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那些熟读罗马史的彭斯们

本文转载自“南风窗”,id:SouthReviews;人民日报等

博弈是暂时的,利益却是永恒的

但如果博弈是为了更加长期的利益

那么就千万不要低估博弈的时间跨度

以及对手的决心

当心那些熟读罗马史的彭斯们

2018年的10月国庆假期,好像分外不平静,美国副总统彭斯的一篇“指控中国”的公开演讲,掀起了轩然大波……

其言辞激烈的程度,字里行间“充满的高高在上的傲慢与偏见”,让很多人感到“恍若隔世”和震惊,有人担心“麦卡锡主义阴影重新笼罩美国”,有人评论“仿佛70年后再次看见发动冷战的铁幕演说”。

在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不断升温的此刻,人们发现,经济问题正在变成政治问题,或者说背后藏着的原来一直是政治问题。一切面纱都撕掉了。

尽管彭斯在演讲中宣称,竞争并不总是意味着敌意,但里面对中国整个体制的攻击、对中国发展成就的指责、对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反分裂的污蔑,无不充满着敌意和仇视。甚至把钓鱼岛称为“尖阁诸岛”并斥责中国对该海域的巡航,在提到台湾时故意不称中国而称华人社会……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台湾女主持人黄智贤的反驳,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转发和共鸣:“中国从来不亏欠美国什么”“中国今日的国泰民安,并不是靠侵略与殖民。靠的,是我们人民的才智,牺牲与勤奋”。

据外电报道称,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遏制中国已经成为了跨越美国两党、政界、商界的共识。

在这方面,近期,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莹,在纽约亚洲协会发表了演讲,题为《中美今天的选择决定未来两国关系》。可谓把问题讲透了。

全文如下:

最近访问美国时,我几乎遇到的每一个美国人都告诉我,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转变。他们声称,这种现象跨越了两党、政府、商界和学术界的界限。

美国对未能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中国感到失望,尽管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帮助中国实现了经济腾飞。相反,中国利用自己在贸易和商业上的优势“欺骗”了美国。

有人担心,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技术阶梯上的攀爬速度太快了,而且中国在军事上威胁要把美国从亚洲“挤出来”。

尽管美国人的态度可能已经改变,但我不认为他们已经解决了问题。

从美国历史的角度来看,主要战略通常是通过反复试验,以应对特定的挑战而形成的。共识在此过程形成。

因此,美国对中国立场的任何调整都需要时间。这也意味着,两国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的行动和回应,都将影响最终结果。

在评估下一步行动时,中国人首先要问的是,美国的批评是否公平。

的确,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产生与美国类似的政治体系。

有趣的是,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参加了一个为发展中国家外交官设计的美国政府项目。话题是美国的安全战略和政策制定。

我有一个问题: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答案是明确的:在全球推行美国式的人权价值观和民主制度。

事实上,美国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追求这些目标,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中国不是美国唯一的失败,也不是最糟糕的。事实上,考虑到“颜色革命”以来一些国家发生的事情,美国应该庆幸,自己的努力没有让中国陷入动荡和混乱。

中国保持了总体社会稳定,坚持走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没有像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国家建设那样耗尽美国的财政,而是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的繁荣。

诚然,中国的财富也在增长。得益于欧美推动的全球化,勤劳的中国人获得了全球资本、技术、专业知识和市场,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但记住两件事很重要。

首先,中国工人为这些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就像美国工人一样。

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突然陷入与全球同行的直接竞争。多数产业陷入困难,有的甚至难以为继,大量工人下岗。

其次,中国的获利也让美国受益。

根据美国牛津经济学院的研究,从中国进口的低价商品帮助普通美国家庭平均每年节省850美元。2001年至2016年间,美国对华大宗商品出口增长了5倍,远高于90%的平均增幅。

“物联网”的出现以及中国中上层消费者数量的快速增长,将为美国公司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任何试图将其与美国或全球经济“脱钩”的做法都会伤害所有国家,包括美国。

那么,中国应作何反应?面对来自美国强硬但混乱的声音,中国必须保持冷静,重要的是聚焦自身发展,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中国没有对美采取更加对抗的态度。因为,中国对美政策是整体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维护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和合作的国际关系,以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因此,中国有理由继续坚持“建设性合作”的政策。

中美关系的变局对中国也是又一次倒逼改革的机会。美方工商界提出来的市场准入等问题,许多正是中方需要通过改革着力解决的。

事实上,中国正在进一步推进开放。政府也在下大力气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对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的改革者可以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动力,打破阻力、实现必要的改革成效。

但毫无疑问,中国人民将坚定地反对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的欺凌。有言论称,由于贸易战,中国经济“下滑”。还有一些人预计中国很快就会屈服。我可以告诉你,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是的,中国经济正处于去杠杆化的过程中,这是令人不安和痛苦的。但要保持健康发展,这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值得记住的是,中国采取了一项刺激计划,以帮助克服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衰退。贸易战可能会减缓必要的去杠杆化过程。

相互指责和伤害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这就是中国将继续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合作的原因。从气候变化到跨国犯罪,从流行病到核不扩散,这些都是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

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内,因此需要美国人自己来解决。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制度需要进行重大改革,以克服深刻的社会政治分歧和贫富悬殊。

但同时,中方有责任坚持对话,找出双方在哪些方面能够达成一致,哪些方面不能达成一致,以及寻求解决方案,或至少是如何处理持续不断的争端。

当然,那些一心寻求对抗的人或许不会对这个途径感兴趣。

但是,借用一句谚语,如果有些人想追逐蝴蝶,我们为什么要和他们一起跳舞呢?

