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第一巨獎「突破獎」頒發,莊小威、陳志堅、許晨陽上榜

10月1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科學領域內單項獎金最高的“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s)揭曉了7個價值300萬美元的獎項,華裔科學家莊小威和陳志堅摘得其中兩個生物領域的大獎。此外,青年代數幾何學家許晨陽獲頒“突破獎”下設的子獎項“數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突破獎”高額獎金背後是一份令人矚目的捐贈人名單,包括俄羅斯富翁尤里·米爾納及夫人茱莉亞·米爾納、谷歌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及夫人普莉希拉·陳、23andMe創始人安妮·沃希斯基。騰訊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則於去年開始捐贈該獎項。

這7個大獎具體包括4個生命科學獎,2個基礎物理獎,1個數學獎。獲獎名單如下:

生命科學獎

C. Frank Bennett (Ionis 製藥公司)和Adrian R. Krainer(冷泉港實驗室)

獲獎理由:為神經退行型脊髓性肌萎縮兒童開發出有效的反義寡核苷酸療法。

Angelika Amon(麻省理工學院/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

獲獎理由:發現了非整倍體的後果,即一種染色體誤隔離造成的染色體數目異常。

莊小威(哈佛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

獲獎理由:開發出超越光學顯微鏡的空間分辨率基本限制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以發現細胞中的隱藏結構。

陳志堅(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

獲獎理由:發現DNA感知酶cGAS,從細胞內部闡明DNA如何引發免疫和自身免疫反應。

基礎物理獎

Charles Kane和Eugene Mele(賓夕法尼亞大學)

獲獎理由:對物理中的拓撲學和對稱性提供新的想法,為預測一類只在表面導電的新材料奠定了基礎。

數學獎

Vincent Lafforgue(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格勒諾布爾大學)

獲獎理由:在數學的多個領域作出突破性貢獻,尤其是函數域中的朗蘭茲綱領。

最後1個基礎物理獎屬於特別增設的獎項,已在今年9月提前揭曉。獲獎者為英國天體物理學家、“脈衝星之母”約瑟琳·貝爾·伯奈兒(Jocelyn Bell Burnell)。

1967年,還是劍橋大學研究生的貝爾用改進的射電望遠鏡觀察到了一種會發出週期性電波的星體。這種旋轉的中子星後來被命名為脈衝星。

貝爾的導師安東尼·休伊什(Antony Hewish)和馬丁·萊爾憑此獲得了197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她本人卻無緣上榜。

44年後,“突破獎”拾起了這枚被諾獎遺忘的明珠,頒獎理由是“1967年從快速自轉的超密中子星中發現射電信號,且五十年來都在引領科學事業”。貝爾表示,她考慮將獎金捐出,設立獎學金以支持對科學感興趣的婦女和少數群體。

此外,“2019突破獎”頒出了3個“基礎物理新視野獎”和3個“數學新視野獎”,以表彰每年脫穎而出的青年研究人員。

莊小威,1972年出生於江蘇省如皋市,1987年進入中科大少年班,留下“四大力學滿分”的神話。1991年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留學,1996年博士畢業後進入斯坦福大學研究,師從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2001年進入哈佛大學任教。

科学第一巨奖“突破奖”颁发,庄小威、陈志坚、许晨阳上榜

莊小威

陳志堅,1966年出生於福建省泉州市,1981年考入福建師範大學。1986年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1997年進入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工作。

科学第一巨奖“突破奖”颁发,庄小威、陈志坚、许晨阳上榜

陳志堅

許晨陽,1981年出生於重慶,1999年考入北京大學,200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3年進入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工作。2018年秋前往麻省理工學院任教。

科学第一巨奖“突破奖”颁发,庄小威、陈志坚、许晨阳上榜

許晨陽

值得一提的是,許晨陽的北大師弟惲之瑋和張偉在去年獲得了同一獎項——“數學新視野獎”。

頒獎典禮將於11月4日在美國硅谷舉行。自2012年設立以來,“突破獎”已頒發至第七屆。巧合的是,今年的頒獎典禮將由飾演過“007”的英國演員皮爾斯·布魯斯南主持。

影視、體育等各界名流與科學家們共走紅毯,濟濟一堂,符合“突破獎”的設立宗旨:讓科學家享受明星般的待遇,塑造成青少年的偶像。這也使該獎獲得了“科學奧斯卡獎”的外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