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长城,作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这道绵延的城墙,见证了太多的故事——专权皇帝追求戎马江山,沙场将士马革裹尸身未还,徭役烦苦之下几十万百姓妻离子散……

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历史,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的古建泰斗:罗哲文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罗哲文(1924-2012),四川宜宾人,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著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史话》《中国帝王陵》《长城赞》等。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1924年,罗哲文出生于四川宜宾农民家庭。1940年,16岁的罗哲文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

少年罗哲文并不了解营造学社的具体工作,见到考题中有写字、画画等内容,觉得有兴趣,便去投考,成为众多考生中惟一一名被录取者,从此,罗哲文踏进了古建筑学之门。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营造学社,开中国系统研究传统古建筑先河,既注重文献搜集整理,又注重实地调查。

他先为刘敦桢抄写整理《西南古建筑勘查》,并绘制一些插图。

多年留学国外又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梁思成先生,发现罗哲文很有绘图禀赋,便调他到自己身边,把他收作弟子,为自己绘图和整理资料。

而且梁思成手把手教他使用绘图仪器,甚至连削铅笔、擦橡皮这些细枝末节也亲自示范。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位于四川宜宾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连“罗哲文”这个名字,都是梁先生帮他取的。罗哲文原名叫罗自福,常被人取笑为“罗斯福”,于是,梁先生给他改名为“哲文”。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五年里,打下了他勘测、调查及考证古建筑的一生受用不尽的基础,就是照相也学会了,并成为终生爱好,以至拍下全国无以数计的古建照片。

其中一些古建或遭战乱或人为拆除或自然坍塌,已无迹可寻了,而他存留的照片,就成为千金难买不可复得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1944年夏天,罗哲文跟随梁思成到重庆。梁思成用铅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标出盟军轰炸日本敌占区时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并特别提出需要保护的京都和奈良的位置。

由罗哲文用绘画墨水把铅笔所画的位置描绘清楚,地图及时交到美军手中,保护了京都和奈良的20余座国宝古建,战后梁思成被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京都建筑

1945年日本投降后,清华大学请梁思成先生回母校创办建筑系,并由中国营造学社与清华大学合办中国建筑研究所。

1946年,罗哲文来到北平,成为梁思成助理,同时在研究所里工作。那时罗哲文被称为“研究生”,即“助理研究”的意思。可以说,清华大学四年,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1948年,林徽因对罗哲文说:“因为离得近,觉得总有时间去长城考察,反而搁置下来,现在是时候去看看了。”

一个秋日,罗哲文带上相机,搭车到南口,徒步登上八达岭长城,拍下了他的第一张长城照片。此时的八达岭长城已是断壁残垣,方砖四处散落,周围荒草丛生、落叶满地。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1950年,27岁的罗哲文结束了对古建筑的学习研究,被调任到文化部文物局任职,成为国家文物局最年轻的古建筑专家,也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文物保护生涯。

全中国99个国家级的文化名城,每一座他都亲自考察过。

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

郭沫若提出开发长城、向国内外开放的建议。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把修长城的任务交给了罗哲文。

维修长城的第一站是八达岭,他每天骑着小毛驴上八达岭勘察,反复斟酌后拟定了维修规划图。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梁思成先生殷切地叮嘱他:一是古建筑要整旧如旧,二是休息座位布置要讲究艺术性,三是长城上不能种高大乔木,以免影响观瞻。这些教诲,足足影响他几十年,甚至成为他保护和利用古建筑中把握的准则。

“文革”中,梁思成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为避免受到牵连,很多与他联系密切的人都和他疏远了。

一天,刚在医院输完液的梁思成却看到了久违的学生罗哲文,高兴得几乎流泪。这次见面,梁先生嘱咐罗哲文:文物、古建筑是全人类的财富,没有阶级性,没有国界,在变革中能把重点文物保护下来,功莫大焉。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文革”后,由于大规模基本建设,拆迁改造,历史悠久的古城已面目全非。想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都是保护古建筑,另建新城。先生深思熟虑后感到,保护古城整体环境,整体风貌,就必须整体保护古城!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老北京城

故此,先生上书建议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并由先生起草初稿,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联合上报中央,同时写了第一篇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章。先生呼吁,对历史文化名城,要保护与新建、继承与发展相得益彰。

现在,“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已写进文物保护法中。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为让更多人了解长城,根据多年的积累研究,全面科学地编写了《长城》、《长城史话》等一本本关于长城的书,这些书多次增订,一版再版。

他“累登九镇三关险,踏遍长城万里遥”,甚至百登八达岭,十越嘉峪关,数十次登临山海关,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境内的长城。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1985年,罗哲文和郑孝燮、单士元起草文本,参加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申报工作,使长城成为了被保护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他还曾在2003年,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参加了对于汉长城遗址、楼兰古国遗址等的考察团,并穿越了被称为 “死亡之海”的罗布泊,一时传为佳话。

此外“大运河申遗”,最早也是罗哲文和一些老政协委员倡议的。他还写过《长城赞》。是一副长联,对联对仗工整,他通过写此文,表达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坚强的毅力。

罗哲文——他是梁思成的弟子,也是“万里长城第一人”!

罗先生在楼兰的留影

2012年5月14日,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去世,享年88岁。罗哲文生前一直为保护长城等奔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

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国家昌盛、政通人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为之鼓呼奔走,罗哲文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古建中国-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融合建筑、文化、文创三大行业,汇集“资讯、商务、文化、交流”四大服务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