(上下滑动即可查看)

中国人对彭斯演讲的驳斥,网上已经有很多了,美国人看不看得到不得而知。与此同时,对于我们身在中国的年轻人来说,如何看待未来的中美关系,该做好哪些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如何认识我们自己和对手,或许更为关键。

当心那些熟读罗马史的彭斯们

1 、中国人

19世纪后半叶,美国作家和新闻记者的叙述中,时常可以读到加州铁路华工的悲惨,以及他们的勤奋和节俭。

华工每12小时可以铺设铁轨16英里,但同样来自贫苦之地的爱尔兰工人,却只能铺12公里。华工有储蓄的习惯,但爱尔兰工人喝完大酒,找完妓女,工资可能就所剩无几。

同样,20世纪初,在西线和德国作战的英法军官们,也感叹华工的吃苦精神和劳动能力。挖掘战壕,在同样的时间之内,华工可以挖掘200立方英尺,而印度人只能挖150-160立方,英国人和法国人的作业能力则是140立方。

前不久,一位中字头的国企朋友对我说,在迪拜、新加坡的工地,南亚次大陆劳工的工作能力也明显逊色于中国的农民工。在国内工地,农民工可以连续工作一天不休息,但印度人四五个小时就要停一下。

某种意义上讲,一百多年以来,人类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进程,离不开中国人的血肉故事。体力劳动并不低端,它很大程度体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智力水平。我甚至认为,它远比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多少奖牌更有指标意义。为什么?

当心那些熟读罗马史的彭斯们

其一,体力劳动包含智力因素。使用工具来劳动,本来就是人类智力进步的标志。一个工序的完成精确度,即是人脑对信息的反馈快慢和处理效率的体现。

其二,体力劳动是有组织的。组织性是人类发展进入高级阶段才有的,不是吗?

第三,也是更重要的,体力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是一个民族体力和智力的平均值,它不需要专门的训练,也不需要遴选。相比而言,精英竞赛(金融、奥数、诺奖)等,掺杂了太多社会治理、规则运行等方面的因素。作为代表一个民族智力水平的指标,它们不纯粹,而且偏差严重。

当然,以上对比,并不是说明其他民族在生理方面的落后性。比如,中国人“能吃苦”,其实一定程度也是被逼出来的。对吗?我的意思是,中国体力劳动者的强大,远非“能吃苦”这么简单,它代表着这个民族整体体力、智力并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民族。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功,固然是奇迹,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4亿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庞大民族。农村的青壮年抛妻别子,骨肉分离,城市白领每天都神经紧绷,脸色暗淡,大小老板像经济动物一样奔跑和盘算。即使是官员,也必须成天马不停蹄辗转于招商引资的各种“战场”——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更像企业家。

总之,经济奇迹是中国人应得的,不是别人给与的。

当心那些熟读罗马史的彭斯们

2、不确定

关于中国的经济路径,长期以来,辩论分为两派,一派是凯恩斯式的,即主张有为政府,财政货币政策干预永远不可或缺;一派是芝加哥学派(或者奥地利学派),主张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才是未来。

其实,另一个学派更和中国未来有关。

在经济学界,有一个骨骼清奇的瑞典学派,但由于地理偏僻,经济体量太小,所以这个国家的经济学家长期被世界冷落。但它的清奇之处在于,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眼光毒辣。

它的主要观点对应着三个议题。

1、意识形态:瑞典学派认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的根本区别不是所有制,而是纵向的中央集权和横向的地方分权之别,所有制只不过是维护中央集权的一种手段。

换句话说,所有制和意识形态只是“表”,而社会权力到底集中到谁手中,这才是“里”。

2、贫富问题:瑞典学派认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和资本(技术)相比,分配会占据劣势,而劳动者又占据多数,那么劳动者分得越来越少,必然影响社会的整体效用。

另一方面,资本家(企业家)财富占有多,被拿走一部分的“痛苦”,也必然远低于劳动者得到这部分的“快乐”。因此搞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其实是好事,这会让社会的整体福利最大化。这是北欧高福利社会的思想渊源。

3、禀赋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更进一步,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而瑞典学派看得更加透彻,他们看到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优势背后,其实是禀赋(自然资源、人力禀赋等)的优势。

因此,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发挥自己有优势的禀赋,比如人力丰富,那么就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资金充裕,则大力进军资本密集型产业。

