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三次屠殺華人,鄭成功誓言報復,可惜英年早逝

公元1661年3月,鄭成功自金、廈起兵,親帥兩萬五千人,橫渡臺灣海峽,於次年初,終於趕走了荷蘭殖民者,一舉收復臺灣。鄭成功也成為公認的民族英雄。張學良在晚年曾作詩一首,盛讚鄭成功的功績,其詩名作《謁鄭成功祠》:“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義抗強胡。豐功豈在尊明朔,確保臺灣入版圖。”

西班牙人三次屠殺華人,鄭成功誓言報復,可惜英年早逝

廈門 鄭成功立像

鄭成功入主臺灣以後,還曾經打算過攻佔菲律賓,解救當地受到殘害的華人華僑,趕走西班牙殖民者。這個計劃如果能實現的話,菲律賓將可能成為第二個臺灣,併入中國版圖也是很可能的。

西班牙航海家維拉洛博斯於公元1543年到達菲律賓,這個名字就是以西班牙王子的名字命名的。隨後西班牙殖民者在與葡萄牙的爭奪中佔了上風,開始了殖民菲律賓的統治。

西班牙人三次屠殺華人,鄭成功誓言報復,可惜英年早逝

西班牙殖民者 登陸菲律賓

西班牙人的統治初期,對華人還算友好。華人的勤勞和擅於經商,是統治者所需要的,對於菲律賓的經濟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但隨後華人人數和財富的增加,在當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開始和西班牙統治者產生矛盾。

公元1574年,華人林鳳帶領著私人武裝進攻馬尼拉,馬尼拉差點被佔領,這引起西班牙人的恐懼,開始對華人有所忌憚。到了1593年,菲律賓總督遠征摩鹿加群島,強徵華人當勞工,引發華人的不滿。在途中,不堪忍受的部分華人奮起反抗,將包括總督在內的西班牙人幾乎全部殺死,隨後駕船逃走。這更引起了西班牙殖民者的憤怒,從而開啟了排華浪潮。在這一背景下,公元1594年初,當時還是明朝的福建官員帶領兵士到達馬尼拉,還曾接回3000餘名華人。

公元1603年,有傳言稱菲律賓出產黃金。萬曆皇帝信以為真,降旨福建官員前去勘察。而在西班牙統治者看來,這是大明王朝有意開疆拓土,要和他們爭奪菲律賓,同時菲律賓又有那麼多的華人,更令西班牙人恐懼。於是,他們開始謀劃對華人進行屠殺。

當地華人獲知西班牙殖民者的企圖後,不願坐以待斃,終於在1603年10月,爆發起義,武力對抗西班牙人。因為缺乏武器和經驗,起義在撐了41天后很快失敗,演變成了殖民者對華人的一場屠殺,至少兩萬華人死於非命。

由於公元1592年開始,日本的豐臣秀吉帥兵進犯朝鮮,當時的大明王朝正在幫助朝鮮進行抗倭戰爭,前後歷時7年,國力損耗極大。所以對於菲律賓發生的屠殺華人事件,無力進行報復,而且明朝一向把移民海外的華人當成“賤民”,並不重視,所以只是發了一道聖旨《諭呂宋檄》,告戒西班牙人要保證華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就草草了事。

明朝朝廷的不作為,使西班牙統治者迫害華人更加肆無忌憚。忍無可忍的華人於公元1639年再次起義,但在堅持4個月後,再次失敗,這演變成了殖民者對華人的第二次大屠殺。

在收復臺灣之前,鄭成功就知道了菲律賓華人悲慘遭遇,誓言要出兵對西班牙人進行報復。收復臺灣後,鄭成功派人向菲律賓總督下書,嚴厲譴責其屠殺華僑的罪行,嚴令其改正,否則必將帥領戰艦前去懲罰。

面對鄭成功的威脅,西班牙統治者惱羞成怒,反而對華人進行了第三次大屠殺。鄭成功聞之大怒,一面安撫逃到臺灣的華人,一面籌軍備戰,準備進攻菲律賓。西班牙統治者看到鄭成功真的開始備戰,一時間人心慌慌。鄭成功的父親鄭之龍所創建的鄭氏艦隊,曾經橫掃東南亞,鄭成功把臺灣的荷蘭人都趕跑了,其強大的戰鬥力,自然另西班牙人心生恐懼。再加上菲律賓到處爆發的大小起義,令殖民者感覺大勢將去,隨時準備撤離了。

但天不佑我,就在鄭成功準備征討菲律賓之際,其家庭發生內亂。鄭成功獲息其子鄭經與乳媽私通,勃然大怒。幾個月之後,居然英年早逝。一世英雄,從此煙消雲散。

據說鄭經執掌臺灣後,也曾派人多次與菲律賓的西班牙統治者進行交涉,但由於外有清朝的壓力,內有統治上的危機,鄭氏的實力已大不如前,始終未能真正派兵征討。可惜,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