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全國通用版 文言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文言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語文 全國通用版 文言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一、自我診斷 知己知彼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題。(2016年上海卷高考試題)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博學能屬文,美鬚眉,善談論。郡將夏侯威異之,以兄霸之子妻之。舉上計吏,州四闢從事,皆不就。夏侯霸之降蜀也,姻親多告絕,祜獨安其室,恩禮有加焉。

②帝將有滅吳之志,以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夏,甚得江漢之心,吳石城守去襄陽七百餘里,每為邊害,祜患之,竟以詭計①令吳罷守。於是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餘頃,大獲其利。在軍常輕裘緩帶,身不被甲,鈴閣以下,侍衛不過十數人,而頗以畋漁廢政。嘗欲夜出,軍司徐胤執棨當營門曰:"將軍都督萬里,安可輕脫!將軍之安危,亦國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門乃開耳。"祜改容謝之,此後稀出矣。

③每與吳人交兵,剋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吳將鄧香掠夏口,祜募生縛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每會眾江沔遊獵,常止晉地,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封還之,於是吳人翕然悅服。稱為"羊公",不之名也。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抗稱祜之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抗嘗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鴆人者?"

④祜女夫嘗勸祜有所營置,令有歸載者,祜黯然不應,退告諸子曰:"人臣樹私則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識吾此意。"

【注】①詭計:奇計。

16.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博學能屬文 (2)祜獨安其室

【答案】(1)連綴,寫作(2)安撫

【解析】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近幾年有加大難度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1)里根據前面"博學"和後面"文"可知,譯為動詞詞性,和文章搭配,故譯為"連綴、寫作";(2)根據"其室"可知譯為動詞,結合後面內容"恩禮有加焉"可知,譯為"安撫"。還要注意近幾年文言實詞錯誤選項經常出現一詞多義現象,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

17.為下列居中加點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皆計所侵,送絹償之( )

A.侵佔 B.侵犯 C.侵害 D.侵襲

(2)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 )

A.結交 B.連接 C.往來 D.溝通

【答案】(1)A (2)C

【解析】(1)句根據文意"割谷為軍糧,都按照所割的數量"譯為侵佔;(2)句結合語境"羊祜和(吳國)陸抗兩軍對峙,互通使者往來"可知,選項C正確。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近幾年有加大難度的趨勢,考的詞語一般在課本中沒有出現,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1)句根據文意"割谷為軍糧,都按照所割的數量"譯為"侵佔";(2)句結合語境"羊祜和(吳國)陸抗兩軍對峙,互通使者往來"可知,選項C正確。還要注意近幾年文言實詞錯誤選項經常出現一詞多義現象,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

18.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胤今日若死,此門乃開耳 今君乃亡趙走燕

B.稱為"羊公",不之名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祜女夫嘗勸祜有所營置 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D.人臣樹私則背公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答案】C

【解析】A項譯為才;"乃"字是語氣助詞,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B項結構助詞,不譯;賓語前置句的標誌,不譯。C項"所",譯為代詞,放在動詞前組成名詞性短語。D項譯為就;已經。文言虛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容,近幾年有加大難度的趨勢,要求學生根據文意進行推斷,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後搭配是否得當,如此題的選項A項①句"胤今日若死,此門乃開耳"譯為"才";②句"今君乃亡趙走燕"表示語氣助詞,可以起到承接的作用。此外還需要注意是否合語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詞語大部分對應的是現代漢語的一個詞語,但也有詞義轉移的現象。答題時應該重點注意。

19.把第③段畫線句譯成現代漢語。(6分)

每與吳人交兵,剋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輒飲以醇酒,使不得言。

【答案】每次於吳人交戰,約定好日期才出戰,不用偷襲的方法。將帥中有想進獻詭詐計謀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讓他喝,使他說不出口。

【解析】此題中的"克""為""輒"等詞語的落實,還要注意翻譯完之後一定要注意對句子進行必要的整理,"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定語後置句。使句意通順。建議翻譯時打草稿。主要重點詞語的翻譯:"克"譯為"約定","為"譯為動詞,做,"將帥有欲進譎詐之策者"定語後置句,"輒"譯為"就",需要補充主語"羊祜"。

20.第④段中"此意"指的是:做大臣應當_____________。(2分)

【答案】不謀權私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此意"的內涵,做大臣應該怎麼做,人物是"做大臣",品質是"怎麼做", 結合題幹提示,把"此意"放回原文,結合"人臣樹私則背公,是大惑也"可知,應該指不樹私背公,自守衛疆界,不要貪求小利。"此意"為不謀權私。

21.依據②③兩段相關事蹟,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質,完成表格。(4分)

