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事件二度發酵,P2P爆雷不止,信任危機如何破?

疫苗事件二度發酵,P2P爆雷不止,信任危機如何破?

整理:互聯網行業公會

近日,疫苗事件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民眾還未從P2P恐慌中緩過神來,就又被假疫苗毒疫苗激怒。假疫苗從身體健康上殘害新生代,P2P從錢財心理上擊垮當代人,疫苗事件時隔不到一年再度發酵,而P2P爆雷在近幾個月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7月21日,P2P又來重磅一擊,愛錢幫發佈公告稱良性退出,令人驚訝的是,愛錢幫在十幾天前才宣佈獲得信義資本創始人、百度前副總裁陸復斌3億元人民幣入股,如今卻稱投資人撤資、公司退出運營。

行業信任逐漸消磨殆盡

在網貸行業,剛獲得融資沒多久就出事的平臺也不止愛錢幫一家,前幾日已被立案偵查的投之家,也正處於融資羅生門中。投之家曾是P2P網貸行業門戶網貸之家旗下公司,網貸之家法人徐紅偉為投之家董事長,目前徐紅偉已退出,並於2018年6月15日完成工商信息變更。另外,據工商信息顯示,同一天,深圳珈偉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珈偉股份,300317.SZ)旗下公司阿拉山口市灝軒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新增為投之家股東。

然而,在投之家出事時,珈偉股份卻發公告稱,“就灝軒投資被變更為‘投之家’工商登記股東之事宜,灝軒投資毫不知情。”並解釋稱“今年6月,投之家宣稱獲得B輪融資,融資規模達4.09億元,但灝軒投資從未與“投之家”簽署任何投資協議,也未支付任何投資款,沒有實際投資入股。”此種融資局中局在行業內著實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之家宣佈獲得融資時,珈偉股份(300317.SZ)還處於停牌狀態,7月3日已停牌五個月的珈偉股份(300317.SZ)正式復牌迴歸,然復牌後首日遭遇跌停,後連續幾日其股價都處於大幅度下跌狀態。一個在股市自身難保的上市企業進入岌岌可危的P2P行業,意欲何為?如今灝軒投資入股投之家的真實性存疑,使得整件事情更加成為一個謎團,P2P的“亂”是有目共睹,真真假假也是難以辨別。

網貸行業在6月和7月遭遇強震,行業的連鎖反應,也造成一些正常平臺被突然的擠兌所擊垮。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早已被資本冷落的、同時正處於煉獄般出清的網貸行業,卻就在這特殊時期,多家平臺宣佈獲得億級人民幣以上的投資,其中就有付融寶、迷你貸、懶財金服、點融網、PPmoney、挖財網、廣信貸等相繼宣佈完成融資。另一邊,51信用卡上市首日,開盤價高於發行價也給這個行業帶來了不少驚喜。

在行業極度不穩定的情況下,用融資來“穩定民心”也是平臺的一種危機處理方式,然在投之家、愛錢幫等平臺相繼倒下後,投資人對新融資平臺也開始失去信心。

人們對一個行業的信賴、對一家公司的認可,更多是看到資本進入,企業擁有國資、上市企業背景等,然而當這些都不值得相信時,企業拿什麼來做定心丸、強心劑,讓民眾繼續相信這個行業、相信這家企業?越來越多令人信賴的企業出問題,直接衝擊的是行業的信任體系。

尋找破解之法

信任危機是民眾對行業信心的崩塌,一旦用戶對行業失去信心,甚至出現焦慮和恐慌情緒,在整個行業中有誰可獨善其身?

在關鍵時刻,很多平臺會選擇在沉默中等待黎明,然更多等來的是滅亡。這個時候,網貸行業更需要正能量,除了喊口號、發廣告、拿融資,更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性表現,按照國家規定一步一步在合規;在合規準備中,為可能的逾期項目做好風險準備,做好危機處理;對借款項目做好盡調、對投資人負責;向投資人真實反饋公司的實力,表明公司未來戰略等等。

從網貸行業折射到整個金融科技行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8月3日,由獵雲網主辦的“獵雲網2018年金融科技產業創新峰會”將在北京·四季酒店舉辦,峰會以“智變新金融”為主題,峰會上已邀請到的嘉賓也將共同探討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尋找行業困境的解決方案。

目前很多金融科技公司是互聯網金融公司轉型過來,其中很大一部分業務也還屬於網貸業務,金融科技企業在整個科技賦能金融的浪潮中依然步履維艱。獵雲網金融科技峰會也已邀請了紅杉資本董事總經理王愷、華創資本副總裁餘振波、遠毅資本合夥人陳強、德聯資本合夥人賈靜、君聯資本投資副總裁王晗、清泉石資本劉晨茹、國科嘉和創始合夥人王戈、寬帶資本董事歐陽琦瑋、創世夥伴資本合夥人梁宇等專業投資人,他們將與企業人士共商投融資機會,助力金融科技快速推進與健康發展,建立行業信心。

另一邊,獵雲網金融科技峰會已邀請的富途證券CEO鄔必偉、融慧金科副總裁張羽、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祝偉、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等金融科技公司嘉賓也將分享如何利用科技助力金融風控與智變。

一些金融科技公司可能對於網貸行業的問題會選擇避而不談,但如果連行業問題都不敢直面,又如何讓用戶投以信賴。對於網貸行業發生大幅度爆雷的原因,社會上也出現了多種說法,在監管嚴、平臺合規難時期,稱許多人抽離P2P並投入幣圈,對於杭州P2P的錢更是被稱已進入樓市從而造成平臺被集體擠兌,更有一些說法稱多家P2P被溫州幫集體詐騙。

平臺一出事就找外部原因,很少平臺會從自身因素去找問題根源,其實監管整頓清理在一年前就已開始,只是很多平臺一直存在僥倖心理,一開始也不按監管要求去做調整,到最後截止日期時才想著去合規,這自然容易出現問題,在這一波波出事潮中,這些平臺也必然首當其衝,更別說那些本就涉及自融、非法集資的平臺。

股市、網貸、幣圈等一些暴利的市場,很容易吸引投機者、甚至詐騙犯,也容易被玩壞。一個行業能發展至今,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以及值得市場認可的地方,但攪局者、破壞者的存在,是行業的災難。

網貸行業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並不代表這個行業毫無價值,從一些已上市和準上市的網貸平臺看,也足以證明這些模式已被市場所認可,以及這個行業有存在的價值。此次網貸危機也足以看到這個行業的可抗性,但市場的容量到底有多少,社會的需求有多大,以及合規的要求有多嚴,就決定了這個行業生存下來的平臺數量。

互聯網行業公會網聚市場運營人的力量

疫苗事件二度發酵,P2P爆雷不止,信任危機如何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