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根到創造20億財富的創業奇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值得學習

誰不是在春天播種的時候,盼望哪金色之秋,來講述6個合夥人白手起家創造20億財富的創業奇蹟。這是一個草根創業白手起家的故事,創業者由於對資金的渴求和對擴張的期望,向投資人讓出控股權。

趙群是仟源製藥副董事長,也是公司的創始人。趙群說他和合夥人們各有分工,合作愉快,仟源的未來發展,被鎖定在“磷黴素氨丁三醇”這種名字拗口的新藥上。

自2013年8月19日上市以來,市場上對仟源製藥的質疑聲不斷,指其“空殼上市”。

山西仟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3月23日,於2011年8月19日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截至2012年年底,仟源製藥資產總額約2.81億,營業收入約3.20億,營業利潤4798.92萬元。

從草根到創造20億財富的創業奇蹟,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值得學習

趙群是仟源製藥創始人,2007年以前的第一大股東,目前為持股10.27%的第五大股東、副董事長。

2013年8月30日,在定西路和昭華路交界處的仟源製藥上海總部,記者對趙群進行了2個小時的專訪。趙群講述了他如何從一個草根創業者起家的故事,他以為仟源能成功的原因,是每次做決策的時候,走了別人不看好、不想走的路。

趙群說:“我們往往最困難的時候,就是轉折點,緩過氣後就走上了正軌。”

從“一舟”到“仟源”

仟源控股在香港註冊後一直沒用,真正用到就是2005年,收了三聖以後,發現稅收優惠政策還在,也想重新弄一下名字

趙群是青島人,1994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考大學第一志願填了醫生,分數不到落到第二志願藥學去了,歪打正著。”

醫科大畢業後,趙群去了上海醫藥股份做產品代理,負責銷售。1998年辭職後,他與7個同學一起,掛靠在上海恆榮醫藥有限公司的一個分公司,做了2年分公司經理。

“後來,我、張振標(仟源製藥第六大股東、副總經理)、宣航(第六大股東、董秘)一起創辦了上海一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做產品代理。做了2年,覺得這塊發展有瓶頸,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一產品是別人的,二政策可能調整,就想轉型,往上游發展,去做實業。”

於是在2003年,他們註冊了香港仟源醫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之後從翁佔國(仟源製藥第一大股東、董事長)手上,購買了一部分三聖藥業的股份。“我和翁總1999年就熟悉了,2004年國家實行新的GMP(《藥品生產質量治理規範》),三聖不改造就要關掉,翁總當時就在找人賣,正好我有愛好,就賣給我們。”

2005年,香港仟源醫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收購山西三聖藥業。“仟源控股在香港註冊後一直沒用,只是年輕人今天想到一個主意,就去弄了,弄了以後發現和現實有差距,就扔在那成了空殼。真正用到就是2005年,收了三聖以後,發現稅收優惠政策還在,也想重新弄一下名字。”

2003年2月26日,仟源控股成立的時候,翁佔國持股10%,與張彤慧(仟源製藥第四大股東、董事)並列第三大股東,通過出售三聖藥業,翁佔國增加了他在仟源控股中的持股比例。

趙群等人收購三聖,看中的是它的許可證和最早的幾個文號,對於製藥企業來說,一般都是通過收購別人來獲得許可證“由於新批許可證國家要求建好廠、認證號,才批給你,但這是不現實的,廠建好不可能放在那裡,可要有許可證你才能報批產品,這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2005年3月23日,仟源製藥成立。從最早的"一舟"到如今的"仟源",喻意著從一條小船同舟共濟,到一艘大船深海航行。趙群對"仟源"二字有自己的解讀,他說這代表一個千人之重的團隊,以一廠企業為平臺,白手起家,從小事做起,能夠發展的源遠流長。

