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18歲刷屏了嗎?你還記得18歲時的通信歷史嗎?

隨著元旦的來臨,最近很多人都在朋友圈發出了自己18歲的照片(還有不少賣萌的)讓5Giii感覺很意外。詳細瞭解之後才明白,原來最後一批90後都已經度過18歲的生日了,這意味著90後一代已經全部成年。

這不禁讓小編感慨萬分,被勾起了許多18歲那年的回憶。其中最令小編印象深刻的就是18歲那年我才擁有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機——索尼愛立信,一款直屏帶鍵盤外觀還比較好看的手機。我清楚地記得那年高考完要上大學時買的這部手機,當時售價是950元(嚴重懷疑被騙了)。剛買回來時,順手就買了一張移動的電話卡插到裡頭就愉快的給老同學發短信聊起了天(好像暴露了年齡,當時是2010年)。

被18歲刷屏了嗎?你還記得18歲時的通信歷史嗎?

還記得當時的流量套餐特別簡單,去辦卡時候隨便問了兩句就辦了一張能上網的電話卡。不過當時還是10元30M的3G階段,流量費用還算比較貴,所以每隔一兩天小編都會打10086查詢一下流量究竟剩了多少,唯恐用超了會嚴重扣費。雖然當時家裡已經安裝了寬帶,可是還沒有WiFi的概念,又覺得整天坐在電腦旁不方便,還是躺在那玩手機比較方便,所以就把大部分流量都用在了聊天上。

小編還清楚地記得18歲那年QQ的使用頻率非常高,我們有事在QQ上聊,沒事就去別人空間看他發的狀態和照片然後給他回覆點贊,因此很多流量都用在了QQ上。後來,大學通知書到了手,打開之後發現除了錄取通知書之外還會有兩張電話卡,一張是聯通、一張是移動的,裡面都分別存有30元錢,然後你可以自動向裡面再充錢,這樣就可以每個月除了電話費用之外再免費得到30M流量了。在當時看來,運營商在校園推出的這項政策已經是非常優惠了。

被18歲刷屏了嗎?你還記得18歲時的通信歷史嗎?

由於彼時正值聯通3G發展的全盛期,所以網絡要比移動好得多,小編清楚記得當時自己使用的很多流量都是來自於聯通卡,雖然移動卡里堆存了很多流量但卻很少用,就是因為網絡太差,能把人給急死才會被我拋棄的。

小編的18歲到20歲時段都是3G時代,當時的網絡只能夠看圖片、看文字、相互聊天,還遠沒有到看視頻的等級,所以我們接觸到的媒介信息大部分都是通過圖文的形式傳遞過來的,而我們給別人傳遞的信息也主要以文字為主。以聊QQ為例,當時最主要的就是使用文字,連加載圖片都是很少的事情,因為那會佔據更多的網絡,如果在一些網絡不好的地方,這嗑都沒法嘮了。

被18歲刷屏了嗎?你還記得18歲時的通信歷史嗎?

還記得當時的手機主要以直屏、帶鍵盤的為主,偶爾也會遇到翻蓋的手機和類似現在智能機一樣沒有鍵盤的。但是全班二十多人幾乎一半以上都是使用的直屏鍵盤機,那種比較高檔的沒有鍵盤的手機就被我們認為只是外觀做的不同來博眼球的,絲毫不會產生它會比我們的手機上網快這個概念。

後來,飛信和人人開始在校園風行,於是乎我們的手機裡面除了QQ之外又額外多出了這兩個APP。只不過相較於QQ更加多功能、更加靈活也更加方便的應用體驗來講,這兩個APP還稍顯稚嫩,雖然人人網有一段時間的熱度堪比QQ,但因為功能太過單一隻用來聊天和發新聞諮詢,用戶群體限定大學生太過狹隘,且當時QQ龐大的用戶市場已經很難撼動,所以人人網也只是成為了QQ之後的一個調劑品,後來甚至已徹底銷聲匿跡。

當時還有米聊也傳出會對QQ產生衝擊,最後也只是流行過一陣就消失了。所以提起3G,我們想到最多的就是QQ,那是吸收我們寶貴流量最多的通信工具。

2014年4G網絡開始大行其道,5Giii也結束了自己的大學生涯,當時我才換掉陪伴了自己四年的索尼手機。再看到那部索尼,我依舊會想起18歲那年的情景,也會想起3G時代那些陪伴過自己的APP。在那個時代3G網絡帶著那些APP記錄下了許多人人生中最美好的芳華。

現在,4G早已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併為我們帶來了很多樂趣。與此同時更快、更好、更強的5G時代也即將來臨,這幾年的時間,小編換過三四部手機,親身領略了許多從3G網絡跨越到4G網絡時代的巨大變化,雖然世界隨著網絡建設的增強在不斷進步,但18歲那年的通信歷史卻始終雕刻在我的腦海裡

你的18歲有什麼樣的青蔥記憶?2G和3G時代給你留下過什麼難忘的經歷和回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