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和氏璧」並稱爲春秋兩大奇寶的「隋侯之珠」究竟流落何方

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兩大奇寶的“隋侯之珠”究竟流落何方


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兩大奇寶的“隋侯之珠”究竟流落何方


“隋侯之珠”是春秋戰國時期隨國國君珍藏的寶物,它與“和氏之璧”並稱春秋兩大奇寶。《淮南子》稱:“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韓非子》對兩大奇寶做了詳盡的描述:“和氏之壁,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其美,物不足以飾。”兩件奇寶天然無雕飾,卻巧奪天工,妙不可言。

與之相關有個成語典故“隋珠彈雀”,見《莊子》:“今且有人於此,以隋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比喻大材小用。

《搜神記》記載了一段神奇傳說。相傳,隨侯外出,路遇一條被人弄傷後奄奄一息的蛇,隨侯上前查看它的傷情,看到蛇一副哀求的樣子,楚楚可憐。隨侯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就令隨行的御醫給蛇敷藥。蛇慢慢恢復了知覺,繞著隨侯的車馬轉了三圈,然後緩緩離去,消失在森林之中。

一年後,隨侯再次出行,途中休息,夢見一個少年,自稱是當年被救的蛇,特意奉上寶貝,感謝一年前的救命之恩。

隨侯猛然驚醒,發現身邊有一顆碩大的寶珠,外圍有一寸的光芒。這顆珍珠白天圓潤如月,夜晚光彩奪目,照射在室內如同白晝,此後,隨侯視若珍寶,隨身攜帶不離左右。

傳說是真是假很難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隨侯確實有一顆碩大的寶珠。春秋晚期,諸侯爭霸,強國兼併大國,大國兼併小國,猶如海洋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位於漢水之東的隨國後來被楚國滅掉。

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兩大奇寶的“隋侯之珠”究竟流落何方


“隋侯之珠”自然被楚國國君納入囊中,公元前350年,秦國使者來到楚國,提出要看一看“兩大奇寶”。楚宣王問令尹子西:“秦欲觀楚之寶器,吾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可以示諸?”——秦國人想看看我的和氏璧和隋侯珠,可以展示嗎?

子西回答:“我不知道。”楚王再問昭奚恤,昭奚恤認為秦國想試探楚國,楚國的珍寶是有才能的人,而不是人類把玩的珠子,完全可以展示給他們看。

後來,強大的秦國滅掉了楚國,“隋侯之珠”連同“和氏之璧”等珍寶又進入了秦國的倉庫,成了大秦的國寶。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丞相李斯曾上書給皇帝:“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兩大奇寶的“隋侯之珠”究竟流落何方


從這段歷史記載可知,“隋侯之珠”歸秦所有是確鑿無疑的。

秦始皇建立的帝國土崩瓦解之後,兩大奇寶從此消失,成了歷代帝王爭相追逐的目標。

“隋侯之珠”究竟哪裡去了呢,歷史上有很多說法,一說被焚燒了。劉邦攻取咸陽,接受秦王子嬰投降,當時很多珍寶被登記造冊,封存在阿房宮。後來西楚霸王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隋侯之珠”被付之一炬。

另外一種說法是,項羽大軍進駐咸陽,擄掠了大量寶物美女,其中包括本屬於楚國的珍寶“隋侯之珠”,項羽兵敗自殺,“隋侯之珠”從此流入民間,不知所終。

還有一種說法很值得期待,因“隋侯之珠”是一種夜明珠,秦始皇駕崩後,秦二世把“隋侯之珠”當做隨葬品葬入驪山始皇陵中,“以代膏燭”,有專家認為這種說法是比較可信的。

與“和氏璧”並稱為春秋兩大奇寶的“隋侯之珠”究竟流落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