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研究|中美實力對比:科技、 教育、營商、民生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來源:澤平宏觀(恆大研究院 任澤平 羅志恆 華炎雪)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1 中美科技教育文化比較:中國取得較快發展,但與美國比差距仍大

1.1 教育:中國財政投入佔GDP比重、人均教育支出、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入學率和高校世界排名遠落後於美國

中國教育的財政投入佔GDP比重、人均教育支出、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入學率和高校世界排名遠落後於美國。2016年中國教育經費佔GDP比重為5.2%,其中財政投入教育支出佔GDP比重為3.8%,低於美國的4.9%(英國5.7%,法國5.5%,德國4.9%,日本3.6%,韓國5.1%)。考慮中國人口基數較大,中美在人均教育經費上差距較大。

2015年,中國成人識字率為96.36%,美國為97.04%,基本相當;中國學齡前和小學毛入學率分別為84%和100%,高於美國的69%和99%;中國的中學毛入學率為95%,略低於美國;但是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8%,大幅低於美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86%。2016年中國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02年;美國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3.68年。

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的世界大學排名前100強榜單顯示,中國僅有5所(分別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分別排在27和30位;美國共43所大學進入前100強。中美教育更為根本的差異是教育理念的差異,中國注重集體性,強調思想的統一;美國注重個體性,強調培育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

中國對留學生的吸引力低於美國,在華留學生人數僅為美國的1/5。教育部和《2017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留學生總數為485萬人,在華留學生人數49萬人,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31.72萬人,佔總人數的64.85%;赴美留學生人數達108萬,其中中國生源佔33%,印度佔17%,韓國、沙特阿拉伯均佔5%,加拿大佔3%,墨西哥、日本、越南、中國臺灣均佔2%。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1、數據源自聯合國;2、入學率分為毛入學率和淨入學率。《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解釋毛入學率,是指某一級教育不分年齡的在校人數佔該級教育國家規定年齡組人口的百分比。由於包含非正規年齡組(低齡或超齡)學生,毛入學率可能會超過100%。3、中國小學淨入學率為99.91%。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1.2 科技:中國科研投入與美國差距較大,基礎科研薄弱,高等院校為主體的研發佔比偏低,論文發表數量超過美國,但質量與美國比存在差距,每百萬人口擁有的研發人員僅為美國的1/4

中國科研投入與美國差距較大,中國側重於試驗發展階段,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階段佔比低於美國20個百分點,基礎研究投入額僅相當於美國的1/4,亟需推動科研事業單位改革。中國每百萬人口擁有的研發和技術人員數為1176.6人,美國為4232人,中國約為美國的1/4。2016年中國R&D國內支出2378億美元,居世界第二;美國為5103億美元,是中國的兩倍。中國科研投入佔GDP比重為2.12%,低於美國的2.74%,排名靠前國家的研發強度普遍維持在3%左右。

從支出結構看,2015年中國在試驗發展階段研究的投入佔比84%,基礎研究佔比5%,應用研究佔比10.8%;美國重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佔比分別為16.9%和19.6%,共36.5%,高於中國的16%,更有利於推進技術創新。

從研發主體看,中美均已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體系,具備可持續的內在驅動力,但是與美國及其他國家比,高等院校研發佔比偏低,為7%,低於美國的13%、日本的12.3%、德國17.3%、法國的20.3%和英國的25.6%。由於基礎科研主要在高校,企業主要是應用研究,決定一國長期競爭力的是基礎性研究,我國在此方面嚴重不足,源於科研管理、經費管理和評審制度的缺陷,激勵機制不足,亟需推動科研事業單位改革,賦予科研人員知識產權。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中國論文發表在數量上超過美國,但質量上與美國存在差距。2016年,中國在科學與工程(S&E)領域發表的論文數量達42.6萬,首次超過美國的40.9萬。而中國論文引用率排名前1%的論文佔比1.01%,美國為1.9%。

WIPO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專利授權量32萬,排名第一;美國專利授權28萬,排名第三。從專利申請的領域分佈看,中國在生物醫藥技術、半導體、計算機技術方面與美國存在差距。中國在高鐵、港口機械、民用無人機、數字安防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美國在芯片、操作系統兩大領域處於全球壟斷地位。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2 營商環境比較:美國營商環境優於中國,企業平均壽命超過中國,中國的鐵路、公路、軌交里程、寬帶等基礎設施與美國比仍有較大差距

2.1 營商環境:中國排名落後於美國72位

美國的營商環境明顯好於中國,美國企業的平均壽命超過中國。世界銀行公佈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世界排名78,美國排在第6位。從各項分項指標來看,中國除在執行合同(5/190)方面好於美國外,其他排名如保護少數投資者(119/190)、納稅(130/190)、跨境貿易(97/190)、開辦企業(93/190)排名均靠後,尤其在辦理施工許可證以及納稅方面,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中國開辦企業時間是美國的4倍,美國大企業平均壽命是中國的5倍。2017年中國企業開辦時間為22.9天,美國為5.6天。據美國《財富》雜誌,中國大型企業平均壽命是7-8年,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9年,平均壽命約3.5年。美國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足7年,美國企業平均壽命12.5年。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2.2 基礎設施:中國取得巨大進步,但與美國比仍有較大差距

