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帶孩子旅遊長見識,這不過是另一場「綁架」行爲!

場景一:景區人山人海,比肩繼踵,大家都在拼命往裡擠。實在是抱不動孩子的寶媽將孩子放下,牽著走,孩子的臉被擠在大人的腿和屁股之間,孩子的手被寶媽緊緊地拽住,一點自由行動的餘地都沒有。

場景二:廣場空地上,孩子愉快地往前跑,寶媽緊趕上去喊叫:“讓你跟緊媽媽,你聽不明白嗎?你要媽媽說幾遍?!一步都不允許再走!”孩子委屈地說:“媽媽我沒跟丟你!”寶媽衝上去拽住孩子:“我的意思是,你必須跟著媽媽,一步都不能走遠!當心壞人拐走你!”

假期帶孩子旅遊長見識,這不過是另一場“綁架”行為!

場景三:博物館裡,寶媽對著昏昏欲睡的寶寶:“快聽講解員講解,你聽,你聽,這件是周代的,那個是漢代的,寶寶快看,這個是楊貴妃的簪子!”孩子強打精神,寶媽喋喋不休:“今天看了楊貴妃的簪子,咱們回去把《長恨歌》背下來好不好?明天可以寫週記,就寫逛西安博物館好不好啊?”

......

十一黃金週,80、90後選擇宅家刷劇,家有孩子的卻已經帶上老人孩子奔赴祖國各地了。經濟發展,讓孩子全面發展長見識的意識讓假期帶孩子出去旅行成為了必需品,但是這是真為了讓孩子長見識?還是有一場家長以“為孩子好”為藉口的綁架?

假期帶孩子旅遊長見識,這不過是另一場“綁架”行為!

很多年紀不大的孩子,他們需要睡午覺,他們總是會餓、會渴、會喊累,這些都是不能避免的。但是旅遊時,家長沒有那個能力讓孩子在困了、餓了、渴了、累了的時候及時滿足他們的生理需求,於是孩子的生物鐘被打亂,難受地哭鬧哼唧。

家長此時需要多高的控制能力才能將自己那些旅途中的煩躁剋制下去,不將情緒宣洩在孩子身上?太少了,看那些在各大進去紅著臉吼罵孩子的家長,委屈大哭到力竭的孩子就知道,這樣的旅行真是折磨。

假期帶孩子旅遊長見識,這不過是另一場“綁架”行為!

為什麼還要帶著這麼小的孩子出來旅行呢?不出來旅行,孩子回幼兒園怎麼說呢?說自己在家待著了?

出不出去玩,去哪裡玩,住什麼地方,別人家孩子去了哪裡,住在哪,買了什麼伴手禮......這些都將是未來媽媽們接孩子放學時的談資,不管是真心想帶孩子出去長見識,還是虛榮心作祟,為了孩子的人際交往,都得帶出去旅行!

這是一場被虛榮心綁架了旅行。

有句話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父母們都希望一段旅程對孩子來說是有意義的,不說什麼看到不同的人生,理解自己的生活,盪滌靈魂、重塑自我。至少是像場景三中的媽媽要求的那樣,寫篇週記表示有所感悟,逛了華清池就要去背《長恨歌》,看到兵馬俑就要了解秦始皇,去了山東就要讀讀《論語》......

假期帶孩子旅遊長見識,這不過是另一場“綁架”行為!

但是,孩子天性愛玩,如果一段旅行都強行要求孩子時時處處有所感悟,玩也玩得不開心,知識點也瞭解得不清楚。帶孩子出去旅行,全程圍著孩子轉悠,不停地問孩子你知道了嗎?你看到了嗎?你明白了嗎?這樣的旅行和送孩子去參加興趣班有何區別?

旅行應該是放鬆的,如果是家長自己去旅遊,會不同地問自己,我學到了什麼,我看到了什麼嗎?不會,因為見識這種東西,人各有異,自己的探索和見解和別人不一樣才叫見識,一樣的那叫知識點!既然如此,為什麼非要為難孩子呢?

這是一場被“要有意義、長見識”綁架的旅行!

假期帶孩子旅遊長見識,這不過是另一場“綁架”行為!

若是孩子喜歡在草地上打滾捉蟲子,那就帶他去草地上撒歡;若是孩子喜歡過家家,那就不要帶她舟車勞頓去旅行;若是孩子真的希望觀世界,那就帶他去只觀世界,不問其他。

旅行不應該是身體上的,還應該是靈魂上的,孩子自己的旅行,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主,別用父母的想法綁架孩子去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