蛇吞象

在當時那種環境下,敢於逆市做併購的極少,收購威奇達製劑部分,對仟源製藥來說,無疑是蛇吞象的舉措,吞完後,差點消化不良

仟源製藥的另一部分資產--原威奇達製劑事業部,此前一直被以為存在關聯交易,仟源製藥企業質量、獨立性等問題也頻頻被詬病。對此,趙群回應:“威奇達和我們實在沒什麼關係,我們只是收購了威奇達製劑事業部。”

據趙群先容,威奇達成立於2001年,2003年覺得國內頭孢中間體市場有機遇,預計2億可以拿下,就通過銀行貸款加上自身盈利,上了這個大項目,但2年過去,發現2億不夠,最後大概投了5億多,它的實際利潤又不足以支撐這部分開銷,威奇達就想通過融資,做反向收購。

“2004年韓雁林(威奇達董事長)在加拿大碰到個朋友,跟他說納斯達克反向收購可以做,然後去美國融資,他就借了殼去了。但是忙了一年,在美國做了2輪路演,結果一分錢沒拿到。他本身借了很多錢,項目也啟動了,但是整個資金鍊出現問題,同時2005年威奇達製劑部分下滑的很厲害,他就想賣掉製劑部分。”

翁佔國曾任威奇達董事、總經理,擁有威奇達4100萬元債權。威奇達把戰略定在原料中間體部分,作為第二大股東的翁佔國並不贊同,他以為威奇達是做製劑出身,原料不是強項,於是經過他牽線搭橋,仟源製藥計劃併購威奇達製劑部分。

“韓總想賣,我們覺得它產品可以,只是市場策略或者重視程度的問題,這是個機會,我們就跟翁總商量,他從那邊辭掉,跟我們一起來併購。”

在當時那種環境下,敢於逆市做併購的極少,收購威奇達製劑部分,對仟源製藥來說,無疑是蛇吞象的舉措,吞完後,差點消化不良。

“當時朋友圈子借了很多錢,我們招股書財務數據裡也可以看到,前幾年現金波動很大,我們除了翁總有錢,所有人的家當全部在企業裡,收購以後,成了當然好,輸了就完蛋。”

趙群做了一次賭博,不成功便成仁。

“2006年整個行業下滑,7月收購完,一直還是在滑。”市面上已經有傳言稱仟源不行了,頂不住要垮了,那時趙群天天都要看錢,上午一趟、下午一趟,籌劃著賬面上的錢怎麼用。“我只保2件事,工資和採購,工資要發,生產經營保障正常,其他不考慮了。”

當時,仟源製藥的股權都沒人敢要,寧要債也不要股權。“一直滑到年底才來了拐點,回報才慢慢一點點上來,我們才挺過來了。2007年我們利潤不是特別高,但拿到了銀行貸款。”

收購威奇達製劑事業部後,翁佔國在仟源控股中的持股比例進一步增加,到2007年初,他實際控制的公司成為仟源控股大股東,此後仟源製藥股權雖多次變更,但股權結構一直保持2007年時的格式至今。

紅海中尋找藍海

抗感染藥是一片紅海,紅海當中實在有藍海,關鍵在怎麼去找。

威奇達調整戰略後,重心轉變到原料,製劑部分的關注度和投入都非常少,因此失去了一些市場機會,趙群等人本身就是銷售出身,對產品比較敏感,覺得其中有些產品會有市場機遇。

“我們這幾年的主要核心產品的增長,也證實了這點。我們有個注射用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是目前最大的產品,過去幾年增長非常快,去年銷售過一個億,就是併購過來的。”這個產品剛買過來的時候,2005年銷售額只有500萬,在調整了銷售策略後,這幾年實現了10倍以上增長。

“主要是我們做法不一樣,原來基本上是一個產品給一個省代理來做,我們營銷模式是’精細化創值招商模式’,填補市場空缺,同時增加單家醫院產出。”

精細,是做扁平。同樣是招商,上海可以做這個產品的有100家醫藥,威奇達只招一家做獨家代理,仟源有可能要招二三十家,只合作經銷商最強的部分。“獨家代理,其他人要做就要從你這兒拿,價格就要更高一點,競爭力就弱了。本來100家裡,你有可能可以拿到60家,由於這個政策,你只做了30家,其中自己20家,還有10家是接受了你的價格,剩下的30家不接受,覺得價格高,就成了空缺。”

