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易逝,又到重陽日,韶華不再已白首!盡孝——需趁早……

今日又到重陽節,也許你正忙著給家裡的長輩們發祝福,又或許正在找飯店晚上搓一頓。那麼你知道重陽節的來歷嗎?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重陽節的來歷: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遊》裡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九九重陽

與“久久”同音

有長久長壽之意

同時,秋季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

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

歷代詩詞中有不少

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從中可以品味到

許多至今仍然盛行的民俗風情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金秋九月,天高氣爽

在重陽日登高望遠

秋水長天的景色在腳下鋪染開來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茱萸,重陽節的重要標誌

它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日,佩茱萸

以辟邪求吉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農曆九月俗稱“菊月”

人們都愛在此時品味菊花酒

抬頭可望明月、思鄉懷人

低頭可賞花對飲、陶醉秋意

別有一番韻味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作為我國傳統的四大祭祖節日之一

人們還在此日祭祖

開展敬老活動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隨著時代發展

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1989年

我國將每年農曆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2013年7月1日實施的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首次明確規定

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強烈建議點開音樂再看下文↓↓↓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

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

佔總人口17.3%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時間不知不覺飛走

在老人身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跡:

發蒼蒼,視茫茫,齒晃晃......

我們都會漸漸變老

有些問題終究無法迴避

他們,正在走失......

據2016年發佈的

《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白皮書》顯示

全國走失老人一年約在50萬上下

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約為1370人

荊棘滿途

他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他們,正在遺忘......

數據顯示

我國目前有600萬左右

阿爾茨海默症患者

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

這種病就像“橡皮擦”一樣

一點點擦去他們腦中的記憶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他們,正在凋零......

很多老人還患有抑鬱症

造成此病症的一大原因就是孤獨

他們,如同一座座孤島

稍有不慎,就會被淹沒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老人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

我們現在照顧他是應該的。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身形消瘦的老人坐在移動的病床上

身後的兒子、女婿挺直腰桿

不時輪流替換充當“人肉靠背”

9月25日

87歲的張爺爺和身後的兩副“靠背”

一道暖心的風景線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照顧老人是不能推卸的責任,

我把他們都當成了孩子,

像寶貝一樣寵著。

60歲的邱蓮伺候癱瘓公婆

連父親94歲的“發小”也照顧著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為老人準備合適的飯菜

每天起夜都聽老人呼吸

為癱瘓的婆婆接尿、換洗褥子

……

照顧三位老人的生活起居

甚至佔據了她所有的時間

可她這一照顧就是很多年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當別人問她圖什麼時

邱蓮說:

“我就圖讓他們多活幾年,

讓他們晚年生活幸福,

健康快樂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這是一份不能推卸的責任。”

小時候娘背兒,娘老了兒背娘。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攝影/劉敏

這張老兒背孃的照片

更是讓網友紛紛淚目

照片中,老媽媽神色安然

被一位中年男子背在肩上

在人群中觀看當地元宵節鬧紅火

這名男子已年過五旬

老媽媽今年85

他說:

“人太多,老人看不清,

又怕擠著她,

所以就揹著母親看完了表演。”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這兩個身影

與遠處同樣被爸媽抱起的孩子們相映

深深觸動了人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父母在身邊,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父母在,不遠遊。”

而今我們遠離家鄉,在外打拼

重陽之日,九九相疊

思念亦重重

你是否會在此時想起

那個熟悉的電話號碼

或是那些一針一線織成的毛衣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今天是重陽佳節

也是我國第六個老年節

請記得打個電話給家中的老人

或許你還可以帶著他們一起出去

看看未見過的風景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小時候,我們在鬧他們在笑

長大後,我們在忙碌他們在等待

只是莫讓這等待成為遺憾

對於老人的關愛

不應該只在這一天

我們要給予父母、老人每時每刻的關懷

光阴易逝,又到重阳日,韶华不再已白首!尽孝——需趁早……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

我已長大,你還未老

我有能力報答,而你仍然健康

關愛需及時盡孝要趁早

願我們能與家中的老人一起

度過驕陽似火

賞遍銀裝素裹

若有愛的陪伴

一切,都剛剛好

綜合來源:新華網江蘇頻道、網信安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