語文 全國通用版 文言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答案】(1)足智多謀(2)聞過能改(3)寬厚待人(4)坦蕩磊落

【解析】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參考譯文】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博學多才、善於寫文,鬚眉秀美,善於論辯,同郡的夏侯威認為他很不一般,將兄弟夏侯霸的女兒嫁給他做妻子。羊祜被薦舉為上計吏,州官四次徵辟他為從事,但羊祜都拒絕就職。夏侯霸投降了蜀漢。其親屬怕受牽連,大都與其家斷絕了關係,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屬,體恤其親人,親近恩禮,超過常日。

司馬炎稱帝后,有吞滅吳國的志向,任命羊祜為荊州諸軍的都督,鎮守南夏,(羊祜的政績)深得江漢地區百姓的歡心。吳國石城駐軍離襄陽七百多里,常常侵擾邊境。羊祜在軍中,常穿著輕暖的皮裘,繫著寬緩的衣帶,不穿鎧甲。鈴閣之下,應命侍衛的士卒也不過十幾個人。並且,喜歡打獵釣魚,常常因此荒廢公務。有一天夜晚,他想出營,軍司馬徐胤手持柴戟擋住營門說:"將軍都督萬里疆域,哪能這樣輕心放縱,將軍的安危也就是國家的安危。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門才得開。"羊祜正色改容,連連道歉,從此很少外出。

每次於吳人交戰,約定好日期才出戰,不用偷襲的方法。將帥中有想進獻詭詐計謀的人,(羊祜)就拿出美酒讓他(們)喝,使他(們)說不出口。吳將鄧香到夏口搶掠,羊祜懸賞活捉鄧香,鄧香押來以後,羊祜寬容他,放他回去。鄧香感激羊祜不殺之恩,便率親兵來降。羊祜率軍走到吳國境內,割田裡的穀子作軍糧,每次都計算所割穀物的數量,然後送去絲絹作賠償。每次會集眾人在長江沔水一帶打獵,都不越過晉的邊界。如果獵物先被吳人射中卻被晉兵獲得,都原封不動交還吳國人。於是吳國人心悅誠服,稱羊祜為"羊公",而不稱他的名字。羊祜與陸抗兩軍對壘,雙方使者來往溝通。陸抗稱讚羊祜德高望重,即使樂毅、諸葛亮也不能超過。陸抗曾經患病,羊祜送了一服藥給他,陸抗毫無疑心地服用了。許多人勸陸抗不要服這服藥,陸抗說:"羊祜怎麼會用毒藥害人呢?"

羊祜的女婿勸羊祜說:"購置些田產家業,也好卸官後有所歸宿,後事有所依託,這樣不是很好嗎?"羊祜當時沒有答話,事後告訴子女們說:"作為人臣,經營私業就違背公事,這是很糊塗的做法,你們應記住我這些話。"

二、溫故知新 夯實基礎

1.篩選文中的信息

"篩選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能夠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歸納,準確把握文中所寫的人、事、情、理、言、時、地等主要信息,從而對試題提供的選項信息進行辨析和判斷,或者根據試題要求對有關信息進行提煉表述。這一考點考查的範圍比較廣,文段中的有關詞句、文段的層次結構、語言技巧,都可以成為篩選的信息對象,近年來高考試題涉及提取的信息內容主要是:(1)表現人物行為舉止特點的信息;(2)表現人物誌向和思想主張的特點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和聰明才智的信息;(4)展現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考查的基本題型是客觀選擇題型。考查考生對某一方面綜合信息進行篩選和辨識的能力,這是高考考查的主導題型;從閱讀材料中選出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要求選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選項,這是高考的輔助題型。

2.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閱讀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它要求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並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論述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考查時,一般涉及某個論點的依據、某種現象的內在本質、某件事發生的原因及其發展所導致的結果、某個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故應用性、綜合性較強。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就是指作者對文章中所提及到的人物的態度,是歌頌、讚揚、認同、憐憫,還是諷刺、貶斥、反對、嘲笑;也包括作者對文中所敘述事情的態度,是擁護、肯定,還是反對、否定。對該考點,我們需要明白的是,這些觀點態度不是我們閱讀時的認識,而是作者在行文中的流露。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根據作者對人物或事件的潛藏有某些情感認識的表述,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我們關注的重點不能停留在故事本身的內容,而應是作者在文中的觀點。

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表達形式是多樣的,有的是開篇明義,直抒胸臆;有的寄寓故事,含而不露;有的通篇敘述,卒章顯志……但有一點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觀點態度多是文中議論性的句子。大家要注意甄別篩選,以便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

