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們的區塊鏈理論,是邏輯推理還是自我安慰?

吳曉波們的區塊鏈理論,是邏輯推理還是自我安慰?


隨著區塊鏈行業的持續冰封,看衰這個行業的聲音也從不同的角度逐漸露頭。在刷掉了一批又一批的從業者與投資者的同時,也從一個另類的角度詮釋了“幣圈一天人間一年”這句話。而最新的一個版本,則是區塊鏈行業的“草根時代結束論”,主要提出者是知名的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具體含義不難理解,望文生義也能猜出個大概:在未來的幾年時間裡,能夠在區塊鏈行業大有作為的將會是上層的精英人士。而出身草根的人,將不會有太大的機會。

嚴格來講,這還真不是什麼太新的觀點。不謙虛地說,在區塊鏈行業裡、筆者算是比較早的、相對比較看衰“草根階層”的人,在幾個月前,我曾經連續寫過多篇文章:提出了以下幾個不太成熟的觀點:一是目前區塊鏈行業的這個長期低迷狀態,給很多政商大機構足夠長的時間去理解區塊鏈,並最終進行投資與佈局;二是隨著區塊鏈行業融資模式的變化,這個行業資金來源多元化、但不夠穩定的ICO融資模式已不可持續,更具持續性的股權融資才是長久之計,這使得本來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資金背景正在逐漸集中到若干各大機構手中;三是在推動區塊鏈行業發展這一方面,與大企業相比,草根出身的團隊有著相當大的侷限性,不少團隊在創業時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怎麼好好做項目,而是如何儘快脫貧致富。因此很難會把資金用到刀刃上,這使得他們的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很有可能會競爭不過同類別的大企業。

圖:BHO:區塊鏈行業的”BAT"?


吳曉波們的區塊鏈理論,是邏輯推理還是自我安慰?


但是,即便這樣,在看到吳曉波老師等社會精英人士的理論之後,筆者仍然是不太敢苟同。我並不覺得區塊鏈這個行業在未來將會完全沒有草根的機會,而且我也有足夠的理由認為:說出這種話的人,包括吳曉波老師在內,缺乏對區塊鏈行業的長期觀察和理解,這使得這一觀點不太像是一個邏輯縝密的推理,而更像是一廂情願的心理安慰。不信的話,您可以去看一下,這種觀點的持有者,一般都是那些在社會上比較有地位的精英人士,在目睹了前兩年區塊鏈的造富神話之後,心理受到了巨大的衝擊震撼,因此急切地需要一個能夠讓自己淡定下來的所謂總結與展望。故而有了這種“草根時代結束論”,用來安撫自己惶恐的內心。畢竟,沒有一個坐江山的人,是希望自己被後輩給拍在沙灘上的。

吳曉波哪裡說錯了?

那麼,包括吳曉波老師在內的社會名士,他們的這一觀點其實究竟哪出毛病了呢?我們逐字逐句地來掰開看。

如果沒理解錯的話,吳曉波老師口中的“草根狂歡”,指的應該是兩件事:一是很多普通人通過|C0這種方式融到了大筆的資金;二是很多年輕人投資的數字資產翻了成千上萬倍。畢竟,如果上網一搜“區塊鏈+財富自由”的組合關鍵詞,你會發現一多半的結果都是在談這兩件事情。

應該說,在ICO的問題上,筆者還是略微贊同吳曉波老師的說法的。我在《“技術成熟度曲線”表明區塊鏈泡沫破裂了?真相竟然是……》一文中曾經提到過一個觀點:正如各國曆史上平民政治家多腐敗一樣,草根出身的團隊在突然之間拿到了一大批錢之後,由於缺乏經驗與自律,很多時候往往並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駕馭它,各種投資決策失誤還算是比較好的,糟糕一點的直接就是吃喝玩樂揮霍掉了。至於數字資產價格的問題上嘛,現在誰也說不清,雖然都知道區塊鏈會是未來重要的技術,但這個行業未來的市值真的會很大嗎?如果是,那這個膨脹的市值會不會被快速增加的項目數量所稀釋掉,從而導致牛市很難再來呢?畢竟在這方面,中國股市已經在過去的十年間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

可以說,在區塊鏈企業的資金投放、管理與監督方面,筆者始終認為,那些擁有成熟資金管理經驗的、相對來說更加自律的大型政商企業,有更大的幾率比類似於個體戶的創業公司更能成為區塊鏈行業落地的驅動者,我之前寫過的文章,其實主要也是在闡述並強化這個觀點。但是問題在於:光有投資方不夠,還得有人去具體做事,那麼區塊鏈行業的具體事務,需要由誰來推動與執行呢?答案還得是——草根。

