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智慧型手機將與網際網路企業有更深捆綁?

時至今日已來到嶄新的2018年。回顧上一年智能手機的戰況,依然可以用異常激烈來形容。之前有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10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已達4.05億部,上市新機型887款,映照出了智能手機市場依舊強大的活力。只不過同比下降了8.3%和27.4%的數據也再次提醒了市場,新機型量嚴重下降,創新不足應該受到嚴重的重視。

未來智能手機將與互聯網企業有更深捆綁?

回顧2017下半年推出的各款新機,幾乎被“全面屏”技術給囊括了。從蘋果的高端iPhone X到華為、小米、金立的千元機,“全面屏”已流淌至各大廠商各個價位的產品之中,以至於每一個手機品牌中總有一兩款搭載“全面屏”的新機出現。而到了金立更是直接在八款新機中全部用上了“全面屏”。“全面屏,小流行”已成為今年終端市場最好的寫照。

不過在這項新技術受到普遍認可的同時也反照出市場嚴重缺乏創新的問題。現在將各大廠商搭載全面屏的新機放在一起,已經很難辨別出哪款是哪款了。這說明終端廠家只是在一味模仿新流行,卻沒有在新趨勢上加入自己的半點特色,才會導致自家雖然推出的是最新品、使用的也是最新技術,卻仍舊與人“撞臉”的尷尬。

新風向的出現

近兩年來的智能機都特別注重在外觀上的創新,然而實際做出的效果卻實在差強人意。縱使一向以外觀精美著稱的魅族、OPPO、vivo等品牌於今年推出的新機也是乏善可陳,要不是有“全面屏”做支撐,想必早已淪陷到用戶吐槽的口水中了。

未來智能手機將與互聯網企業有更深捆綁?

然而除了“全面屏”,另一個新概念的產生也挽救了這個局面。今年中國智能手機品牌中最值得慶賀的一件事就是華為新機Mate 10搭載上了自家生產的人工智能芯片——麒麟970。雖然它同樣有使用全面屏的Mate 10 Pro存在,但這款新機的風頭自始至終都被智慧的麒麟970芯片佔據著。

可見,國內市場還是期待自家品牌的手機能有獨一無二的創新。除了“全面屏”的概念被引爆之外,今年華為也把AI芯片的概念點燃了,為國產機下一步的發展指引了方向。

雖然近期有很多聲音都在質疑現在AI技術的純度,但從其目前的表現來看,使用在終端依舊能帶來很大的進步。以華為的麒麟970芯片為例,它擁有兩個用於處理圖像信息的ISP,能夠更快速地響應處理圖片,還能在低光照度環境下對降噪進行優化。

此外,該芯片還具有深度學習功能,能自動實現語音識別、圖像(人臉)識別、其他會用到深度學習的一些AI應用等,這些均能推動目前智能手機的發展。隨著手機差異化越來越小,久而久之AI就會變成“大家都得有”的東西。

與互聯網企業的深戀

雖然Mate 10已能實現部分智能,但離真正的智能還有一段路要走,並且由於術業有專攻,華為在AI技術的研發上遠不如互聯網企業來的得心應手。而與互聯網企業聯合,也會幫助華為實現在AI上的快速發展,因此近期華為與百度簽署了戰略協議,要在互聯網服務、內容生態及AI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包括百度語音、視覺識別等各種人工智能技術都置入華為手機,此外,百度的內容生態也將和華為手機進行深度合作。據統計,華為與百度的合作一共包括語音、語義、視覺和沉浸式體驗;麒麟970芯片與PaddlePaddle的合作;搜索、資訊流、手機百度等。

未來智能手機將與互聯網企業有更深捆綁?

其實,百度、阿里和騰訊在建設AI方面有很多數據優勢,而且他們也高度重視AI的研發,在國內和海外建立專家實驗室,聘請頂級工程師,並利用機器學習進入了一些較新的領域,包括醫療診斷、臉部辨識,以及可用語音操作等AI硬件。像阿里就即將AI引入其第三方電商平臺淘寶網,讓用戶利用圖片搜尋就能找到相同或類似的商品,可以讓用戶搜尋某個名人穿的裙子。未來,隨著技術的更加成熟,互聯網企業在AI方面的突破也更加巨大。

未來AI技術將是電子產品發展的大趨勢,作為人們使用率最高的智能終端自不可少。但它們要想快速搭載上先進的AI芯片,最好的辦法就是與互聯網公司合作實現雙方共贏。這樣看來,智能終端廠商即將要與互聯網企業擁有一段美好的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