4.解答分析綜合題的五種方法

1) 通讀全文,瞭解大意

閱讀時應從宏觀的角度把握材料,一是把主要材料弄清楚並進行合理歸類,逐層切分,弄清每段、每層的意思;二是將敘述性內容與說明或闡述性內容之間的關係搞清楚,對作者選取的材料、記敘的角度、敘述的語氣,以及相關的議論、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數;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觀點,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條分縷析,不要遺漏。

2) 抓住題幹,讀全讀準

閱讀題干時,必須讀全、讀準題目,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楚選對的還是選錯的。只有對題幹做出全面、準確的分析與理解,才能正確答題。

3) 題文對照,逐項檢查

做題時要將選項的內容,逐條與原文的相關部分作比較,看選項的表述是否與原文一致。特別是在人物的角度,事情的件數與行為的程度、實效、時間、因果等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要努力培養把人物、事件一一迅速從原文中找出來的能力。

4) 利用選項,排除干擾

在一般情況下,試題設置常常是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錯誤的選項,如果考生能充分運用排除法、比較法,選出錯誤的一項應該是有把握的。另外,如果試題提供了文段的出處、題目、尾註、作者的有關情況及背景知識等,考生就應該充分加以利用。因為考生可以依據這些信息,聯繫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聯繫時代背景,進行綜合分析。

5) 認真檢查,全面驗證

常見的方法有代入法——將所選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錯法——即能說出自認為錯誤的一項的錯因;否定法——即先假設自選的答案不對,予以否定,但又否定不了時,表明答案准確無誤。

三、典例剖析 思維拓展

考點1. 篩選文中的信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題。(2017年新課標Ⅰ卷高考試題)

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後,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千卷,遣財祿秩,一不關豫。混風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並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遊。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墾闢,有加於舊。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慼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餘所,奴僮猶有數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後,豈復見關。"十年,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後嗣。新家比原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千卷書籍,其餘財物全不留意。

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遊;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後,他掌管產業,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以後,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展,人們見後無不感嘆。

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慼過禮,除孝後仍不食葷腥。東鄉君死,留下鉅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B項細節錯誤,原文是"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不是"極有文才口才",而是"言辭簡約"。

【易錯點】文中常與弟子唱和,可推斷出極有口才,但這種推斷是缺乏證據的,因此要聯繫上下文仔細閱讀。

【方法點撥】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時和地。正確解答這類題,需仔細閱讀全文,準確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寫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然後將選項跟原文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對照,找出錯論。本題設計人物與事件出錯。

考點2.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題。(2017年新課標Ⅱ卷高考試題)

趙憙字伯陽,南陽宛人也。少有節操。從兄為人所殺,無子,憙年十五,常思報之。乃挾兵結客,後遂往復仇。而仇家皆疾病,無相距者。憙以因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之而去。顧謂仇曰:"爾曹若健,遠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陰大姓李氏擁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將軍李寶降之不肯雲聞宛之趙氏有孤孫憙信義著名願得降之更始乃徵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見,即除為郎中,行偏將軍事,使詣舞陰,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尋、邑,憙被創,有戰勞,還拜中郎將,封勇功侯。鄧奉反於南陽,憙素與奉善,數遺書切責之,而讒者因言憙與奉合謀,帝以為疑。及奉敗,帝得憙書,乃驚曰:"趙憙真長者也。"後拜懷令。大姓李子春先為琅邪相,豪猾併兼,為人所患。憙下車,聞其二孫殺人事未發覺,即窮詰其奸,收考子春,二孫自殺。京師為請者數十,終不聽。時趙王良疾病將終,車駕親臨王,問所欲言。王曰:"素與李子春厚,今犯罪,懷令趙憙欲殺之,願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無復言。其年,遷憙平原太守。時平原多盜賊,憙與諸郡討捕,斬其渠帥,餘黨當坐者數千人。憙上言:"惡惡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師近郡。"帝從之,乃悉移置潁川、陳留。於是擢舉義行,誅鋤奸惡。後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輒死,歲屢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賜爵關內侯。時南單于稱臣,烏桓、鮮卑並來入朝,帝令憙典邊事,思為久長規。建初五年,憙疾病,帝親倖視。及薨,車駕往臨吊。時年八十四。諡曰正侯。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趙熹耿直磊落,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節操,從兄被害,為給從兄報仇,他有備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後,不願乘人之困,因而暫時放過仇家。