当心那些熟读罗马史的彭斯们

以上三个议题,对中国人来说,好像都似曾相识,对吗?是的。但我们只讨论第三个议题。

关于比较优势和中国的禀赋,在这里讨论已经意义不大,因为我们听了几十年了,耳朵起茧。

我们现在应该关注的是,瑞典学派在禀赋理论中,还有一个深化和发展。他们研究发现,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禀赋(要素)的差异,最终会被填平。因此,一个经济体不能总是依靠某一个禀赋来发展自己。比如,劳动力的价格优势,必然随着出口产业的发展而消除,劳动力会变得稀缺,价格也会走高。

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之路,其实和瑞典学派的观点是吻合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制造业的用工成本已经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3倍,中国的禀赋,已经不再是劳动力价格,而是产业的配套和公共服务。

产业配套的转移成本比较高,而公共服务和国家治理又有着很大关系。因此,中国的某些禀赋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不了的,这给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留出了充裕的时间。

然而,特朗普希望改变这个现状。

当心那些熟读罗马史的彭斯们

3、对手

经济之所以成功,根基是禀赋,方法论则是分工。一言以蔽之,中国做对了三个“分工”。

一是中国与他国的分工。中国加入全球产业链,分享全球化红利,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工厂。

二是“国”与“民“”的分工。国有资本集中到产业上游,掌握国家根基的能源、金融,把下游让出来给民企,让民企出口创汇,解决就业,安定社会。

三是政府与社会的分工。国企改革之后,社会福利由地方政府(社保基金主要是地方在管)和社会共同承担。这个策略,对经济增长的确非常有效。

现在,这三个“分工”都面临挑战。

其一,特朗普希望破坏第一个分工,即通过贸易战和关税壁垒,将中国从全球产业链之中不断挤出。

其二,由于外部环境和经济周期的变化,民营企业生存压力增大,正在危及第二个分工,国企、民企信用差异太大,如果民营企业生存困难,国企民企不分工,必然造成很大的效率损失。

其三,人口老龄化和社保基金负担,给中央政府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由社会承担的部分福利“成本”可能又重新回来。果真如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将不可估量,它可能一定程度迫使央地财金关系的重构。

当心那些熟读罗马史的彭斯们

后面两个分工,是内部问题,在强大而有效的国家治理之下,通过改革,是可化解问题的。但特朗普对第一个分工的破坏,则是外部约束。某种意义上讲,这可能是一场博弈的持久战,最好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美国的利益集团重利而已,任何事情都能靠钱来解决。

美国是个奇特的国家,它的国家治理包含着联邦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杂糅,也有民粹主义和精英治理的混合,这种奇特的平衡之术,保证了它建国两百多年来,走的弯路不多。总之,它长期都是世界第一强国,以至于很多美国精英将国家自比罗马。

的确,这个国家的很多年轻精英曾一度习拉丁文,读罗马史。罗马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如果算上苟延残喘,气息衰弱的拜占庭帝国,它光是帝国时代就持续了将近1500年,如果加上共和国时期,那么罗马持续了差不多2000年。在中国,如果去掉断代王朝(西汉东汉、南宋北宋等),所有帝制王朝从未超过300年。

罗马持续时间之长,很大程度在于它能够不断消灭威胁自己的对手,这是罗马精英和上流社会一直以来的共识。

当心那些熟读罗马史的彭斯们

迦太基人曾经是地中海的霸主,由迦太基大将汉尼拔率领的野战军驾驶着战象,将罗马军团打得丢盔卸甲。地中海即是当时的世界,迦太基人相信,武力是暂时的的,而商业才是永恒的,只要和罗马形成海洋贸易的纽带和经济利益捆绑,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才华,完全可以与罗马和平共处,万世千秋。

并且,迦太基的富人也认为,自己没有国界,他们可以在这个世界(地中海沿岸)到处配置自己的资产,他们要做 “世界公民”。

但结果是,罗马人认为必须消灭这个对手,短期商业利益的损失,无关大碍,只有成为地中海的唯一强权,才能带来真正的超额收益。最终,崇尚商业的“经济动物”迦太基人被罗马人屠城灭国,他们永远从历史上消失,空留残缺的城垣让后人凭吊。

博弈是暂时的,利益却是永恒的。但如果博弈是为了更加长期的利益,那么就千万不要低估博弈的时间跨度,以及对手的决心。

当心那些熟读罗马史的彭斯们

4、我们

第一,抛掉浪漫主义幻想,既然美国当年可以对同样意识形态和体制、同一阵营的日本都痛下狠手,指望其政治精英主动放弃围堵遏制中国是不切实际的。彭斯演讲只是把这个意思挑明了。

第二,不要放弃了解美国,只有一代代的青年人深度了解外部世界,才能够知己知彼,切中要害维护好中国的和平发展。否则,我们未来也可能同样会陷入“彭斯式”的傲慢、误解与误判。

第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创新创造,为国家和人民去突破“被扼住咽喉”的核心科技;为中国社会的充分平衡发展做出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贡献。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