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托馬斯·赫斯維克

Thomas Heatherwick

鬼才設計師

今天要介紹一位來自英國的設計奇才,

堪稱當代達·芬奇的藝術大師——

Thomas Heatherwick。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這位大師到底有多牛呢?

我們可以通過他在各年齡階段的成就,

稍微瞭解下:

23歲成立個人同名工作室,

30歲被譽為“新的萊昂納多·達芬奇”,

33歲獲得“皇家工業設計”勳章,

35歲拿下堪比電影界“奧斯卡獎”的建築大獎

——“菲利普王子獎”;

39歲打敗”建築界女魔頭“扎哈·哈迪德等一票大佬,

成為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設計者;

41歲擔綱倫敦奧運會主火炬的設計

......

看完他的履歷表,是不是隻有“跪服”二字!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神似巨型“蒲公英”的上海世博會英國國家館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黃浦江邊上“會跳舞的房子”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古巴比倫空中花園”被他搬到了上海

其實說到鬼才設計師的顛覆性設計,以上作品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從大多數大人眼中的“搗蛋鬼”,到成長為英國首屈一指的設計奇才,實際上是和他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的。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Thomas 出生在一個較為開明的家庭,

媽媽從事珠寶設計,

爸爸經常帶他去看建築展覽。

小時候的托馬斯並不安分,

腦子裡裝滿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尤其對拆裝電器和傢俱充滿了極大的興趣。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托馬斯長大後的建築風格,也受到了珠寶設計的影響。

只是,無論造成多大的“破壞”,

父母從來不會厲聲阻止,

而是充分滿足他的探索心理以及

大膽創作的自由。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托馬斯畢業作品《亭》(Pavilion),被英國卡斯雕塑基金會收藏並永久展示。

“我想孩子們總是很有創意,只是我比較幸運,從來沒有人讓我停止,從來沒有人對我說現在你應該變成一個成年人了。”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1994年,從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23 歲的 Thomas 便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 Heatherwick Studio ,並開始慢慢接手一些與專業相關的3D型公共設施項目。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省去了零件拼接及組裝的鋁製“擠壓椅”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可以360°全方位旋轉,怎麼轉都不會倒的“轉轉椅”。

關於這款超有趣味的“陀螺椅”,腦洞大開的 Thomas 還發表過一番著名的言論——“大腦屁股論”。

“創造力是大腦的事,舒適感是屁股的事,主宰世界的是大腦不是屁股。”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別出心裁的創意,給公共空間帶來無窮的樂趣。

別看這款椅子看起來很“滑稽”,它可是融合了先進技術與人體工程學理念打造而成的創新設計,可以對稱式旋轉和搖擺,它沒有就坐的固定方向,但坐在上面竟然意外地很享受。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剛起步的工作室,雖然沒有接到一些大單子,但項目再小,Thomas 也會以別具一格的創意來打破建築設計的遊戲規則,並創造出無數令人驚豔的設計作品。

Paper House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這是一個採用大量黃銅材料打造而成的創意報刊亭,該建築的開合形式非常靈活,階梯狀推拉門同時還能放置報刊,兼具趣味與功能性,給人一種非常新奇的感覺。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Rolling Bridge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其中有一個造橋的項目,讓年紀輕輕的 Thomas 名聲大震,那就是位於大聯盟運河上的一座步行橋。看起來很普通對不對?但將它捲成“八邊形”之後,有沒有瞬間顛覆你的想象呢?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Thomas 不走常規的設計路線,也不去借鑑像倫敦塔橋那樣優秀的設計,而是以獨具個性的設計方式,打造了一座可以彎曲的步行橋。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而橋身之所以能夠捲曲,就在於 Thomas 在欄杆內安裝了水壓裝置,後來這個大膽而新穎的創意讓他名氣大增,在英國設計界佔據了小小的一席之地。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這座橋還獲得了英國鋼結構獎

在此之後,令整個設計界更加意外的是,Thomas 不僅在一些更大的改造項目中積蓄能量,展示才華,更以一個“石破天驚”之舉,讓自己的名字傳遍世界。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震驚世人的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設計,是他用一個“種子聖殿”的自然有機形態概念,征服了上海世博官員和大眾的眼光,並擊敗了包括“女魔頭”扎哈·哈迪德在內的一干設計大佬。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這個設計顛覆了傳統的建築模式,由 6 萬多根透光性亞克力杆構成巨大的“蒲公英”建築,每根長7.5 米,連通內外。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另一端連接的是中英合作的千年種子銀行項目——25 萬顆種類、形態各異的種子,以植物的生長為靈感,結合現代城市高效發展的現狀打造出美輪美奐的“種子聖殿”。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絕妙的設計展現了驚豔的美感,引得遊人紛紛駐足,拍照留念。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後來,這個獨特的“蒲公英”不僅讓 Thomas 真正贏得了國際聲譽,也成為上海世博會最大的驚喜和看點之一。英國投資部部長(甲方爸爸)喜不自勝,還和中國學生在草地上打起滾來。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托馬斯拍攝的視頻