B.趙熹忠於朝廷,除惡得到支持。他雖與鄧奉友善,但屢次譴責鄧謀反,最終受到皇上讚賞。擔任懷令時,堅持誅殺李子春,皇上也拒絕了趙王求情。

C.趙熹制止禍患,大力推崇義行。他擔任平原太守時,誅殺盜賊首領,但對待餘黨卻能區別處理,只是將他們遷往異地,並教導他們應該棄惡從善。

D.趙熹忠於職守,身後深享哀榮。他官拜太尉時,南單于稱臣,烏桓等來朝,於是受命對邊事作長久規劃。他患病去世期間,皇上親自前往慰問弔唁。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意的把握和概括。C項,"但對待餘黨卻能區別處理,只是將他們遷往異地,並教導他們應該棄惡從善"有誤。原文說的是"餘黨當坐者數千人""乃悉移置潁川、陳留",並沒有說"教導他們應該棄惡從善"。選項無中生有。

【易錯點】對句子的理解不夠細緻。

【方法點撥】對於此類題目,考生可以在第一遍閱讀完文本後,再帶著選項進行第二遍閱讀,此時便要依據時間、年號國號、地點、官職等找到對應的句子,比如本題中的"鄧奉""懷令""平原太守"等內容。最後把選項的內容與文中句子進行比對即可。

考點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題。(2017年江蘇卷高考試題)

汪容甫先生行狀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學。貧不能購書,助書賈鬻書於市,因遍讀經史百家,過目成誦。年二十,應提學試,試《射雁賦》第一,補附學生,詩古文詞日益進。儀徵鹽船阨於火,焚死無算,先生為《哀鹽船文》,杭編修世駿序之,以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顯。當世通儒如朱學士筠,盧學士文弨,見先生所撰,鹹歎賞以為奇才。

年二十九,始顓治經術。謝侍郎墉提學江左,特取先生為拔貢生。每試,別為一榜,列名諸生前。侍郎嘗謂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則予於容甫當北面矣。" 其見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學浙江,先生往謁,答述揚州割據之跡、死節之人,作《廣陵對》三千言,博綜古今,天下奇文字也。畢尚書沅總督湖廣,招來文學之士。先生往就之,為撰《黃鶴樓銘》,歙程孝廉方正瑤田書石,嘉定錢通判坫篆額,時人以為"三絕"。

先生於六經、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罔不綜覽。乃博考三代典禮,至於文字訓詁、名物象數,益以論撰之文,為《述學》內外篇。又深於《春秋》之學,著《春秋述義》,識議超卓,論者謂唐以下所未有。為文根柢經、史,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於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質直,不飾容止,疾當時所為陰陽拘忌、釋老神怪之說,斥之不遺餘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詩之善,則稱之不置。事母以孝聞,貧無菽水,則賣文以養,左右服勞,不辭煩辱。其於知友故舊歿後衰落,相存問過於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年五十一,卒於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學其行,竊聞於趨庭之日久矣。而先生於予所說《尚書》訓詁,極獎勵,以為可讀父書,則又有知己之感焉。雖不能文,尚欲揚榷而陳之,以告後之君子。

(選自《王文簡公文集》,有刪節)

9.根據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學、為文方面的特點,不超過30個字。(4分)

【答案】治學:範圍廣泛,學有專精。為文:取則於古,自成一家。

【解析】根據原文"六經、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罔不綜覽""博考三代典禮""為文根柢經、史,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於古,故卓然成一家"可概括出答案。

【易錯點】歸納內容要點時用詞不夠準確

【方法點撥】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答此類試題首先要根據題目要求找到答題區間,然後劃分層次,再摘選關鍵語句組織答案。本題答案在第三段,注意從治學、為文兩方面概括。

四、舉一反三 成果鞏固

考點1. 篩選文中的信息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題題目。(2016年江蘇卷高考試題)

祖諱汝霖,號雨若。幼好古學,博覽群書。少不肯臨池學書,字醜拙,試有司,輒不利。遂輸粟入太學,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館,家難漸至。大父讀書龍光樓,輟其梯,軸轤傳食,不下樓者三年。江西鄧文潔公至越,弔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郵亭,文潔對大父邑邑不樂,蓋文潔中忌者言,言大父近開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見大父輒欷歔。是日將別,顧大父曰:"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獲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潔曰:"有是乎?吾且面試子。"乃拈"六十而耳順"題,大父走筆成,文不加點。文潔驚喜,擊節曰:"子文當名世,何止科名?陽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讀書鶴鳴山,晝夜不輟,病目眚,下幃靜坐者三月。友人以經書題相商,入耳文立就,後有言及者,輒塞耳不敢聽。入闈,日未午,即完牘,牘落一老教諭房。其所取牘,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牘且盡矣。教諭忿恚而泣,公簡其牘少七卷,問教諭,教諭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資耳。"公曰:"亟取若笑資來!"公一見,撫掌稱大妙,洗卷更置丹鉛。《易經》以大父擬元,龔三益次之,其餘悉置高等。

