是能大口喝水

2018年8月14日:"去北大醫院。早4:50起床,5:30出發,6:42第一班高鐵,打的57元到醫院,11時05分。下午4:23出發回鄭,到單位。"之後描述了各種工作內容。

2018年3月13日:"昨晚乘K180軟臥去北京。上午到北大醫院,各項檢查指標都很好,醫生說,我可能是病人中控水最好的。上午改簽回程票,下午1點半回鄭。"之後描述了各種工作內容。

法官助理王峰、程保華,書記員豆中銀都是李慶軍所在審判團隊成員,他們平常與他接觸非常多,但僅知道李庭長偶爾腿疼、不能久坐、因身體原因不"愛"喝水。他們不知道的是,李慶軍於2014年10月份接受了腹膜透析手術,從此他每天至少4次做透析,每次耗時30分鐘到1個小時不等,透析耗時,就提早起床,幾乎不會因此耽誤工作;每月左右要去北京一家醫院複診,複診路上還都要帶著幾袋透析液,按點透析。複診返回鄭州後,他要先回單位加班,把當天"拉"下的工作補上。

"我家主臥,以前都不讓人進,怕他感染。"9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李慶軍的家中,他的妻子馬鳳實推開了在親戚眼中的"神秘"臥室門:"床頭櫃"一邊是冰箱,保存針劑;一邊是臺式培養箱,加熱透析液;"檯燈"是紫外線消毒燈。"做腹膜透析需要在無菌環境下進行,他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堅持了4年多。"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透析的麻煩只是表象,更多的麻煩還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腎功能差,李慶軍需要嚴格控制每日攝入的水分,即便夏天口乾舌燥,即便跟案件當事人說事說到舌頭髮僵,為了身體著想,他依然不敢多喝水,太渴了,就漱口,再吐掉。

"他專門買了小杯子喝水,他跟我說,真羨慕你們啊,可以大口大口喝水。"回憶到此,馬鳳實止不住心疼。

13個電話,手術前他事無鉅細交代工作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幾乎每一次記錄病痛之後,緊接著就是大段大段的工作內容。

2014年5月18日,就一句話:"批出二十多件案件。"

2014年10月17日:"上午在家休息,下午批出15件案件。把桌上推擠的案件批完。加班到7:30。"

2018年8月11日,只有一句話:"加班一天。"

2018年9月1日:"上午加班寫文書。合議案件。"

"我從來不知道,他每天干的事情這麼多!"妻子含著眼淚說,看他的日記記錄,有時候一天要批20多起案件,週六時常加班,一天合議的案子,一頁紙都記不完。

根據省高院業務分工,李慶軍所在的立案二庭主要從事建設工程、房地產開發等合同糾紛案件一、二審裁判及其再審審查工作,這類案件在民事審判中最為複雜、繁瑣。據統計,2017年,立案二庭共結案2686件,李慶軍團隊共結案667件;2018年截至8月底,立案二庭共結案1309件,李慶軍團隊共結案360件,僅他個人就結案121件,是全庭辦案最多的法官。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2018年9月1日,是李慶軍日記的最後一頁。這天加班後,他記錄了日記,離開單位。9月2日,接受手術當天上午,李慶軍一邊透析,一邊打了13個電話,與同事做了事無鉅細的工作交接。

"手術以後就可以去他想去的地方轉轉了。"馬鳳實曾經這樣跟李慶軍暢想,他們都樂觀而堅韌,卻忽略了病魔的殘忍。這次手術後不久,李慶軍搶救無效離世。

11年時光,他的內心世界讓人震撼

因工作而不顧身體健康,如今並不被鼓勵和倡導。李慶軍並不是一個不顧自身安危、不顧家人感受的人,同事們也都說他淡泊名利。是什麼支持他忍常人所不能忍,堅持帶病工作?從他的日記裡,可以窺探一二。

2011年3月:"一夜起來幾次,昨夜4時多一點即醒,什麼也不想幹,辦事效率低下,腦子反應遲鈍,聚會等活動懶得參加。有種比較明確清晰的預感:身體要出大事。上有年邁父母,下有將要高考的兒子,作為家裡頂樑柱,精神壓力也不小。也許這是我工作的最後階段,說不定必須住院,那可能後果不堪設想。活著要有活著的質量,我不想讓親人為我的身體擔憂,給他人帶來精神壓力,我儘可能弱化自己的病情,有點自欺欺人,裝得若無其事。很多美好的東西,我仍然想像常人一樣享受,享受生活。要是真倒下了,我也無力迴天,隨他去吧。生活要繼續,班要繼續上,工作要繼續幹,過一天說一天吧。"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2017年10月18日:"剩下這一個多月,要全力以赴辦案,結案率會影響全院的工作成績。學好十九大精神。整改,要有變化,不能空。把關要把嚴,不同審級有不同審級的職責、任務。辦好案,對法律負責,對當事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要有底線。"

他所使用的筆記本上,上方寫著:"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旁邊則寫著廉政格言。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以前覺得他就是普通人,但看了他的日記,真得覺得很震撼!"李慶軍的妹夫劉小紅說,外甥女考研了、外甥掙錢給姥姥500塊……家人的瑣事他都記錄清楚,對每個家人都很關心。

李慶軍的妹妹李鳳蓮含著淚說:"之前只是感到哥為人敦厚、善良,是個老好人,這些天翻看了哥的日記,從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中、對生活的熱愛中、對工作的敬業和堅守中,我更加看到了哥的人品人格魅力,甚至覺得哥真的很偉大!"

"我覺得支持他的最根本原因,是他真心熱愛這個職業。"馬鳳實說。

兒子李然眼中,他的父親很好學,熱愛法律工作。每逢在家休息,只要一有空,就會捧著書或材料看。由於身體不好,家裡專門給他買了一個躺椅,放在陽臺上。在他印象裡的父親,就是躺在那裡,帶著老花鏡,手裡拿著筆,邊看邊畫。法院員額制考試,父親下班後晚上幾乎不出門,包括他最喜歡的散步也很少去了,就是在家裡看書學習。由於病痛的影響,父親精神不濟,有時看著看著就難受地皺幾下眉頭,揉揉眼睛。成績出來後,父親民事專業考試全院排名第四,非常高興,要請媽媽吃飯。"你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知識都會賦予你力量,尤其是法律。"這是父親常對李然說的話,因為受父親的影響,李然也學了法律。

一位法官的“病隙碎笔”:因病离世后,19本日记震撼人心!

李慶軍生前手抄黨章

李慶軍的同事評價他說,他是一個老實的人,辦案中只知道按照法律和規定辦事,公正到鐵面無私、不近人情;他是一個善良的人,時時處處體諒當事人的難處和訴訟的不易,用耐心、真情和善意化解了一起起糾紛;他是一個堅韌的人,在完成繁重辦案任務的背後,四年如一日與嚴重的病痛堅強抗爭,他儘量瞞著身邊的人,不求組織照顧,不給同事添麻煩;他是一個低調的人,在榮譽和利益面前不爭不搶、不跑不要,總是讓著別人,坦然面對,默默無聞。(段偉朵)

精彩推薦: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