紅色雙層巴士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隨著名氣的漸漸增大,英國政府越發看中這個小夥的設計才華,在 2012 年倫敦奧運會之際,政府將重新設計倫敦公共汽車的項目,放心地交由 Thomas 及其團隊擔綱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新的巴士依舊延續了舊款雙層巴士的風格,保留了車頂圓角的設計,以及車尾開放式登車門和樓梯,不過在此基礎上又新設了全景式車頂,車身內部還配置多重車門和可升降平臺,造型上變得更為性感、優雅,給人一種如同在家裡的溫馨感。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現如今,這種極具設計感的紅色雙層巴士,已成為倫敦街頭最具標誌性的名片。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倫敦奧運會主火炬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接下來,Thomas又承擔了倫敦奧運會主火炬的設計,為整個世界奉獻了一場美妙絕倫的視覺盛宴。

這些主火炬由 204 個銅花瓣組成,每個花瓣都刻上了參賽國家的名字,寓意美好和團結。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在奧運會結束後,每個國家都可以帶走各自的花瓣,留作紀念,同時也象徵著奧運會的精神像火焰一樣生生不滅,在世界各地一直延續下去。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更多項目

這幾年來,托馬斯將獨有的理念轉化為靈動的設計方式,打造出了一件又一件讓人不(pāi)可(shǒu)思(jiào)議(jué)的作品。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紐約哈德遜城市廣場的異形建築物,也被稱為“紐約的埃菲爾鐵塔”。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習中心,將植物元素融入建築的每個角落。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由玻璃體和鋼架組成的曲線形建築——孟買藍寶石杜松子酒公司

南非 The Silo Hotel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Thomas 還在南非的開普敦,改造過一個創意精品酒店——The Silo Hotel。這棟大樓建於 1924 年,曾以 57 米的高度問鼎“撒哈拉以南非洲最高的建築物”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這裡原先是一個廢棄的糧倉,直至 2017 年被改造成酒店,在托馬斯的手中重獲新生後,才漸漸恢復了昔日的“榮光”。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酒店的外部結構被一層裸露的混凝土表皮所包圍,窗戶則是由手工切割玻璃拼裝而成的,這種設計顛覆了傳統的平面模式,利用3D立體的質感給人帶來強大的視覺衝擊力。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把鏡頭拉近,我們可以近距離地看到玻璃表面的凹凸紋理,像一面立體的鏡子一樣,每個角度都能反射光亮。

到了夜晚,室內燈光全部亮起,這座建築便瞬間打破黑夜的孤寂,像矗立在港口的燈塔一樣閃閃發光,照亮整個海濱之域。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筒倉將酒店入口與博物館分隔開來,經過切割筒倉而形成的中庭,為室內空間帶來自然光照。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筒倉切割參考了玉米粒的形狀,圍繞著開闊的中庭,貫穿了整整 27 米的高度。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博物館中庭部分的 42 個蜂窩狀筒倉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會跳舞的大樓”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Thomas 曾說:'' Nothing is small in China ''。對於上海這座讓他一戰成名的城市,Thomas 總是帶有特殊的情感。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所以繼上海世博會英國館之後,他又和英國著名建築設計事務所 Foster+Parters 聯手,為黃埔江邊的復星藝術中心設計出了一件令人歎為觀止的作品——“會跳舞的大樓”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675 根用黃銅手工打磨的金屬柱,

共同組成了具有特殊視覺效果的移動幕簾,

使這個多層藝術空間展現出

一種靈動的美感。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這道別致的風景線可以自由開合,

無論身處室外還是室內,

都可以觀賞到旋轉幕簾的變化,

帶來詩意化的空間體驗。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在這三層幕簾之中,

其中有兩層簾幕同時朝相反方向轉動,

整個建築的外立面凸顯出非凡的設計感,

就好像在跳舞一樣。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他們最初的設計圖紙,

是從中國古代的流蘇裝飾中獲得靈感,

又從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提取意境,

來構思復星藝術中心的外立面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如今,會跳舞的大樓已經開放,

奇幻的視覺體驗和建築技術,

向世人宣告了這座建築的特殊性,

也深深吸引了路人為之驚豔的目光。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上海“空中花園”——1000 trees

此外,鬼才設計師還在魔都

建造了一座古巴比倫式的“空中花園”,

建築形象更為震撼,

給人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這座名為“天安陽光半島”的建築群,

位於上海普陀區的蘇州河畔,

總用地面積為30公頃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其造型如同“兩座鬱鬱蔥蔥的山丘”

設有“400級梯田”和“1000條結構列柱”,

建成後將種滿1000棵樹,

神似傳說中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古巴比倫空中花園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等這個被 Thomas 命名為“1000 trees”

的神奇建築群正式建成以後,

又將成為上海的一個新地標區域!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其實在英國的泰晤士河上,

Thomas 還想建造一個與這個景觀項目

有些類似的“花園橋”,

只不過因為遭到了部分左翼分子的強烈反對,

這個項目至今仍未開工。

(看了圖片,有沒有覺得很遺憾?

相信若有一天建成之後,必會令人神往不已......)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我有成千上萬的缺點,但是設計是我唯一覺得自己具有天份的事。”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如今,Thomas 早已成為英國當下最風靡的設計師之一。

他的設計總是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但不是一個炫技式的、冷冰冰的建築物,而是跳脫了外在的形式化和結構化,打破邊界,完美地演繹著建築與藝術的關聯。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他是“英國當代最大膽的創意奇才”,也被譽為

“當今世界的顛覆者”

他從不以任何傳統衡量自己,但總是在不斷地挑戰想象的極限中,為建築界創作出無數的驚喜。

或許,這就是他能夠成為鬼才設計師的原因吧!

唯有鬼才,才敢這樣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