乙未,成進士,授清江令,調廣昌,僚寀多名下士。貞父黃先生善謔弄,易大父為紈袴子。巡方下疑獄,令五縣會鞫之。貞父語同寅曰:"爰書例應屬我,我勿受,諸君亦勿受,吾將以困張廣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辭,走筆數千言,皆引經據典,斷案如老吏。貞父歙然張口,稱:"奇才!奇才!"遂與大父定交,稱莫逆。滿六載,考卓異第一。

【注】①文恭:張元汴,號陽和,諡文恭,張汝霖的父親,張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張汝霖早年雖博覽群書,但在科舉方面並不順利,直至他父親去世都沒有考取功名。

B.鄧文潔公聽信別人的傳言,認為張汝霖已難以造就,後通過當面測試才改變了看法。

C.張汝霖參加科考時差點因老教諭的昏聵而名落孫山,幸賴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黃貞父斷案時遇到難題,無法解決,張汝霖下筆千言,精準斷案,黃稱讚他為奇才。

【答案】D。

【解析】題中同D選項相關的內容是:剛好巡撫佈置一件疑難案件,讓五個縣的縣令會同審理。黃貞父對同事們說:"按照慣例這個案件應該交給我辦,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準備用這個案件來難倒張廣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拿起筆寫了好幾千字,判斷案子就像很有經驗的老年官吏。黃貞父吃驚地張開嘴,稱讚祖父是"奇才!奇才!"黃貞父就決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關係,併成為莫逆之交。據此可知該項錯誤。同A項相關的文字是"幼好古學,博覽群書。少不肯臨池學書,字醜拙,試有司,輒不利",同B項相關的文字是"蓋文潔中忌者言,言大父近開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見大父輒唏噓。是日將別,顧大父曰:'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獲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潔曰:'有是乎?吾且面試子。'乃拈'六十而耳順'題,大父走筆成,文不加點。文潔驚喜,擊節曰:'子文當名世,何止科名?陽和子其不死矣!'",同C項相關的文字是"牘落一老教諭房。其所取牘,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牘且盡已。教諭忿恚而泣,公簡其牘少七卷,問教諭,教諭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資耳。'公曰:'亟取若笑資來!'公一見,撫掌稱大妙,洗卷更置丹鉛。《易經》以大父擬元"。答題時要先弄懂它們的意思,再做比較。

考點2.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題。(2016年新課標Ⅱ卷高考試題)

陳登雲,字從龍,唐山人,萬曆五年進士,出鄢陵知縣,徵授御史,出接遼東,疏陳安攘十冊,又請速首功之賞,改巡山西。還朝,會廷臣方爭建儲。登雲謂議不早決,由貴妃家陰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災異抗疏,劾妃父鄭承憲,言:"承憲懷禍藏奸,窺覬貳,且廣結術士之流,曩陛下重懲科場冒籍,承憲妻每揚言事由己發,用以恐嚇勳貴簧鼓朝紳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宮與太后家亦謹避其鋒矣,陛下享國久長,自由敬德所致,而承憲每對人言,以為不立東宮之效。干擾盛典,蓄隱邪謀,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貴妃、承憲皆怒,同列亦為登雲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論吏部尚書陸光祖,又論貶四川提學副使馮時可,論罷應天巡撫李淶、順天巡撫王致祥,又論禮部侍郎韓世能、尚書羅萬化、南京太僕卿徐用檢、朝右皆憚之。時方考選科道,登雲因疏言:"近歲言官,壬午以前怵於威,則摧剛為柔;壬午以後暱於情,則化直為佞。其間豈無剛直之人,而弗勝齟齬,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來,以剛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黨,遂嗜乞憐,如所謂'七豺''八狗'者,言路顧居其半。夫臺諫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賤辱至此,安望其抗顏直繩,為國家除大奸、殲巨蠹哉!與其誤用而斥之,不若慎於始進。"因條數事以獻,出按河南。歲大飢,人相食。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囊示登雲,登雲即進之於朝。帝立遣肆丞鍾化民齎帑幣振之。登雲巡方者三,風裁峻厲。以久之當擢京卿,累寢不下,遂移疾歸。尋卒。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陳登雲不畏權貴,彈劾貴妃之父。他出於對朝廷的忠心,即便對鄭承憲這樣的國戚,也大膽揭發對方為非作歹,包藏禍心,幸而皇上並未因此發怒。

B.陳登雲敢於直言,檢舉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發現諸多問題,於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貶職或罷免,以至朝廷大官們都很畏懼他。

