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龍的故鄉有壯饃,誰吃誰知道|當地人怎麼吃

我們中國人常自稱自己是龍的傳人,而濮陽,就是龍的故鄉。這裡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譽為“中華第一龍”。濮陽因此被稱為龍城。


濮陽:龍的故鄉有壯饃,誰吃誰知道|當地人怎麼吃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支流,後因黃河氾濫淤沒)之陽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龍城人民自然也有“龍的傳人”的共性:愛吃,會吃。

濮陽人日常最愛的,當然是壯饃。

濮陽壯饃是河南濮陽著名的地方面食小吃,熟後的成品壯饃,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食之鮮而不羶,香而不膩。濮陽縣的壯饃最好吃的是羊肉大蔥的,趁熱,油不算大,但由於是死麵,多吃脹肚。

壯饃。顧名思義,壯饃,壯者也。有民諺為證“上面烘,下面燒,女人吃了不撒嬌,爺們吃了好槓腰”。

濮陽:龍的故鄉有壯饃,誰吃誰知道|當地人怎麼吃

濮陽壯饃始於隋末。壯饃之名,起因有二:一是因其用途。古代濮陽多戰事,壯饃原是為戰士上陣殺敵壯行之食物,故名“壯饃”。二是因其形狀。一般的直徑都在30釐米左右,厚度5至7釐米不等,每個重達5公斤左右,被稱為狀元饃,意思是饃中“狀元”,稱狀饃,後演變成“壯饃”。濮陽壯饃分葷、素兩種。

濮陽:龍的故鄉有壯饃,誰吃誰知道|當地人怎麼吃

在濮陽,無論哪個縣城、鄉鎮、市裡小吃街都有專賣壯饃的店鋪或小攤出現。但是最好吃,也最有名的壯饃還是濮陽老城的那家店,那裡每天顧客都爆滿,如果誰想去那裡吃個壯饃,要排半個多小時的對呢!而且有的人為了吃壯饃,早上六、七點就開始排隊,但還是要等上一會兒才能吃到。

值得一提的是做壯饃的煎盤分為兩層,底層的煎盤放上沙子,再把上層的煎盤放上,這樣不至於油溫過高,影響壯饃的品相。烤制後的壯饃,形如圓月,直徑約30公分左右,皮分4層,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食之鮮而不羶、香而不膩,其“味”之香、其“勁”之足,非親口品嚐,難知滋味,真是越嚼越香,越香越嚼,而且香在口裡,美在心裡。

濮陽:龍的故鄉有壯饃,誰吃誰知道|當地人怎麼吃

傳統的壯饃剛烤出來時呈圓形,直徑約30公分,皮分4層,麵皮肉餡,餡以粉嫩的鮮羊肉、大肉為主,以綠油油的蔥、透明的粉皮兒為輔料。真是聽著就垂涎三尺。又經過師傅精心包裝放在特製的平底煎盤中進行烤制加工,師傅邊加油邊翻動。烤好的成品色澤金黃、外焦裡嫩。師傅把一個大大的壯饃分切成一個個小三角形。切開的壯饃,更讓人垂涎欲滴、香味撲鼻,立馬就有了食慾,難怪排隊的食客看見就想趕緊拿到手塞在嘴裡嘗一口。壯饃的味道才真配得上“香飄十里”這個詞。

你如果從壯饃店旁邊經過時,一股濃郁的、帶著蔥和肉的香味緩緩向你飄來,那香味在你鼻子裡載歌載舞,你難道不會停下腳步,買一些來嚐嚐嗎?如果你買了一塊,那種味道一定會讓你欲罷不能,在你嘴裡勁歌勁舞。

濮陽:龍的故鄉有壯饃,誰吃誰知道|當地人怎麼吃

濮陽是個有著“浪漫歷史”的地方。春秋時期,濮陽屬於衛國,衛國的經濟文化在當時屬於領先地位的,公元前602年,黃河大改道流經濮陽,給這裡帶來水利之便。這一時期人們用桔槔提水灌田,農業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業的發展帶動了紡織、皮革、竹木、冶鑄等手工業的進步,促進了商業興旺,湧現出一批城鎮。如臨黃河的戚邑,水陸交通便利,經濟十分繁榮。僅前626年至前479年140多年間,春秋經傳中關於戚的記載即28處,諸侯來衛國的14次會盟中,就有半數在戚舉行。其他如鹹(位於今濮陽市東南25公里)、鐵丘(位於華龍區)、頓丘(今清豐縣西南)、五鹿(今清豐縣南)、澶淵(位於華龍區內),清丘(位於市中心東南30公里)等城邑商旅不絕,相當繁華。手工業和商業的發達,促進了思想的活躍,精神的解放,文化的發展,勞動人民於“桑間濮上”創造的詩歌“衛鄭新聲”,風靡華夏。

濮陽:龍的故鄉有壯饃,誰吃誰知道|當地人怎麼吃

當時的音樂主要是用於祭祀和利益,而“鄭衛之音”屬於人民群眾抒發心聲,表達情感的民間音樂,和如今的民歌類似。孔老夫子認為,這樣的音樂對於國家統治是有害的,所以他說:“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但是他在《詩經》中卻還是整理收集了大量的鄭衛民歌,並且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如今看來,幾千年前,衛國那些少男少女們的美好青春中的小煩惱小情緒小故事,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果然還是真情最動人。

還有一個有趣的冷知識,濮陽不只是個地名,還是個姓,遠古時期,中原部落聯盟首領顓頊帝因濮陽之地十分豐饒,遂在該地建立了都城,因此該地區也稱“帝丘”,後來其地住民就以地名為姓氏,稱濮陽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這在史籍《姓氏考略》上有記載:

“濮陽氏的先祖原居於澶州,後以地為氏,望出廣平。”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上亦有相同的記載:“濮陽氏,其地在澶州,後漢外黃令牛述,以濮陽潛為主簿。”古代的澶州,在今河南省濮陽市的南部。後濮陽氏大多省文簡改為單姓濮氏、陽氏,亦有維持濮陽氏複姓者,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濮陽氏、濮氏、陽氏共邑為源,但未必同宗,堪稱姓源繁複,不可一論。

濮陽:龍的故鄉有壯饃,誰吃誰知道|當地人怎麼吃

一片歷史足夠悠久的土地必然發生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如今的濮陽並未足夠重視這些故事,我們希望未來,這些閃閃發光的故事,能夠重新回到大眾視線中來。

食物

是一座城市歷史人文的彙集

跟著當地人的腳步

用味蕾

記住一座城市的味道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