中國基礎設施取得巨大發展,但鐵路、公路、軌交里程、寬帶等信息基礎設施與美國比仍有較大差距,分別相當於美國的56%、71%、27%和70%。世界銀行發佈的“物流績效指數(LPI)”顯示,2016年我國物流發展指數為3.66,低於美國的3.99,物流績效指數反映出的我國基建水平仍低於美國。2017年中國在224個城市擁有229個機場,鐵路總里程12.7萬公里,其中高鐵總里程2.5萬公里(佔世界66.3%),電氣化鐵路里程8.5萬公里,鐵路密度為132.2公里/萬平方公里。美國共計5136個公用機場,鐵路總里程22.5萬公里,為全球第一,中國鐵路里程僅相當於美國的56%;其中電氣化鐵路里程1600公里,中國的電氣化鐵路里程是美國的53倍,鐵路密度為233.7公里/萬平方公里。

中國航空運輸量及註冊運營商全球出港量為436萬次,美國為964萬次。中國軌道交通運營長度為5021.7公里,美國為18264公里(11349英里),中國相當於美國的27%。中國公路里程為47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為13.1萬公里,美國公路里程為66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為9.2萬公里。2016年,中國的每百人中的寬帶用戶為23人,美國為33人。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3 居民生活比較:中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但貧富差距大於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醫療開支和居住面積等大幅低於美國,恩格爾係數為美國的3.6倍

中國貧富差距大於美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人均醫療開支、人均居住面積等大幅低於美國,恩格爾係數為美國的3.6倍。2016年中國基尼係數為0.465,美國為0.415,貧富差距大於美國。2017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2.6萬元,約3849美元;美國人均收入4.5萬美元,為中國的11.6倍。2015年中國人均居民最終消費支出2401.7美元;美國人均居民最終消費支出3.6萬美元,為中國的15倍。2017年中國居民負債佔可支配收入的107.2%,佔GDP49%;2017年美國居民負債佔可支配收入105%,佔GDP的80%。2016年,中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0.8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36.6平方米;美國人均住房面積為90.2平方米。2016年,中國人均醫療支出425.6美元;美國醫療衛生支出9535.9美元。2016年中國平均壽命為76.25歲;美國為78.69歲。《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39%;2016年美國恩格爾係數為8.3%。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中國人類發展指數上升較快,但仍低於美國,意味著我國居民生活質量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數據,2017年中國人類發展指數為0.752,排名世界86/189;美國為0.924,排名世界13/189。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中國人均耗能量、人均耗電量均相當於美國的1/3。2014年,我國人均耗能量為2237千克油當量,美國為6956千克油當量,中國人均耗能量相當於美國的1/3。我國人均耗電量為3927千瓦時,不到4000,美國在1960年便已突破4000;美國人均耗電量為12984千瓦時,中國人均耗電相當於美國的1/3。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中國每百戶家庭擁有的耐用消費品尤其是汽車大幅低於美國,洗衣機除外。2017年,中國每百戶家庭擁有洗衣機數量為95.7,電冰箱98,彩色電視機123.8,汽車37.5;美國每百戶家庭擁有洗衣機數量為82臺,電冰箱130臺,彩電230臺,汽車197輛。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中國每萬人擁有的醫生和床位數高於美國,基礎醫療好於美國,但是由於投入資金有限,醫療質量有待提高。2014年,中國每萬人醫生數為36.3人,高於美國的25.7人;中國每萬人的醫院床位數為38個,高於美國的29個。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消費支出結構方面,中國居民在必需品方面消費較大,美國服務類消費較大。2017年中國居民食品菸酒支出佔比29%,美國為7%;中國醫療支出佔比8%,美國醫療支出佔比17%;中美居民在居住方面消費均較大,2017年中國居民居住消費佔比23%,美國居住消費佔比18%。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智库研究|中美实力对比:科技、 教育、营商、民生

4 啟示與建議

中國近些年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社會等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各項指標在國際上總體進步,值得肯定。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國仍存在較大差距,即使在部分總量領先性的指標上,人均差距依然較大、質量較美國低。中美差距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與最大發達國家的差距,因此,必須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積極性,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實現高質量發展。中國的進步及中美仍存的差距只是表面現象和結果,本質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競爭,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制度與改革。

(1)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梳理政府職能,壓縮事權和支出責任,精兵簡政,降低企業和個人負擔。

(2)加大科教文衛等有利於人力資本積累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3)改革科研、教育管理體制,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改革,賦予科研人員科研產權以激發積極性,加強基礎研發。

(4)全面推動改革開放,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和服務業開放,強化競爭。

(5)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鼓勵民間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方面,關鍵是要給企業家提供安全、公平和低成本的環境,依法治國,保護企業家精神和財產權,穩定預期。

(6)積極發揮金融對經濟的支撐作用,發展直接融資尤其是風投、地方性中小銀行解決創業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我國當前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直接融資佔比偏低,不利於新興產業和高科技企業的融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