C.陳登雲上疏指出,選才慎於始進。他認為二十年來,剛直者很少被提拔進京,在朝著卻背公結黨,諂媚權貴,與其誤用後罷免,不如進用時慎重。

D.陳登雲關心百姓,奏請救助災區。在他巡視河南期間,當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災情,皇上當即派遣寺丞鍾化民籌措錢款賑濟災民。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緻,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閱讀一定要沉得住氣。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D項,"皇上當即派遣寺丞鍾化民籌措錢款賑濟災民"錯誤,選項對應的文字在文中是說"帝立遣肆丞鍾化民齎帑幣振之", 齎是拿東西給人。帑幣是國庫裡的錢,因此不是"籌措錢款"。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考點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2016年新課標Ⅲ卷試題)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成化二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弘治中,授編修,尋兼司經局校書。與修《大明會典》成,遷左中允。武宗立,以東宮恩,進左諭德,充講官,纂修《孝宗實錄》。時詞臣不附劉瑾,瑾惡之。謂《會典》成於劉健等多所糜費鐫與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實錄》成進左中允再遷翰林學士歷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費宏為禮部尚書。禮部事視他部為簡,自珪數有執爭,章奏遂多。帝好佛,自稱"大慶法王"。番僧乞田百頃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稱大慶法王與聖旨並。珪佯不知,執奏:"孰為大慶法王?敢與至尊並書,大不敬。"詔勿問,田亦竟止。珪居閒類木訥者。及當大事,毅然執持,人不能奪,卒以此忤權幸去。教坊司臧賢請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請改鑄方印。珪格不行。賢日夜騰謗於諸閹間,冀去珪。流寇擾河南,太監陸誾謀督師,下廷議,莫敢先發。珪厲聲曰:"師老民疲,賊日熾,以冒功者多,僨事者漏罰,失將士心。先所遣已無功,可復遣耶?今賊橫行郊圻肘腋間,民囂然思亂,禍旦夕及宗社。吾儕死不償責,諸公安得首鼠兩端。"由是議罷。疏上,竟遣誾,而中官皆憾珪。御史張羽奏雲南災。珪因極言四方災變可畏。八年五月,復奏四月災,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災變六十九事。今自去秋來,地震天鳴,雹降星殞,龍虎出見,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與焉,災未有若是甚者。"極陳時弊十事,語多斥權幸,權幸益深嫉之。會戶部尚書孫交亦以守正見忤,遂矯旨令二人致仕。兩京言官交章請留,不聽。珪歸三年,御史盧雍稱珪在位有古大臣風,家無儲蓄,日給為累,乞頒月廩、歲隸,以示優禮。又謂珪剛直忠讜,當起用。吏部請如雍言,不報。而珪適卒,年五十七。遣命毋請卹典。撫、按以為言,詔廕其子中書舍人。嘉靖元年錄先朝守正大臣,追贈太子少保,諡文毅。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頂是()(3分)

A.傅珪進入仕途,參與纂修文獻。弘治年間,他兼任司經局校書,參與編修《大明會典》得以升職;武宗繼位,他進位左諭德,充講官,修撰《孝宗實錄》。

B.傅珪任職禮部.勸諫講究策略。他擔任禮部尚書時,由於屢有爭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頃,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稱大慶法王,不理會給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誣衊報復。每遇大事,他都能堅持己見,不肯隨意改易,因而觸怒許多人;後因得罪權貴被迫退休,雖有言官請留,他仍堅持離職。

D.傅珪為官清廉,死後受到好評。御史盧雍稱讚他在位時有古代大臣風範,歸鄉後家無積蓄,艱難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為先朝守正大臣,追諡為文毅。

【答案】C

【解析】C項"雖有言官請留,他仍堅持離職"有誤,文章中"兩京言官交章請留,不聽。"其中"不聽"是指皇帝沒有采納兩京言官的建議,並不是說傅珪堅決離職。

五、分層訓練 能力進階

【基礎達標】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2016年浙江卷高考試題)

琅嬛福地記

(明)張岱

晉太康中,張茂先①為建安從事,遊於洞山。緣溪深入,有老人枕書石上臥,茂先坐與論說。視其所枕書,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異之。老人問茂先曰:"君讀書幾何?"茂先曰:"華之未讀者,二十年內書;若二十年外書,則華固已讀盡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門入,途徑甚寬,至一精舍,藏書萬卷。問老人曰:"何書?"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書欲富。又問"何書?"老人曰:"萬國志也。"後至一密室,扃鑰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問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書、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龍也,守此二千年矣。"開門肅茂先入,見所藏書,皆秦漢以前及海外諸國事,多所未聞。如《三墳》《九丘》《連山》《歸藏》《桍杌》《春秋》諸書,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餉之,鮮潔非人世所有。茂先為停信宿而出,謂老人曰:"異日裹糧再訪,縱觀群書。"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門石忽然自閉。茂先回視之,但見雜草藤蘿,繞石而生,石上苔蘚亦合,初無縫隙。茂先痴然佇視,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書史,咸陽火正熾。此中有全書,並不遺隻字。上溯書契前,結繩亦有記。鷂前視伏羲,已是其叔李。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讀書三十乘,千萬中一二。方知餘見小,春秋問蛄蟪。石彭與鳧毛,所見同兒稚。欲入問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絕壁間,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門,可望不可企。坐臥十年許,此中或開市。

