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沒有餡料的「餅」,爲什麼可以風靡兩千年?和諸葛亮有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用饅頭當早餐的習慣?每天在上媽媽將蒸好的饅頭給你放在書包裡,或者放在你的書中拎著,就這樣開啟一個香噴噴的早晨。尤其在北方習慣吃麵食的地方,到了冬天的時候,早上手捧著兩個熱氣騰騰的饅頭,既可以取暖又可以飽胃,簡直太美妙!

這種沒有餡料的“餅”,為什麼可以風靡兩千年?和諸葛亮有關?

對於吃了這麼多年饅頭的你,其實有真正瞭解過饅頭是怎麼來的?

這種沒有餡料的“餅”,為什麼可以風靡兩千年?和諸葛亮有關?

有一種最多人相傳的說法就是,在距今差不多兩千年的三國時期,聰明的諸葛亮用“七擒七縱”來對付南蠻的孟獲,最後他終於臣服了,但是當諸葛亮打完勝仗往回家路上走的時候,來到一個叫“瀘水‘的地方,只見江上狂風大作,浪花已經拍打到千層高了,根本沒有辦法渡江。

諸葛亮馬上叫來已經臣服了的孟獲問個究竟,原來當時交戰陣亡的將士紛紛陣亡,現在沒有辦法回家跟家人團聚,因此才在江上興風作浪,以此來阻止諸葛亮一眾人班師回朝。說了半天,原來是“眼紅”諸葛亮回家呀?

這種沒有餡料的“餅”,為什麼可以風靡兩千年?和諸葛亮有關?

諸葛亮當然有問孟獲這事要怎麼解決,孟獲就說想要江面恢復平靜,就需要有49顆人頭來祭奠亡魂。剛交戰完大家都死傷無數,諸葛亮自然是覺得再有死傷就難以安撫軍心了,之後他心生一計,馬上命令軍中的廚師用米磨成麵粉、做成麵皮,再包上黑牛和白羊的肉,用“麵塑的手法做出了49顆假的人頭,取名叫”蠻頭“,意為“蠻軍的頭”,後來的人就將“蠻頭”叫成了“饅頭”。

不過當時諸葛亮做的“饅頭”是有餡料的,現在有餡料的在大多數地方都被叫成包子,沒有餡料的才叫饅頭,當然了,有些地方對饅頭還有“饃饃”、“窩頭”、“面頭”的叫法,多數會出現在北方,而南方人大多數都叫做饅頭。

這種沒有餡料的“餅”,為什麼可以風靡兩千年?和諸葛亮有關?

聽完這個故事之後,你以後吃饅頭會不會有別的想法呢?

不過不用擔心,但是諸葛亮做完這些饅頭,並且完成了祭祀之後,做好的“蠻頭”也是分給軍中兵將食用了!

這種沒有餡料的“餅”,為什麼可以風靡兩千年?和諸葛亮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饅頭在後面的歷史中還被稱作“餅”過,不過無論名字怎麼改變,饅頭的作用始終在祭祀中佔有一席之位,雖然後來已經逐漸成為了早餐甚至是主食。

如今的饅頭已經不僅僅只有白色了,還有玉米麵做的黃色黃頭、紫薯做的紫色饅頭、芹菜做的綠色饅頭……都非常的受歡迎。

這種沒有餡料的“餅”,為什麼可以風靡兩千年?和諸葛亮有關?

即使白色饅頭才是主流,但是一點都沒有妨礙大家對不同口味的饅頭的追求。

這種沒有餡料的“餅”,為什麼可以風靡兩千年?和諸葛亮有關?

從諸葛亮創出了“蠻頭”到今天已經過去差不多兩千年了,這種沒有餡料的“餅”依然流傳咋在你我之間,這算不算是我們和諸葛亮的一種有趣的聯繫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