相信我們每一個區塊鏈行業的從業者都知道,區塊鏈是一個堪稱前所未有的綜合性學科,你幾乎沒有辦法用現實中的任何事物去對它進行類比,比如說之前曾經有人把數字錢包比作是銀行,但實際上稍作研究就知道,這兩者的業務和盈利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可以這麼講,如果不全身心的投入到區塊鏈的研究中,你對這個行業基本就是一個似懂非懂的狀態,正如我剛舉的那個例子一樣:當一個對區塊鏈一知半解、卻還自以為是的人見到錢包項目時,他沒準真的就會按照銀行的估值模型去給錢包做估值,而最後的結果自然也就錯的離譜。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傳統行業的精英其實是很難透徹地去理解區塊鏈的,不信看看年初三點鐘那群“大佬”的言論就知道了,看完之後保準你懷疑人生:“就這種水平的人都是怎麼當上大佬的?”但實事求是地說,他們不是不聰明,也不是理解能力不強,實在是因為他們過去太成功了,這樣一來,原先的思維框架,讓他們沒有辦法衝出舊有的束縛;而現在所從事的繁忙工作,也使得其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學習新的知識。所以,雖然筆者始終認為區塊鏈的知識本身並不難,但傳統行業的大佬們理解起來,真的沒有想象中那樣快,因為在區塊鏈的學習上,普通人頂多算是零基礎,能老老實實地坐在那聽,而傳統行業的大佬們卻是實打實的負基礎,你教一個知識點,他們能從N個方面去反駁你,使得相關的學習過程步履維艱。

這樣一來,能夠在區塊鏈行業的具體事務執行上成為主要角色的,實際上主要還得靠傳統精英之外的素人,而且很大幾率會是年輕人,因為只有他們才不會受到原有思維的框限,同時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跟區塊鏈相關的工作上。從這點來看,草根階層儘管未必會成為一個靠譜的資方與項目方,但在成為好的CEO、CTO、以及通證經濟專家上,哪裡是沒有機會,簡直是有大大的機會,而且這機會,很可能只屬於草根階層,而不是你在三點鐘裡所能看到的某某某。


吳曉波們的區塊鏈理論,是邏輯推理還是自我安慰?


但是問題在於:生活中的你我他,都有潛力成為“草根”中的一份子嗎?

你是草根嗎?

說到這裡,筆者就得多兩句嘴。很多時候,我們對“草根”這個概念其實是存在誤解的,認為它指的就是“基層的普通人”,很顯然,當這樣理解“草根”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在強調“草根”的底層性,也就是跟包括大樹在內的種群相比,“草”相對渺小且卑微的特點。

然而,縱觀那些所謂“草根英雄”的履歷,您便會發現,我們其實忽視了“草根”另外一個重要的植物學特點,那就是它的頑強性。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具體到社會中,真正的草根,其實不僅僅指的應該是平凡的出身,更指的是堅韌的意志和行事風格。

需要指出一點,儘管有不少既得利益者一再宣稱“社會是公平的”,但事實上,現實生活中很多的普通人,並不是因為天賦平庸或是不夠努力而普通,很多時候還包括了一些陰差陽錯的因素,比如說時代機遇、所處行業、企業選拔制度等等,這才導致他們雖然具備成功者的素質,但並沒能取得預期中的成就。

從這點來看,其實不是所有的基層出身者都有資格被稱作草根。目睹了過去一年幣圈發展的朋友,應該都對此深有體會:這個行業有很多的參與者和投資者,並沒有“草根”的那種堅韌耐性和探索精神,像這樣的人,他們就並不符合筆者上面所提到的“草根”的特點,按照從業者的標準來說,其實更像是“草皮”——其高度永遠停留在最初的層次上,就算你往上面澆再多的水,曬再多的陽光也是白費。

由此不難發現,對於基層階級來說,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區塊鏈,本質上要解放的實際上是“草根”而非“草皮”——如果說過去的幾十年,成功除了要考慮業務能力上的因素之外,還要覆蓋到察言觀色、逢迎權貴、廣交人脈等一系列因素,那麼,互聯網和區塊鏈實際上是可以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大大降低上面那些社會化因素的比重。就好像一個年輕的藝人,如果得罪了經紀公司的關鍵人物,那直到合同結束,公司都不會有來給他拍一個像樣的MV,但在今天,如果你真的有點表演天賦,完全不用care那些經紀公司的某某領導,直接上抖音開個直播都有N多人看,但你如果本來就業務不過關,那就只能對不起了。

做一個類比吧,當社會制度的天花板沒有瓦解的時候,大家都是小草,都只能長到這個高度;如果天花板突然不存在,大家都可以任意生長,這個時候,那些“草根”們由於本身優秀的品質,可以逐漸從小草變成大樹,而那些始終渾渾噩噩的“草皮”們則會永遠停留在原有的模樣上,就算有一天,“去中心化”真的實現了,能夠抓住機會成為節點的,也不會是他們,這就是兩者之間的差別。


吳曉波們的區塊鏈理論,是邏輯推理還是自我安慰?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對於草根階層來說,區塊鏈行業其實給了他們個人發展一個非常廣闊的空間。儘管說在創業方面未必能跟中心化企業一決雌雄,但在成為企業高管或是業內專家之路上,草根是當仁不讓的競爭者,當然了,前提得是你確實是一個“草根”而非“草皮”,至於吳曉波老師等社會名流的言論,聽一下差不多就得了,畢竟,如果說我們從區塊鏈行業裡學到了什麼,那就是傳統行業精英的思維也是有死角的,他們的話你可以參考,但到頭來,可以依靠的還是你自己的主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