註釋:①張茂先:名華,字茂先。西晉文學家。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門肅茂先入 肅:恭敬的樣子。

B.茂先為停信宿而出 信宿:兩三天。

C.異日裹糧再訪 裹糧:攜帶糧食。

D.讀書三十乘 乘:車。

【答案】A

【解析】A項的錯誤在於,這裡的"肅"雖然的確有"恭敬"的意思,但不能譯為"……的樣子",而只能是表示一種態度,應譯為"恭敬地(請別人)"。文言實詞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閱讀重點考核的內容,答題時應根據語境,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具體可用代入法,即將各選項解釋代入文本語境,考察期同上下文語境是否吻合。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茂先坐與論說 而世又不與能死節者比

B.若二十年外書 若望僕不相師

C.多所未聞 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

D.望石再拜而去 畢禮而歸之

【答案】B

【解析】這是一道辨析文言虛詞的題目,複習備考時要注意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重點記憶考綱規定的18個文言虛詞的用法和意義,還要重點記憶課本中的經典例句。答題時首先明確課本的虛詞的含義,然後對各選項中兩個句子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認真加以比較。本題中,B項的"若",第一句作連詞,相當於"至於、如果是";第二句作動詞,"好像"之意。A項的"與"都作介詞,相當於"同"。C項的"所"都作助詞,同後面的動詞組成名詞性"所"字短語。D項的"而"都作連詞,連接兩個動詞或動詞性短語。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張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當張茂先提出"裹糧再訪"的請求時,老人又笑而不答。兩"笑"之下,老人寬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個充滿神異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記》則借虛構桃源仙境寄託社會理想:兩文有異曲同工之妙。

C.本文敘事簡練,描寫細膩,結尾議及"嬴氏焚書史",旨在批評秦王嬴政焚書坑儒,導致典籍損毀的行為,體現了"記"敘議結合的特徵。

D.張岱行文善於渲染,筆墨傳神:說老人,則有"枕書石上臥";寫福地,則有痴龍"守此二千年矣"。結尾用韻文的形式點明主旨,發人深思。

【答案】C

【解析】題中,C項錯誤在於,根據文本全文,文章之所以議及秦始皇焚書之事,是為了說明洞中所藏之書保存得完整,沒有隻字遺漏,並沒有批評秦王的意思。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餉之,鮮潔非人世所有。(3分)

(2)方知餘見小,春秋問蛄蟪。(4分)

【答案】(1)張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於是拿出酒菜果品給他吃,食物的鮮美潔淨不是人間能擁有的。(2)(經過此事)才知道我見識淺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蟬不知道四季的轉換。

【解析】題中,第(1)句中的"爽然"有"茫然、悵惘"之意,"自失"即自己感到失落;"晌之"即"給他吃"的意思,"鮮潔"即鮮美潔淨。第(2)句中的"方"即"才", "見小"即見識淺陋,"春秋問蛄蟪"的典故出自《莊子逍遙篇》,蛄蟪就是蟬,蟬的壽命很短,不知道春秋季節的輪換。

5.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3分)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石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選自賈誼《治安策》)

【答案】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解析】題中文段,"曰""矣""也""者"都是斷句的標誌性詞語;動詞"寢"的處所是"其上",其後應斷句;動詞"燃"和"安"之後都既無賓語也無補語,後面應斷句;"方今之勢"是"何以異此"的主語,主謂之間應斷句。

【能力提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題。(2017屆福建三明一中高三模擬)