仟源要做的,就是開拓另外30家。“你開不了,你就只做你30家,另外30家空出來,我直接找能夠做這30家的人,就有了空缺市場的增量。”

做抗感染藥跟做專科藥不一樣,專科藥有可能會做這些,抗感染藥一般不會做。“由於抗感染藥比較大路貨的,但我們以為大路貨裡面實在還是有一些可以做。”

趙群在路演的時候曾提到,抗感染藥是一片紅海,紅海當中實在有藍海,關鍵在怎麼去找。

抗耐藥的抗感染

未來第一步是賣產品,有一些綜合產品,然後賣方案,賣方案意味著賣標準,假如你的方案認可了,你就是行業的標準

在抗感染領域生存,一開始,也是無奈之舉。在收購三聖後,固然有19個文號,但實際能生產只有1個新生化顆粒,2006年花了大代價收購威奇達製劑事業部後,由於它主要以抗感染藥為主,仟源製藥其他報批的產品也沒批下來,就開始做起了抗感染藥。

“2006年行業整頓醫院的灰色部分,全國性,鬧的比較兇,整個醫藥行業跌下去,醫藥領域的註冊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應該拿到的註冊批文沒拿到,拖到了2009年才拿到,假如按照以前正常的速度,2006年就可以拿到。”文號少,仟源製藥只好在抗感染藥領域裡找出路,研究了半天,決定走“抗耐藥的抗感染”。

趙群說,領域沒得選擇,那我就在這個領域裡,做跟別人不一樣的。固然國內抗感染藥市場早已群雄逐鹿,有東北製藥、哈藥股份、魯抗醫藥等十幾家醫藥上市公司,在抗感染藥領域各有所長,但是仟源製藥產品的定位--抗耐藥的抗感染,或正是這片紅海中的藍海。

“現在耐藥問題國家提的很多,我們在2007年就已經把整個策略定在抗耐藥的抗感染上,產品研發、銷售推廣的口徑也是圍繞著’能夠解決耐藥問題的抗感染藥物’,重點核心去發展,在那個時候,還沒有人這樣去說,這是個創新。”

抗感染藥面很大,仟源製藥放棄了很多普藥,比如排名第一的阿莫西林,有文號但很少賣,一方面是由於毛利低,另一方面,耐藥率的不斷提高,這類產品的市場份額會逐漸下降,對它的長期並不看好。

“我前兩天看過一篇報導,由於國家不是說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要出來,其中它有10個領域是重點支持的,其中就有一個抗耐藥的抗感染。”趙群說,仟源製藥的後續研發戰略裡,希望能夠做到提供抗感染藥物的產品組合和方案,未來不僅賣產品,而且能夠賣方案。

以腫瘤藥為例,腫瘤做化療有化療方案,並不是一個腫瘤藥治療,而是需要3-4種藥物組合配合化療。抗感染也是一樣的,原理是以破壞細菌細胞壁來殺滅細菌,而細菌細胞壁的合成過程中有很多節點,現在臨床用藥會開2-3種抗感染藥物,組合作用。

“我們希望未來第一步是賣產品,有一些綜合產品,然後賣方案,賣方案意味著賣標準,假如你的方案認可了,你就是行業的標準。”仟源製藥前期會先做抗耐藥的綜合產品,其後根據不同的細菌情況,給出市場認可的不同方案。

趙群以為,醫藥行業處於一個快速整合階段,國家最近的幾次政策,包括新的GMP,會對一些企業造成很大的壓力,會出現一些機會。

同時,固然目前抗感染這塊國內生產比例偏高,總量很大,但結構不太公道,在結構調整過程中肯定存在一些機會,而抗耐藥的抗感染產品,機會會更加突出一些。看到這篇文章你也想通過互聯網瞭解更多賺錢方法,歡迎私信回覆111或者點擊下方藍色【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