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長城,作為人類歷史上宏偉壯麗的建築奇蹟,這道綿延的城牆,見證了太多的故事——專權皇帝追求戎馬江山,沙場將士馬革裹屍身未還,徭役煩苦之下幾十萬百姓妻離子散……

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歷史,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人”的古建泰斗:羅哲文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羅哲文(1924-2012),四川宜賓人,中國古建築學家,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著有《中國古塔》《中國古代建築簡史》《長城史話》《中國帝王陵》《長城贊》等。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1924年,羅哲文出生於四川宜賓農民家庭。1940年,16歲的羅哲文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劉敦楨等。

少年羅哲文並不瞭解營造學社的具體工作,見到考題中有寫字、畫畫等內容,覺得有興趣,便去投考,成為眾多考生中惟一一名被錄取者,從此,羅哲文踏進了古建築學之門。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營造學社,開中國系統研究傳統古建築先河,既注重文獻蒐集整理,又注重實地調查。

他先為劉敦楨抄寫整理《西南古建築勘查》,並繪製一些插圖。

多年留學國外又有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的梁思成先生,發現羅哲文很有繪圖稟賦,便調他到自己身邊,把他收作弟子,為自己繪圖和整理資料。

而且梁思成手把手教他使用繪圖儀器,甚至連削鉛筆、擦橡皮這些細枝末節也親自示範。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位於四川宜賓的中國營造學社舊址

連“羅哲文”這個名字,都是梁先生幫他取的。羅哲文原名叫羅自福,常被人取笑為“羅斯福”,於是,梁先生給他改名為“哲文”。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五年裡,打下了他勘測、調查及考證古建築的一生受用不盡的基礎,就是照相也學會了,併成為終生愛好,以至拍下全國無以數計的古建照片。

其中一些古建或遭戰亂或人為拆除或自然坍塌,已無跡可尋了,而他存留的照片,就成為千金難買不可復得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1944年夏天,羅哲文跟隨梁思成到重慶。梁思成用鉛筆在五萬分之一的地圖上標出盟軍轟炸日本敵佔區時需要保護的古建築,並特別提出需要保護的京都和奈良的位置。

由羅哲文用繪畫墨水把鉛筆所畫的位置描繪清楚,地圖及時交到美軍手中,保護了京都和奈良的20餘座國寶古建,戰後梁思成被稱為“日本古都的恩人”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京都建築

1945年日本投降後,清華大學請梁思成先生回母校創辦建築系,並由中國營造學社與清華大學合辦中國建築研究所。

1946年,羅哲文來到北平,成為梁思成助理,同時在研究所裡工作。那時羅哲文被稱為“研究生”,即“助理研究”的意思。可以說,清華大學四年,為他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1948年,林徽因對羅哲文說:“因為離得近,覺得總有時間去長城考察,反而擱置下來,現在是時候去看看了。”

一個秋日,羅哲文帶上相機,搭車到南口,徒步登上八達嶺長城,拍下了他的第一張長城照片。此時的八達嶺長城已是斷壁殘垣,方磚四處散落,周圍荒草叢生、落葉滿地。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1950年,27歲的羅哲文結束了對古建築的學習研究,被調任到文化部文物局任職,成為國家文物局最年輕的古建築專家,也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文物保護生涯。

全中國99個國家級的文化名城,每一座他都親自考察過。

1952年,時任政務院副總理的

郭沫若提出開發長城、向國內外開放的建議。當時的國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把修長城的任務交給了羅哲文。

維修長城的第一站是八達嶺,他每天騎著小毛驢上八達嶺勘察,反覆斟酌後擬定了維修規劃圖。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梁思成先生殷切地叮囑他:一是古建築要整舊如舊,二是休息座位佈置要講究藝術性,三是長城上不能種高大喬木,以免影響觀瞻。這些教誨,足足影響他幾十年,甚至成為他保護和利用古建築中把握的準則。

“文革”中,梁思成先生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為避免受到牽連,很多與他聯繫密切的人都和他疏遠了。

一天,剛在醫院輸完液的梁思成卻看到了久違的學生羅哲文,高興得幾乎流淚。這次見面,梁先生囑咐羅哲文:文物、古建築是全人類的財富,沒有階級性,沒有國界,在變革中能把重點文物保護下來,功莫大焉。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文革”後,由於大規模基本建設,拆遷改造,歷史悠久的古城已面目全非。想法國巴黎、意大利羅馬都是保護古建築,另建新城。先生深思熟慮後感到,保護古城整體環境,整體風貌,就必須整體保護古城!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老北京城

故此,先生上書建議整體保護歷史文化名城,並由先生起草初稿,國家建委、國家文物局聯合上報中央,同時寫了第一篇關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文章。先生呼籲,對歷史文化名城,要保護與新建、繼承與發展相得益彰。

現在,“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者革命紀念意義的城市,由國務院核定公佈為歷史文化名城”,已寫進文物保護法中。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為讓更多人瞭解長城,根據多年的積累研究,全面科學地編寫了《長城》、《長城史話》等一本本關於長城的書,這些書多次增訂,一版再版。

他“累登九鎮三關險,踏遍長城萬里遙”,甚至百登八達嶺,十越嘉峪關,數十次登臨山海關,足跡幾乎遍佈中國境內的長城。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1985年,羅哲文和鄭孝燮、單士元起草文本,參加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申報工作,使長城成為了被保護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他還曾在2003年,以年近八旬的高齡,參加了對於漢長城遺址、樓蘭古國遺址等的考察團,並穿越了被稱為 “死亡之海”的羅布泊,一時傳為佳話。

此外“大運河申遺”,最早也是羅哲文和一些老政協委員倡議的。他還寫過《長城贊》。是一副長聯,對聯對仗工整,他通過寫此文,表達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和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以及堅強的毅力。

羅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萬里長城第一人”!

羅先生在樓蘭的留影

2012年5月14日,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去世,享年88歲。羅哲文生前一直為保護長城等奔走,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人”

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國家昌盛、政通人和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於一批能人志士為之鼓呼奔走,羅哲文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古建中國-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融合建築、文化、文創三大行業,彙集“資訊、商務、文化、交流”四大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