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點!」經常這樣催孩子,反而越催越慢

“快一點!”經常這樣催孩子,反而越催越慢

自從孩子上了學,原本不急躁的你,是不是總是把“快點!”放在嘴邊?

原本性急的你,是不是更容易急:“別磨蹭,快點!”

早上上學,你催:“快點,要遲到了!”

吃飯時,你催:“能不能快點,飯都吃冷了。”

做作業,你也催:“兩下子嘛,寫上啊!”

走路,你還要催:“跟上,怎麼那麼慢?”

睡覺了,你還在催:“快點上床,閉上眼睛睡覺了!”

經常聽到家長催促孩子,可是,很奇怪,家長催得越厲害,為什麼孩子反而越磨蹭呢?

1.經常催,給孩子的心理暗示是:你太慢了。

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自我認為:我確實很慢。

這樣的自我認識一旦界定,將是十分危險的信號,往後孩子再被催,即使因此捱罵,他也會自我安慰:我本來就很慢啊!

“快一點!”經常這樣催孩子,反而越催越慢

2.經常催,給孩子帶來負面壓力:

無論做任何事,要想孩子像父母一樣利索,那是不可能的。

他的腿沒你長,同樣的步伐,他步子小,就會落在你後面;

他的手沒有你有力量,寫字肯定沒你快;

他的消化沒你強,吃飯肯定比你慢

……

既然這樣,你又為何總是催他:快點?

要知道,在他的能力範圍,他已經儘自己最大的能力了!

如果你再一味地催,只會給他帶來壓力:我這麼努力了,可還是做不好,是不是我太笨了,太沒用了?

“快一點!”經常這樣催孩子,反而越催越慢

3.經常催,孩“快一點!”經常這樣催孩子,反而越催越慢子會對你這樣的話語免疫:

免疫最終的結果就是:無動於衷。

當你經常這樣說,他會自動屏蔽你的語言,任你如何焦急,他都無動於衷。

反正怎麼盡力都會被催,乾脆就按照自己舒服的狀態,慢慢來。

於是,最後就變成家長聲嘶力竭,心急火燎地催啊催,最終發現,孩子依舊不緊不慢,慢條斯理,拖啊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