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中風後遺症

病例分析——中風後遺症

病例分析

張某某,男,59歲,患者因情緒不佳,於去年7月16日凌晨4時許起床小便時行走不穩,隨之右半身不遂,心悸,速至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腦CT檢查提示腦梗塞;心電圖提示心房纖顫;血壓160/100mmHg;血糖17mmol/L。即入院治療,靜滴甘露醇、尿激酶,口服美吡達,拜糖平等藥,一週後病情基本穩定,心悸消失,血糖降至7.8mmol/L,但血壓時高時低,遂出院針灸月餘,同時服用降血糖,降血壓西藥及中成藥大活絡丹,右半身不遂情況有所改善,但感無力,行動不靈活,言語不利,個別語句發音不清晰,頭暈,心煩急躁。望之面色稍萎黃,無口眼歪斜。舌體胖大,舌質黯,苔白膩,脈沉滑細。

診斷

中醫診斷:中風後遺症(脾氣虧虛,痰溼內鬱,瘀血阻絡)。

西醫診斷:腦梗塞。

  • 方藥:

生黃芪30g,白朮10g,陳皮10g,旱半夏10g,茯苓12g,薏苡仁30g,木瓜18g,澤瀉10g,節菖蒲10g,鬱金10g,丹參20g,川芎10g,烏梢蛇12g,炮山甲10g。15劑,水煎服。

二診

身體轉側較前靈活,稍感有力,頭暈減輕,言語不利亦有好轉,苔膩已趨變薄,舌體胖大,舌質黯,脈沉滑細。上方去陳皮、旱半夏、薏苡仁、茯苓,加土元、雞血藤、地龍、蜈蚣、桑枝、遠志。

  • 方藥:

生黃芪30g,白朮10g,木瓜18g,澤瀉10g,節菖蒲10g,鬱金10g,丹參20g,川芎10g,烏梢蛇12g,炮山甲10g,土元10g,雞血藤30g,蜈蚣3條,地龍12g,桑枝30g,遠志10g。15劑,水煎服。

三診

右半身無力明顯好轉,苔膩之象消失,言語不利進一步改善,發音亦較前清晰。唯近日因生氣,頭暈有所明顯,血壓160/110mmHg。舌體稍胖大,舌質暗紅,舌苔薄白,脈沉細。諸症顯著好轉去澤瀉、木瓜。上方加天麻10g、夏枯草15g、菊花12g、川牛膝15g。30劑,水煎服。

四診

右半身無力基本消失,言語發音正常,血壓穩定在135~126/85~80mmHg之間,惟行走久則下肢痠軟。

  • 方藥:

炒杜仲15g、續斷20g、川牛膝15g、當歸15g、白芍15g、生黃芪30g、白朮10g、雞血藤30g、丹參20g、川芎12g、蜈蚣2條、地龍10g、烏梢蛇10g、天麻10g、夏枯草15g。25劑,水煎服。

預後

患者行走基本正常,肢體感覺有力,血壓在135~126/85~80mmHg之間波動。血糖為6.3mmol/L,其它諸症基本消失。2016年2月13日電話隨訪,知其步行2公里左右下肢也無痠軟感,其他一切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