豆盧績字定東,昌黎徒河人也。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後也。中山敗,歸魏,北人謂歸義為"豆盧",因氏焉。父寧,柱國、太保。績初生時,周太祖親倖寧家稱慶,時遇新破齊師,太祖因字之曰定東。績聰悟,有器局。少受業國子學,略涉文藝。魏大統十二年,太祖以績勳臣子,封義安縣侯。周閔帝受禪,改封丹陽郡公,邑千五百戶。明帝時,為左武伯中大夫。績自以經業未通,請解職遊露門學。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學。會武帝嗣位,拜邛州刺史。未之官,渭源燒當羌因饑饉作亂,以績有才略,轉渭州刺史。甚有惠政,華夷悅服,德澤流行,大致祥瑞。鳥鼠山俗呼為高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苦之。績 馬 足 所 踐 忽 飛 泉 湧 出 有 白 鳥 翔 止 廳 前 乳 子 而 後 去 民 為 之 謠 曰 我 有 丹 陽 山 出 玉 漿 濟 我 民 夷 神 鳥 來 翔 百 姓 因 號 其 泉 為 玉 漿 泉 後丁父艱,毀瘁過禮。天和二年,授邵州刺史,襲爵楚國公。復徵為天官府司會,歷信、夏二州總管、相州刺史。以母憂還京。宣帝大象二年,拜利州總管,進位上大將軍。月餘,拜柱國。益州總管王謙作亂。績嬰城固守,謙遣其將達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眾十萬攻之,起土山,鑿城為七十餘穴,堰江水以灌之。績時戰士不過二千,晝夜相拒。經四旬,勢漸迫。績於是出奇兵擊之,斬數千級,降二千人。開皇二年,突厥犯塞,以勣為北道行軍元帥以備邊。歲餘,拜夏州總管。上以其家世貴盛,勳效克彰,甚重之。後為漢王諒納績女為妃,恩遇彌厚。十年,以疾徵還京師,詔諸王並至績第,中使顧問,道路不絕。其年卒,時年五十五。上悼惜者久之,特加賵贈,鴻臚監護喪事,諡曰襄。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績馬足所踐/忽飛泉湧出/有白鳥翔止/廳前乳子而後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

B.績馬足所踐/忽飛泉湧出/有白鳥翔止廳前/乳子而後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

C.績馬足所踐/忽飛泉湧出/有白鳥翔止/廳前乳子而後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

D.績馬足所踐/忽飛泉湧出/有白鳥翔止廳前/乳子而後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

【答案】D

【解析】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後逐步縮小範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藉和語境(上下文)的關係,作出相應調整,然後再注意常見的句末語氣詞"者、也、矣、乎、歟"和句首語氣詞"故、夫、蓋、惟",同時還需注意陳述主語的變化和事件的切分。題目中所給的一段的意思為:豆盧績的坐騎馬蹄踏下,忽然湧出一股噴泉。又有白烏鴉落在官廳前,給小白烏鴉餵食後才飛走。百姓歌唱道:"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來翔。"百姓便把這眼泉水叫玉漿泉。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國子學是隋以後歷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機關,也是專門培養皇室子弟的最高學府。

B.羌指我國西部民族之一,古代詩歌經常提及的"羌笛"這一樂器就原出於古羌族。

C.爵此處指爵位,古代爵位分若干等,豆盧績繼承的"楚國公"屬於高等級的爵位。

D.妃原意為"配偶",後來專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子,此處指漢王的妻子。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和篩選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可根據平時的積累,將表述錯誤的選項找出即可。A項表述錯誤,國子學設於晉武帝咸寧二年,教育對象乃屬於更高級統治者之子弟。故選A。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豆盧績出身名門,愛好學習。他是燕北地王慕容精的後代,功臣豆盧寧的兒子,在任左武伯中大夫時,覺得自己五經未通而請求辭職繼續求學。

B.豆盧績遵守孝道,恪守禮制。父親去世,他哀痛傷心,居喪守孝超過禮制要求;為了不讓母親擔心,他主動辭去地方上的職務,回到京城盡孝。

C.豆盧績不畏強賊,出奇制勝。面對王謙叛軍鑿城為穴、引水灌城的緊迫形勢,他率兵堅守城池數十天,後又勇敢地出奇兵襲擊叛軍,並以少勝多。

D.豆盧績深得民心,極受恩遇。他擔任渭州刺史,有關他施行仁政造福百姓的傳說廣為流傳;他生前多次得到皇帝的封拜,病逝後受到特別恩賜。

【答案】B

【解析】常見的設誤角度有:曲解詞義、誇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例如本題選項B就屬於因果不當。"為了不讓母親擔心,他主動辭去地方上的職務,回到京城盡孝。"因果關係不成立。

4.翻譯句子。(10分)

(1)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5分)

(2)十年,以疾徵還京師,詔諸王並至績第,中使顧問,道路不絕。(5分)

【答案】(1)優秀的將領手執強勁的弓弩守衛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率領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過往行人。(譯出大意給2分,"良將""勁弩"和"信臣""精卒"之間補充動詞2分,"兵"1分。)

(2)開皇十年,豆盧績因病被徵召回京城,皇帝下令諸王都去豆盧績的府第探病慰問,宮中使者前來慰問的,在路上絡繹不絕。(譯出大意給2分;"以""第""顧問"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解析】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容,翻譯註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良將""勁弩"和"信臣""精卒" "以""第""顧問"。

語文 全國通用版 文言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